第170章:暑假实践

期末考试带来的狂欢冲刷掉了高一学年所有的疲惫与辛劳。′看+书`屋¢暁?税¢蛧^ ^免·废*阅-独*

学生们沉浸在这份巨大的喜悦中,几乎每个人都开始幻想即将到来的“史上最爽”的一个暑假。毕竟,他们用实打实的成绩堵住了父母所有可能用来pua他们的嘴。这个假期,网吧通宵、篮球场挥汗、空调房里追剧……一切都显得那么理首气壮,那么触手可及。

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杨明宇走上讲台,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抑制不住兴奋的脸,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他先是对全班同学在这一个学年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最热烈的肯定和赞扬。

“……你们用一个学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件事——你们不是别人眼中的废柴,你们是能创造奇迹的战士。我为你们每一个人感到骄傲。”杨明宇的话音落下,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口哨声。

王昊甚至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杨老师牛逼!”引来全班一阵善意的哄笑。

杨明宇笑着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他清了清嗓子,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那么,为了奖励我们这些了不起的战士,”他故意拖长了音调,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我决定,为大家安排一个终生难忘的暑假计划。”

“哦——!!!”

全班再次沸腾了。

“杨老师要请我们去旅游吗?”

“去三亚!去三亚!”一个女生激动地喊道。

“格局小了!必须是出国游!马尔代夫走起!”王昊拍着胸脯,一副“钱不是问题”的豪迈架势。

听着学生们五花八门的猜测,杨明宇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等到教室里的声浪稍稍平息,才慢悠悠地抛出了他准备己久的答案。

“这个暑假,我们没有补课。!精*武¨晓\说¨罔_ ~更^芯·罪.哙?”

“哇哦!”全班欢呼。

“也没有堆积如山的作业。”

“杨老师万岁!!”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我将用我的第一笔稿费以及我们班级基金里的一部分钱,组织一次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屏住呼吸,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目的地从杨老师的口中说出来。

杨明宇顿了顿说道:

“——去邻省贫困山区的‘晨曦’希望小学当一小老师!”

“……”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

前一秒还热火朝天的教室,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学生的表情都凝固在了脸上。有震惊、茫然、难以置信,以及“我是不是听错了”的荒诞表情。

去……山里?

当……老师?

那个……有自来水吗?能洗澡吗?有……信号吗?

死寂持续了大约五秒钟。

“啥玩意儿?去山里?”第一个打破沉默的是王昊,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十二分的错愕,“杨老师,您没开玩笑吧?那地方……是不是连空调都没有?”

“老师,我……我怕虫子……”一个女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脸上写满了恐惧。

“一周?杨老师,我妈给我报的钢琴课和游泳课怎么办啊?”

“对啊对啊,我约了同学去动漫展的!”

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教室。学生们脸上的喜悦早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抗拒、为难和一百个不情愿。他们理想中的阳光、沙滩,瞬间被替换成了泥巴、蚊子、和茅草屋,这心理落差让人无法接受。

面对这几乎是全员哗变的场面,杨明宇没有丝毫的意外。·如!文+枉+ ~哽¢薪_最?筷_他依旧平静地站在讲台上任由学生们发泄着自己的情绪。他知道,这群在城市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对于“贫困”和“艰苦”的想象力,仅限于电影和电视里的画面。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其难度不亚于让一只家猫去野外捕猎。

他等到教室里的嘈杂声稍微小了一些,才缓缓开口。

“我知道,大家都不愿意去。”他坦然地承认,“这很正常。因为这次活动,没有五星级酒店,可能连像样的床都没有;没有美味佳肴,可能顿顿都是土豆白菜;没有网络游戏,甚至可能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

他每说一句,学生们的脸色就更白一分。

“你们会面临你们从未想象过的困难,”杨明宇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学生的脸,“你们会累,会脏,会想家,甚至会哭着鼻子想要放弃。”

他的话剖开了所有学生内心的恐惧和担忧,无所遁形。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有力,“你们也将看到你们从未见过的风景。你们会看到,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只为能坐进一间会漏雨的教室里读书;你们会看到,一根崭新的铅笔,对他们来说就是最珍贵的礼物;你们还会看到,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对知识最纯粹、最炙热的渴望。”

教室里渐渐安静了下来。一些学生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我去过那里,”杨明宇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追忆的温情,“那里的星空比城市里亮一百倍。那里的孩子笑声比我听过的任何音乐都动听。他们缺少的,不是对生活的热爱,而是一个能看到外面世界的机会,一扇能让他们窥见梦想的窗户。”

“而你们,”他伸出手,指向台下的所有学生,“即将成为他们的那扇窗。”

“这不是一次旅游,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夏令营。这是一次特殊的课程。在这堂课上,你们将学会的,不是数学公式,也不是英语单词,而是两个在你们未来人生中,比任何知识都更重要的东西——”

他停了一下,继续说出了那两个词:

“责任,与慈悲。”

说完,他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台下的学生们,将思考的时间完全留给了他们。

教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但这一次的沉默,和刚才的死寂截然不同。同学们复杂的情绪在酝酿。

赵敏的眼神微微闪动。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困境,想起了那些在她最无助时,向她伸出援手的老师和同学。杨老师的话触动了她心中的柔软。

陈静则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那本厚厚的采访笔记。她想起了笔记里记录的那些同学们的挣扎与成长,她忽然对那些素未谋面的大山里的孩子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好奇心。他们,又会有着怎样独一无二的故事呢?

林天的手指,在桌上无意识地敲击着。他想起了杨老师对他说的,“真正的强者,是制定规则的人”。那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游戏规则”又是什么样的呢?

就连王昊此刻也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在工地上看到的为了生计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工人们,又想起了杨老师口中那群走几个小时山路去上学的孩子。他第一次模糊地感觉到,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某种比他家的财富更坚硬、更真实的东西。

杨明宇知道,他己经成功地在他学生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好奇与思考的种子。

但这还不够。

他拿出一沓打印好的A4纸分发下去。

“这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方案和一份《告家长书》。”他解释道,“我会在单独再召开一次专门的家长动员会。去或不去,最终的决定权在你们和你们的家长手里。我不强迫任何人。”

“但是,”他补充道,“我希望你们在做决定前,能认真地独立地思考一次。思考我刚才说的那番话,也思考一下,你们希望自己的青春,仅仅是一场安逸的享受,还是一场足以铭记一生的冒险。”

下课铃声,恰到好处地响了。

杨明宇没有再多说一句,转身走出了教室。

他给学生们留下了可以自由讨论和思考的空间。

教室里“炸”了。

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着那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活动方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天哪!你们看!上面写着‘住宿环境:学生宿舍或教室地铺’!还要自带睡袋!”

“伙食标准:与希望小学师生同吃同住。备注:请做好吃苦准备。”

“交通方式:火车转长途大巴,部分路段需徒步……我的腿要断了!”

“还要备课?每个人至少要准备三节不同科目的课程?我连自己都没搞明白呢,怎么教别人啊?”

方案里的每一条都在挑战着他们的舒适圈。

但与此同时,方案里另一部分内容也像磁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

“活动内容:与当地学生结对互助,进行家访,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活动目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责任感……”

“备注:本次活动表现优异者,将获得市级优秀学生社会实践奖项优先推荐资格。”

一半是“地狱”,一半是“天堂”。

这群刚刚品尝到胜利喜悦的少年们,第一次面临如此复杂的人生路口。

他们的家长会同意吗?

他们自己又真的有勇气踏出那一步吗?

几乎每一个14班的学生,都捏着那张薄薄的《告家长书》,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