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各自的修行
一场针对性的魔鬼训练,在西个小组内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多媒体教室的控制台区域,成了班长李磊的新地盘。他手里拿着一份自己用excel表格做得工工整整的《应急预案》,正对着王昊和林天进行着苛刻的流程演练。
“王昊,开场动画的视频文件,u盘里有一个备份,林天的笔记本C盘和d盘各有一个备份。记住,如果主文件3秒内没有响应,你立刻切换到C盘的备份上,不要犹豫!”李磊的语气带着一种与他平时老实形象截然不同的果决。
“收到!”王昊一脸严肃地回应,手指在键盘快捷键上反复练习,力求形成肌肉记忆。
“林天,”李磊转向正在埋头优化代码的林天,“你的‘灵魂共鸣器’程序,必须做一个‘离线版’。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学校那不稳定的校园网上。·秒_彰¢踕.小^税_蛧` `已.发^布¢罪′薪.漳*劫¢断网也要能完美运行!”
“明白。”林天点点头,手指翻飞开始构建一个本地数据库。
李磊的“技术总监”角色己经深入骨髓。他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成了整个技术环节的安全检查官。他甚至用胶带在舞台的地板上清晰地贴出了话筒和音箱的安全距离线以及每个人的最佳站位点精细到了厘米级。这个曾经最不起眼的班长,此刻正用他特有的严谨和细致为整个团队构筑着最坚固的后台防线。
学校的操场边,傍晚的夕阳下,出现了奇特的一幕。
“黑——云——压——城——城——欲——摧!”
张伟一边做着标准的俯卧撑,一边用尽全身的力气将诗句从喉咙里嘶吼出来。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滴落在塑胶跑道上形成一小滩深色的印记。每当他快要力竭时,身旁的孙鹏就会大声提示下一句,而马飞则掐着秒表记录他的时间和状态。
“不行!刚才这句‘甲光向日金鳞开’,气势弱了!不够亮!”马飞放下秒表,拿起剧本,用他编剧的专业眼光进行点评,“你要想象阳光刺破乌云,照在千军万马铠甲上的那种感觉!要有一种瞬间反转的爆发力!”
“我……我再来!”张伟喘着粗气,翻身起来重新摆好姿势。+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
他们的训练不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语言、情感、体能三位一体的极限磨砺。张伟发现,当他将身体的疲惫与诗句的意境相结合时,那些原本拗口的文字仿佛真的长在了他的肌肉里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他甚至能在力竭的瞬间,体会到古代战士在绝境中求生的那份悲壮与决绝。
马飞和孙鹏也完全投入了“导演”和“助教”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抠张伟的台词,还从学校的戏剧社借来了几件简陋的古代服装道具,甚至用硬纸板和锡纸像模像样地糊了一面“金鳞甲”。他们小组的活动充满了汗水、吼叫和一种略带中二的热血。
“广厦仁心”组和“时空坐标”组的女生们,则选择了图书馆一个安静的角落进行着她们的活动。
“陈静,别看稿子。看着我。”赵敏的声音轻柔但坚定。
她们正在演练那个最关键的“杜甫人生轨迹”的联动环节。陈静手里紧紧攥着一份写满了注释的讲稿,紧张地准备开口。
“看着我,”赵敏重复了一遍,她的眼神清澈充满力量,“你不要把我看成是赵敏,你要想象我就是台下那个对历史一无所知的观众。现在,你要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为什么安史之乱对杜甫那么重要?它……‘痛’在哪里?”
赵敏用杨明宇教她的方法,引导着陈静进行“情景带入”。
陈静深吸一口气,放下了稿子,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因为……因为安史之乱,让他从一个……一个能写出‘会当凌绝顶’的、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一个亲眼看到‘国破山河在’的、心碎了的中年人。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说得很好!”一旁的赵海燕立刻给予了最及时的鼓励,“就是这种感觉!你不是在背书,你是在讲述一个人的命运!”
吴菲也打开了笔记本电脑,调出了她新做的flash动画片段——一张大唐疆域图上,代表叛军的红色箭头如同一把尖刀,从东北的范阳首插帝国的腹地洛阳和长安。动画效果虽然简单,但视觉冲击力极强。
“陈静,你看,”吴菲指着屏幕说,“当你讲到‘崩塌’这个词的时候,我就会让这个红色箭头正好刺到长安城。你的语言和我的画面要完全同步!”
三个女孩头碰着头,一遍又一遍地对稿、对画面、对口型。陈静的讲述从一开始的磕磕巴巴到后来的逐渐流畅。她开始学会了抬头,学会了用眼神和同伴交流。当她紧张的时候,赵海燕会自然地接上话,吴菲会用一个恰到好处的动画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给她留出缓冲的时间。
她们的“铁三角”,正在通过这种反复的磨合变得越来越有默契。陈静那颗脆弱而敏感的心也在这份无条件的团队支持下被一层层地包裹、加固变得越来越坚韧。
就这样,14班的“主创团队”,在各自的“修行”中,飞速地成长着。他们像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璞玉,在杨明宇这位总设计师的精心打磨下,在彼此的碰撞与砥砺中,逐渐褪去了青涩的外衣,开始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距离第二次彩排,只剩下最后两天。
这一次,他们带给杨明宇的,还会是“灾难”吗?还是,真如他所期待的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惊喜”?
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等待着最终检验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