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不幸遇难
汪铮道:“陛下?体谅臣下,臣感激不尽。臣更要为陛下分忧,哪怕不眠不休,也要办好此案。”
汪铮什么都清楚。
他知道皇帝不想让自己插手。
他知道皇帝想袒护献王和襄王。
他也知道,自己如果接了这个案子,查到最后,自己乌纱不保是轻的。
他若没有看到珍宝街的惨状,他也想装一装傻。
可是闭上眼睛,耳边就是凄厉的哭喊和无助的鸣冤。
本来这一切都不该发生的。
天灾无可避免。
可人祸却是可以避免的。
人祸,就必须要有人来承担罪责,而不是随便抓两个小喽啰砍了脑袋,去糊弄百姓。
罪魁祸首,难道就因为他们是皇子,就能逍遥法外吗?
这和汪铮“为民做主,为民做官”的信念,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如果世上的事儿是这样的,他这官,还有做下去的必要吗?
他在开口说话之前,一直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当他喊出第一声“陛下,臣有一言”的那一瞬间,他有了答案。
人应该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活着,如果理想幻灭,信念崩塌,那和死了没有任何区别!
他知道这样很蠢。
但他宁可做一个蠢人,也不愿做个聪明的坏官!
“请陛下恩准臣接手此案!”
汪铮抬起头,目光坚定而决绝。
皇帝一声叹息。
还好此时,司礼监的人带着云轻在外等待。
“陛下,云轻在外侯旨!”
皇帝对汪铮道:“你先起来,等朕问完云轻话,再说!”
汪铮只好遵旨,起身,回头看向殿门口。
云轻素衣墨发,不施脂粉,却还是难掩那惊心动魄的美貌。
不只是群臣看得发愣,连皇帝都不禁为之屏息。
他也不是没见过云轻,好歹曾是自己的未来儿媳,见过的次数不算多,也不少了。
没想到也就一两年功夫,这姑娘竟出落得如此出尘绝艳了吗?
他甚至有点为自己的儿子襄王感到一丝遗憾。
这可比那个苏灿儿漂亮太多了。
然而这年头在云轻开口说话的瞬间,就破灭了。
倒不是云轻声音难听。
而是她就算跪地行礼,也无法掩饰住那绝傲的气质。
明明她是跪在地上的人,却无端端给人一种,她才是高高在上,睥睨众生的那一位。
上一个给他这种感觉的人,还是北辰王墨修!
皇帝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
不,是非常厌恶!
墨修他尚且能忍。
除了因为他战力无可匹敌,为东陵开疆拓土之外,还因为他父亲墨川和自己是莫逆之交。
可云轻并没有这样的特殊之处。
如今的云轻,甚至都不是侯府千金,只是个小小的商贾之女,竟然霸气外露,实在令皇帝不爽。
小小女子,也敢在他面前放肆?
皇帝没让她起来,而是打量着她,半晌才问:“你就是云轻?”
云轻道:“民女正是。”
不卑不亢,不疾不徐,淡定得不像个小女子。
皇帝又问:“为何敲登闻鼓?”
“因为有天大的冤情。”云轻依然淡定回答。
“有何冤情要告御状?难道官府不接你的状纸吗?”皇帝明知故问。
云轻道:“此冤只有陛下能申,公道也只有陛下能给,民女不愿连累父母官,使他们为难。”
主要是这案子谁接了,谁倒霉。
不敢接的,肯定直接躲了。
汪铮已经挺不容易了,云轻不想把他牵连进来。
更何况,她觉得,也该让皇帝老头了解一下自己的儿子们,反省一下是不是教子无方!
皇帝拧眉,问:“哦?你倒是很体恤父母官……”
说完还瞅了一眼汪铮。
汪铮:……
云轻接着道:“陛下,这是状纸,请陛下过目!”
“民女已将冤情一一写明,随状纸一起呈上的,还有证人的供词和物证。”
皇帝道:“呈上来。”
皇帝快速浏览了一遍,越看就越火大。
直到看到死难者名单以及简单介绍,皇帝的怒火被沉默取代。
陆媛媛:十五岁,昨日生辰,去糖心斋采购点心,不幸遇难。
刘达:八岁,第一次随父亲进城,露过珍宝街,不幸遇难。
沈旺:五十六岁,在糖心斋门前摆摊卖面人,不幸遇难。
薛峰:五十六岁,糖心斋掌柜,爆炸时,以身扑救身前的小孩,重伤不治,不幸遇难。
孙思楠……
一个个名字,刺痛了皇帝的眼睛。
他甚至恍惚间觉得那些名字都化作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他面前一一浮现。
他早已了解到了死亡人数。
可刚刚对他而言还是冷漠的数字,此时却变得如此沉重。
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背后是一个个不再完整的家庭。
这里面有些是别人的父母,有些是别人的子女……
无论哪一个的死亡,带来的,都是破碎的家庭和无数因他们的死而破碎的心。
皇帝原本对死人这种事,是没什么感觉的。
他接到过无数战报,大多是“歼敌多少多少,我方阵亡多少多少,重伤多少多少……”
这种对他而言,真的就是一个数字而已,他在乎的是打没打胜仗,又得了多少城多少地。
他也经历过东陵版图上某地天灾,死伤多少万的数字。
甚至他也下令诛杀过罪臣满门多少多少口子。
这些他统统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最多嘴上说一句“沉痛哀悼”之类不痛不痒的话,然后该干嘛干嘛。
没有一次,有人用这种方式将死亡者的名单给他看过。
简简单单,平实得甚至有点淡漠的叙述,却让他这样震撼。
“不幸遇难”四个字,那么刺目。
一遍遍提醒他,这些人本不该死,是因为他的两个混账儿子,万般不幸,死于非命。
云轻看着皇帝越发苍白的脸色。
心中倒是宽慰了些许。
说明东陵皇帝和他的儿子们不同,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冷血混蛋。
大概是因为,这位皇帝陛下一生顺遂,并未经历过什么人间坎坷吧。
先帝只有他一个儿子,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早早就当了太子,无人跟他争皇位。
先帝交给他的江山虽然不大,但偏安一隅,多年无征战,特别安逸。
还留给他几个忠心且得力的臣子,稍有点坏心眼儿的,都被先帝给带走了。
即位后不久,就天降北辰王,替他开疆拓土,他反而成了东陵一代“雄主”。
这位皇帝,才称得上是天选之子。
这种福气,着实令人羡慕嫉妒恨。
云轻愤愤不平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