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打造日不落帝国凌空微步
第一百二十九章 温室大棚
小
大
第一百二十九章温室大棚
朱翊钧乘坐御辇登上了万岁山,他身后跟随着内阁大臣们。
一行人在徐贞明的带领下,他们齐刷刷地来到种植马铃薯的田地。
朱翊钧下了御辇,他望向田地之中的土豆,自己伸手前去一拽,藏在泥土之中的马铃薯出来了。
“这么大一个!”
朱翊钧不承想可以长出如此之大的马铃薯,这实实在在都是徐贞明的功劳。
内阁大臣们将朱翊钧团团围住,他们望向皇上手中的土豆,个个都大吃一惊。
“没想到马铃薯还可以种得那么大!”
张居正忍不住感慨一句。
对于稻苗,马铃薯实在是高产了。
尤其是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一年可以种个两三次,完全可以完爆粮食。
“徐阁老,你还真是种田第一好手呀。”
海瑞调侃着徐贞明,他之前听从徐贞明虽是读书人,但是更善于种田的名号。
今日看到如此的大马铃薯,他的确是心服口服。
张居正思忖半晌,他缓缓说道:“徐阁老,你可保证田里的马铃薯都是这般的大。”
张居正接过朱翊钧手中的马铃薯,足足有一个手掌这么大。
“叔大,你尽管是找地里的土豆,要是比我手掌小,那你日后便可以称我为小土豆。”
张居正听闻了徐贞明的话,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可是你说的,我现在就去选一个。”
张居正二话没说,他双脚一蹬,直奔田地里去了,像朱翊钧一样,随手拔起来一个马铃薯,谁知比皇上的还要大。
徐贞明看着张居正手中的马铃薯,他得意地说道:“叔大,你服不服。”
张居正点了点头,竖起大拇指,向徐贞明点了个赞。
张居正将手中的马铃薯拿了上来,与朱翊钧手中的土豆进行对比,发现大了一圈。
“当时种植马铃薯的时候,那些科道言官有些偷懒,他们刚开始施肥还算是认真,到了后面就可以糊弄起来,所以这也导致了前面的马铃薯比后面的要大一圈。”
朱翊钧望向徐贞明,感觉自己真是找对了人。
“种地还是咱徐阁老靠谱!”
徐贞明得到了朱翊钧的称赞,令他无比地得意。
“还是陛下慧眼识人才,找到了徐阁老,发现了马铃薯。”
张居正一语双关,夸了朱翊钧和徐贞明两人。
朱翊钧现在就想知道徐贞明是怎么种出如此大的马铃薯。
按照大明现如今的肥料,根本也不太可能……
更何况种植农作物,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这两项对于还处在封建社会的大明来说,压根不太可能实现。
除非是一直有人可以看管田地里的马铃薯,用一些其他的法子保证恒温的环境。
朱翊钧向徐贞明询问道:“徐阁老,种植马铃薯是不是用了什么秘诀?”
本来刚才徐贞明提出如何运输马铃薯的法子就令朱翊钧感到不可思议,他就更加好奇徐贞明是如何做到的?
“陛下,请看。”
徐贞明伸出一手,他指向远处,那里有一个小房子。
朱翊钧上前走去,便问询徐贞明:“那是什么?”
“陛下,那就是臣培育马铃薯的秘密基地。”
内阁大臣们听闻了徐贞明的话,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
一群人走了片刻,他们就来到了小房子跟前。
朱翊钧抬头望向,这小房子并没有奇特的地方。
外表就是普普通通的泥瓦房,与其他的农家房屋差不多。
“皇上,里面请。”
朱翊钧思索,想必里面必有一番洞天。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迈开了步子,推开门,走了进去,观望四周,全都是放置的马铃薯。
“徐阁老,朕也没有看出什么差别呀?”
徐贞明开始卖关子,他没有明说。
“陛下,你看。”
这房子有几个炕,里面可以进行加热,而另一边,两侧有冰水不停地流动。
顿时,朱翊钧回想后世所了解的生活常识,他似乎明白了,徐贞明搞的小房子就是一个温室大棚,他既保证了温度适中,同时为了不让密闭的房屋过于干燥,还利用冰水进行加湿。
“你这些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当其他人还是一脸蒙逼的状态下,朱翊钧又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问题。
“陛下,你忘了农书。”
在朱翊钧想要进行种植马铃薯的前期,他就命徐贞明搞来了很多的农书,并且,他还利用后世所知道的一些知识,对农书进行了二次加工。
徐贞明就是看了朱翊钧硬塞私货的农书,这才搞出温室大棚的。
徐贞明在一边不断地解释着自己如何培养马铃薯的过程。现场只有朱翊钧一人明白,其余人都是一知半解,不过,他们知晓马铃薯算是种成了。
“现在马铃薯种成得有多少?”
朱翊钧最为关心的问题。
徐贞明思忖着,万岁山上面的马铃薯只是一小部分,而京城之中的子粒田占了大头。
不过子粒田因为勋贵阻拦耽误了种植,并且没有严格的温室大棚培育,产量自然也就不多。
“回禀陛下,万岁山的马铃薯差不多有二十石,子粒田种植的土豆有三十石。”
朱翊钧听闻了他的话,当即决定先整二十石送到浙江衙门。
“高拱,明日安排你的人前来万岁山,将这些马铃薯全部给我运到浙江衙门去。”
高拱一脸苦笑,不太情愿地回答道:“陛下,还是要等马铃薯在恒温下进行培养一周,我们还是不能心急。”
朱翊钧差点忘了这一茬,他点了点头。
至于其余的马铃薯,一小部分进贡到皇宫之中,另一大部分就分发给京城的百姓和勋贵。
“之前朕曾经许诺和勋贵三七分,如今马铃薯成熟了,那就将三分收益给他们。”
顿时,徐贞明觉得皇上人还怪好来。
只怕他将马铃薯送给勋贵,他们也会骂骂咧咧地嫌弃少,更会背地里大骂徐贞明。
朱翊钧抬头望向一望无际的田地,他心满意足,大明的江山在自己的治理下,走向了辉煌。.
朱翊钧乘坐御辇登上了万岁山,他身后跟随着内阁大臣们。
一行人在徐贞明的带领下,他们齐刷刷地来到种植马铃薯的田地。
朱翊钧下了御辇,他望向田地之中的土豆,自己伸手前去一拽,藏在泥土之中的马铃薯出来了。
“这么大一个!”
朱翊钧不承想可以长出如此之大的马铃薯,这实实在在都是徐贞明的功劳。
内阁大臣们将朱翊钧团团围住,他们望向皇上手中的土豆,个个都大吃一惊。
“没想到马铃薯还可以种得那么大!”
张居正忍不住感慨一句。
对于稻苗,马铃薯实在是高产了。
尤其是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一年可以种个两三次,完全可以完爆粮食。
“徐阁老,你还真是种田第一好手呀。”
海瑞调侃着徐贞明,他之前听从徐贞明虽是读书人,但是更善于种田的名号。
今日看到如此的大马铃薯,他的确是心服口服。
张居正思忖半晌,他缓缓说道:“徐阁老,你可保证田里的马铃薯都是这般的大。”
张居正接过朱翊钧手中的马铃薯,足足有一个手掌这么大。
“叔大,你尽管是找地里的土豆,要是比我手掌小,那你日后便可以称我为小土豆。”
张居正听闻了徐贞明的话,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可是你说的,我现在就去选一个。”
张居正二话没说,他双脚一蹬,直奔田地里去了,像朱翊钧一样,随手拔起来一个马铃薯,谁知比皇上的还要大。
徐贞明看着张居正手中的马铃薯,他得意地说道:“叔大,你服不服。”
张居正点了点头,竖起大拇指,向徐贞明点了个赞。
张居正将手中的马铃薯拿了上来,与朱翊钧手中的土豆进行对比,发现大了一圈。
“当时种植马铃薯的时候,那些科道言官有些偷懒,他们刚开始施肥还算是认真,到了后面就可以糊弄起来,所以这也导致了前面的马铃薯比后面的要大一圈。”
朱翊钧望向徐贞明,感觉自己真是找对了人。
“种地还是咱徐阁老靠谱!”
徐贞明得到了朱翊钧的称赞,令他无比地得意。
“还是陛下慧眼识人才,找到了徐阁老,发现了马铃薯。”
张居正一语双关,夸了朱翊钧和徐贞明两人。
朱翊钧现在就想知道徐贞明是怎么种出如此大的马铃薯。
按照大明现如今的肥料,根本也不太可能……
更何况种植农作物,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这两项对于还处在封建社会的大明来说,压根不太可能实现。
除非是一直有人可以看管田地里的马铃薯,用一些其他的法子保证恒温的环境。
朱翊钧向徐贞明询问道:“徐阁老,种植马铃薯是不是用了什么秘诀?”
本来刚才徐贞明提出如何运输马铃薯的法子就令朱翊钧感到不可思议,他就更加好奇徐贞明是如何做到的?
“陛下,请看。”
徐贞明伸出一手,他指向远处,那里有一个小房子。
朱翊钧上前走去,便问询徐贞明:“那是什么?”
“陛下,那就是臣培育马铃薯的秘密基地。”
内阁大臣们听闻了徐贞明的话,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
一群人走了片刻,他们就来到了小房子跟前。
朱翊钧抬头望向,这小房子并没有奇特的地方。
外表就是普普通通的泥瓦房,与其他的农家房屋差不多。
“皇上,里面请。”
朱翊钧思索,想必里面必有一番洞天。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迈开了步子,推开门,走了进去,观望四周,全都是放置的马铃薯。
“徐阁老,朕也没有看出什么差别呀?”
徐贞明开始卖关子,他没有明说。
“陛下,你看。”
这房子有几个炕,里面可以进行加热,而另一边,两侧有冰水不停地流动。
顿时,朱翊钧回想后世所了解的生活常识,他似乎明白了,徐贞明搞的小房子就是一个温室大棚,他既保证了温度适中,同时为了不让密闭的房屋过于干燥,还利用冰水进行加湿。
“你这些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当其他人还是一脸蒙逼的状态下,朱翊钧又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问题。
“陛下,你忘了农书。”
在朱翊钧想要进行种植马铃薯的前期,他就命徐贞明搞来了很多的农书,并且,他还利用后世所知道的一些知识,对农书进行了二次加工。
徐贞明就是看了朱翊钧硬塞私货的农书,这才搞出温室大棚的。
徐贞明在一边不断地解释着自己如何培养马铃薯的过程。现场只有朱翊钧一人明白,其余人都是一知半解,不过,他们知晓马铃薯算是种成了。
“现在马铃薯种成得有多少?”
朱翊钧最为关心的问题。
徐贞明思忖着,万岁山上面的马铃薯只是一小部分,而京城之中的子粒田占了大头。
不过子粒田因为勋贵阻拦耽误了种植,并且没有严格的温室大棚培育,产量自然也就不多。
“回禀陛下,万岁山的马铃薯差不多有二十石,子粒田种植的土豆有三十石。”
朱翊钧听闻了他的话,当即决定先整二十石送到浙江衙门。
“高拱,明日安排你的人前来万岁山,将这些马铃薯全部给我运到浙江衙门去。”
高拱一脸苦笑,不太情愿地回答道:“陛下,还是要等马铃薯在恒温下进行培养一周,我们还是不能心急。”
朱翊钧差点忘了这一茬,他点了点头。
至于其余的马铃薯,一小部分进贡到皇宫之中,另一大部分就分发给京城的百姓和勋贵。
“之前朕曾经许诺和勋贵三七分,如今马铃薯成熟了,那就将三分收益给他们。”
顿时,徐贞明觉得皇上人还怪好来。
只怕他将马铃薯送给勋贵,他们也会骂骂咧咧地嫌弃少,更会背地里大骂徐贞明。
朱翊钧抬头望向一望无际的田地,他心满意足,大明的江山在自己的治理下,走向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