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打造日不落帝国凌空微步
第一百二十八章 购买燧发枪
小
大
第一百二十八章购买燧发枪
文华殿中。
朱翊钧刚刚经历了夫妻之事,他有了一些慵懒,躺在紫檀木太师椅上,望着前来的内阁大臣。
今日召见他们前来是为了开放海禁一事,朱翊钧想要从西洋商人手中得到三样东西:火炮、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
他之所以想到这三种东西,还是为了使大明军事和农业水平可以大幅地提升起来。
尤其是军事,必须要短时间之内强大起来。
这样一来,才有充足的把握将日本岛拿下!
至于红薯,还是为了大明的士兵,他们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有力气打仗。
张居正等人老老实实地坐在黄花梨背椅上,他们伸头张望着朱翊钧,见他四肢无力,瘫在一边,便产生了不好的小心思。
“陛下,臣还是给你送一下海狗大补丸吧。”
张居正开口就是这么一句话,给朱翊钧给整蒙逼了。
“张先生,你的心意朕心领了,大可不必送我……”
在场的内阁大臣忍不住爆笑如雷,他们都听明白了张居正的话,这就是再说皇上肾虚。
“今日召见你们有正经事。”
朱翊钧连续咳嗽三声,打破之前的尴尬氛围。
“陛下,有事就直说。”
张居正催促着,文渊阁还有一大堆奏本需要他批阅。
“主要是为了和大家谈谈开放海禁一事。”
朱翊钧转头望向高拱,示意他说话。
朱翊钧心中所想的事情,高拱并不知晓。
他站在一边,傻愣在了哪里。
由于事先没有得到消息,高拱还真不好开口。
“如今北方的鞑靼、建奴如此猖狂,多次进攻大明边界,高拱向朕提议决定向西洋商人买上好的火炮和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
朱翊钧见他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便自己替他说了。
高拱一头雾水,他啥时候向皇上提议这些了。
“你们意下如何?”
没等高拱发出质疑,朱翊钧又向其他内阁大臣问去。
“陛下,这个燧发枪是个什么玩意?”
张居正从来没有听说过,火炮他还算是知道,是佛郎机搞出来的武器,杀伤力十分地迅猛。
朱翊钧笑道,向在场的内阁大臣开始科普着。
“这个燧发枪也是利玛窦告诉朕的,它可以通过一把小小的枪便可以发射出一颗小火炮,只要命中他人便可以让别人必死无疑。”
朱翊钧口中所言,让众人听得云里雾里的。
他们只听明白了,这东西威力惊人!
“那红薯又是个什么东西?”
徐贞明向来对农业比较感兴趣,他便可以问询道。
红薯也是西洋的农作物,它到了万历晚期才传进中国,因此,大明的人压根不知是什么玩意。
“红薯与马铃薯差不多,都可以种来食用。”
徐贞明感觉皇上说了一句废话,他当然知晓红薯可以吃,但是并未知晓是何模样。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朱翊钧继续问询道。
五人陷入沉思,主要他们对于西洋的玩意压根不了解。
“陛下,这些东西要花费多少白银?”
张居正最为关心的问题。
朱翊钧也不知晓如今的价格,因为他压根不打算花费白银去买。
“要是西洋商人得知我大明朝准备买这些东西,他们岂不是要坐地起价。”
海瑞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他的话有道理。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压根没打算大批量地买。
只是想要“抄作业”,将西洋的好玩意搞过来,让大明工匠进行仿制,看看他们能不能搞出来升级版的火炮和燧发枪。
“我不打算用白银去买。”
朱翊钧的话音刚落,大臣们都觉得他疯了。
“皇上是不是最近搞多了,他脑子有些不太亮光了。”
吕调阳小声地嘀咕着,张居正听在耳中。
对于皇上屡次搞一些匪夷所思的西洋物品,他们实在有些不太了解,只是觉得他是一时心血来潮。
“其实只要不花费白银,一切都好说,任由陛下随意折腾就行。”
张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要不花钱,怎么搞都行。
其余的内阁大臣也是这么想的,随便皇上这么玩,只要不触及到大明的根基,一切都没啥问题。
“陛下,臣等压根不太了解燧发枪,还有红薯等西洋玩意,要不等你让高拱先出西洋商人买到一些玩意,然后拿到朝廷看看,我们再决定要不要大批量地购买。”
张居正将其余四人的想法汇聚在了一起,告知了朱翊钧。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本就没有打算大批量地进购。
“高拱,进购火炮和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的事情,由你负责进行,让利玛窦协助你。”
高拱全程站在一边,他一句话都没有吭,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工具人。
即便如此,他也只好听从皇上的安排。
“陛下,你刚才说不用白银去购买,那怎么让西洋商人卖给人们。”
白银是大明和西洋商人之间开展贸易用到最多的货币,其余的货币,西洋人基本不认,比如大明宝钞。
因为他们本就是西洋人,压根不在大明进行消费,回到自己的国家,大明宝钞就是一张废纸。
更何况大明宝钞白贬值过于严重,连大明百姓都看不上。
那么问题就好了,皇上到底打算怎么和西洋商人进行交易。
朱翊钧并没有着急说,他打算让内阁大臣们猜一猜。
五人一头雾水,他们一时半会真想不出来。
难不成是用铜板,这玩意更加地不值钱。
首先是面值比较小,其次是民间有人进行私自浇筑,制造出伪劣的假铜板,掺和在真东西里。
徐贞明思索片刻,这才开腔:“陛下,该不是打算和西洋商人进行以物换物吧。”
朱翊钧一脸微笑,徐贞明口中所言正是他所要说的。
“朕打算用马铃薯同西洋商人进行交换火炮和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
顿时,整个文华殿一片寂静。
马铃薯本就是西洋的农作物,他们又不是没有。
更何况马铃薯能值几个钱,怎么可能换火炮等西洋武器?
“陛下,臣觉得拿马铃薯作为交易物,属实是有些……”
西洋商人又不是傻,干吗要土豆烂大街的农作物。
朱翊钧早已想明白了这一点,土豆在西洋遍地都是,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洋商人吃惯了马铃薯做成的食物,他们自然也就离不开他。
等他们以后要在杭州会馆上做生意,肯定是要住在大明,因此,他们每一餐必不可少土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供需关系,大明给他们提供土豆食物,而他们为大明提出先进的武器。
“朕不是直接将马铃薯提供给他们,而是打算将土豆做成食物,供给他们进行食用。”
内阁大臣们依然是一脸蒙逼,他们一如既往地不知皇上再说什么。
“你们认真想想西洋人生活离不开马铃薯,那么等到开放海禁,他们一旦在大明安稳了下来,每餐必定离不开土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做好的土豆食物高价卖给他们吃。”
突然,一群人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打算这么干。
抓住西洋人的饮食习惯,从而让他们愿意高价购买。
“陛下的想法倒是不错,不过还不知马铃薯如何培养得如何。”
张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并不是负责马铃薯培养的,当然是不太了解情况。
但是,徐贞明却是心中有数,他笑道:“叔大,如今万岁山的土豆都够整个京城的人吃了。”
徐贞明之所以说出如此豪言,那还是因为马铃薯培育地非常好。
“徐阁老,你可千万不要吹牛。”
张居正不太相信,虽然马铃薯的产量远远大于粮食,但是他觉得不可能是二倍三倍的产量。
“知不知晓,你们随我去看便是了。”
面对徐贞明如此自信,张居正还真还打算去看看。
“你们先不要着急,朕的话还没有说完。”
朱翊钧稳如泰山,他坐在太师椅上,又在思索着另一个问题。
即便有了那么多的马铃薯,那么怎么从京城还运输到浙江会馆去,这中间最起码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如果贮藏不当,那么必然要烂掉。
“高拱,运输马铃薯一事也交给你了。”
高拱一直在分神,突然听闻了皇上的话,他摇了摇头。
“陛下,这玩意怎么运输都会烂掉。”
高拱所言不假,这正是朱翊钧所担忧的。
徐贞明望向高拱,他笑道:“高胡子,你不用担心,我有一套法子。”
按照徐贞明的法子,便是将刚摘下来的土豆放在低温的环境里,让它的体温保持在零度左右,然后放置一两周,这样马铃薯表面形成了一层皮,再将其放在相同温度里,便可以保存不烂。
“看来徐阁老种植马铃薯的经验很丰富呀。”
高拱忍不住打趣他,自己还是挺佩服对方的。
“既然运输一事解决了,那我们就上山看看马铃薯培育地如何……”
朱翊钧吆喝着内阁大臣们,他们一行人准备登上万岁山。.
文华殿中。
朱翊钧刚刚经历了夫妻之事,他有了一些慵懒,躺在紫檀木太师椅上,望着前来的内阁大臣。
今日召见他们前来是为了开放海禁一事,朱翊钧想要从西洋商人手中得到三样东西:火炮、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
他之所以想到这三种东西,还是为了使大明军事和农业水平可以大幅地提升起来。
尤其是军事,必须要短时间之内强大起来。
这样一来,才有充足的把握将日本岛拿下!
至于红薯,还是为了大明的士兵,他们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有力气打仗。
张居正等人老老实实地坐在黄花梨背椅上,他们伸头张望着朱翊钧,见他四肢无力,瘫在一边,便产生了不好的小心思。
“陛下,臣还是给你送一下海狗大补丸吧。”
张居正开口就是这么一句话,给朱翊钧给整蒙逼了。
“张先生,你的心意朕心领了,大可不必送我……”
在场的内阁大臣忍不住爆笑如雷,他们都听明白了张居正的话,这就是再说皇上肾虚。
“今日召见你们有正经事。”
朱翊钧连续咳嗽三声,打破之前的尴尬氛围。
“陛下,有事就直说。”
张居正催促着,文渊阁还有一大堆奏本需要他批阅。
“主要是为了和大家谈谈开放海禁一事。”
朱翊钧转头望向高拱,示意他说话。
朱翊钧心中所想的事情,高拱并不知晓。
他站在一边,傻愣在了哪里。
由于事先没有得到消息,高拱还真不好开口。
“如今北方的鞑靼、建奴如此猖狂,多次进攻大明边界,高拱向朕提议决定向西洋商人买上好的火炮和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
朱翊钧见他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便自己替他说了。
高拱一头雾水,他啥时候向皇上提议这些了。
“你们意下如何?”
没等高拱发出质疑,朱翊钧又向其他内阁大臣问去。
“陛下,这个燧发枪是个什么玩意?”
张居正从来没有听说过,火炮他还算是知道,是佛郎机搞出来的武器,杀伤力十分地迅猛。
朱翊钧笑道,向在场的内阁大臣开始科普着。
“这个燧发枪也是利玛窦告诉朕的,它可以通过一把小小的枪便可以发射出一颗小火炮,只要命中他人便可以让别人必死无疑。”
朱翊钧口中所言,让众人听得云里雾里的。
他们只听明白了,这东西威力惊人!
“那红薯又是个什么东西?”
徐贞明向来对农业比较感兴趣,他便可以问询道。
红薯也是西洋的农作物,它到了万历晚期才传进中国,因此,大明的人压根不知是什么玩意。
“红薯与马铃薯差不多,都可以种来食用。”
徐贞明感觉皇上说了一句废话,他当然知晓红薯可以吃,但是并未知晓是何模样。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朱翊钧继续问询道。
五人陷入沉思,主要他们对于西洋的玩意压根不了解。
“陛下,这些东西要花费多少白银?”
张居正最为关心的问题。
朱翊钧也不知晓如今的价格,因为他压根不打算花费白银去买。
“要是西洋商人得知我大明朝准备买这些东西,他们岂不是要坐地起价。”
海瑞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他的话有道理。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压根没打算大批量地买。
只是想要“抄作业”,将西洋的好玩意搞过来,让大明工匠进行仿制,看看他们能不能搞出来升级版的火炮和燧发枪。
“我不打算用白银去买。”
朱翊钧的话音刚落,大臣们都觉得他疯了。
“皇上是不是最近搞多了,他脑子有些不太亮光了。”
吕调阳小声地嘀咕着,张居正听在耳中。
对于皇上屡次搞一些匪夷所思的西洋物品,他们实在有些不太了解,只是觉得他是一时心血来潮。
“其实只要不花费白银,一切都好说,任由陛下随意折腾就行。”
张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要不花钱,怎么搞都行。
其余的内阁大臣也是这么想的,随便皇上这么玩,只要不触及到大明的根基,一切都没啥问题。
“陛下,臣等压根不太了解燧发枪,还有红薯等西洋玩意,要不等你让高拱先出西洋商人买到一些玩意,然后拿到朝廷看看,我们再决定要不要大批量地购买。”
张居正将其余四人的想法汇聚在了一起,告知了朱翊钧。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本就没有打算大批量地进购。
“高拱,进购火炮和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的事情,由你负责进行,让利玛窦协助你。”
高拱全程站在一边,他一句话都没有吭,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工具人。
即便如此,他也只好听从皇上的安排。
“陛下,你刚才说不用白银去购买,那怎么让西洋商人卖给人们。”
白银是大明和西洋商人之间开展贸易用到最多的货币,其余的货币,西洋人基本不认,比如大明宝钞。
因为他们本就是西洋人,压根不在大明进行消费,回到自己的国家,大明宝钞就是一张废纸。
更何况大明宝钞白贬值过于严重,连大明百姓都看不上。
那么问题就好了,皇上到底打算怎么和西洋商人进行交易。
朱翊钧并没有着急说,他打算让内阁大臣们猜一猜。
五人一头雾水,他们一时半会真想不出来。
难不成是用铜板,这玩意更加地不值钱。
首先是面值比较小,其次是民间有人进行私自浇筑,制造出伪劣的假铜板,掺和在真东西里。
徐贞明思索片刻,这才开腔:“陛下,该不是打算和西洋商人进行以物换物吧。”
朱翊钧一脸微笑,徐贞明口中所言正是他所要说的。
“朕打算用马铃薯同西洋商人进行交换火炮和燧发枪,还有红薯种子!”
顿时,整个文华殿一片寂静。
马铃薯本就是西洋的农作物,他们又不是没有。
更何况马铃薯能值几个钱,怎么可能换火炮等西洋武器?
“陛下,臣觉得拿马铃薯作为交易物,属实是有些……”
西洋商人又不是傻,干吗要土豆烂大街的农作物。
朱翊钧早已想明白了这一点,土豆在西洋遍地都是,这是不争的事实。
西洋商人吃惯了马铃薯做成的食物,他们自然也就离不开他。
等他们以后要在杭州会馆上做生意,肯定是要住在大明,因此,他们每一餐必不可少土豆。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供需关系,大明给他们提供土豆食物,而他们为大明提出先进的武器。
“朕不是直接将马铃薯提供给他们,而是打算将土豆做成食物,供给他们进行食用。”
内阁大臣们依然是一脸蒙逼,他们一如既往地不知皇上再说什么。
“你们认真想想西洋人生活离不开马铃薯,那么等到开放海禁,他们一旦在大明安稳了下来,每餐必定离不开土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做好的土豆食物高价卖给他们吃。”
突然,一群人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打算这么干。
抓住西洋人的饮食习惯,从而让他们愿意高价购买。
“陛下的想法倒是不错,不过还不知马铃薯如何培养得如何。”
张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并不是负责马铃薯培养的,当然是不太了解情况。
但是,徐贞明却是心中有数,他笑道:“叔大,如今万岁山的土豆都够整个京城的人吃了。”
徐贞明之所以说出如此豪言,那还是因为马铃薯培育地非常好。
“徐阁老,你可千万不要吹牛。”
张居正不太相信,虽然马铃薯的产量远远大于粮食,但是他觉得不可能是二倍三倍的产量。
“知不知晓,你们随我去看便是了。”
面对徐贞明如此自信,张居正还真还打算去看看。
“你们先不要着急,朕的话还没有说完。”
朱翊钧稳如泰山,他坐在太师椅上,又在思索着另一个问题。
即便有了那么多的马铃薯,那么怎么从京城还运输到浙江会馆去,这中间最起码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如果贮藏不当,那么必然要烂掉。
“高拱,运输马铃薯一事也交给你了。”
高拱一直在分神,突然听闻了皇上的话,他摇了摇头。
“陛下,这玩意怎么运输都会烂掉。”
高拱所言不假,这正是朱翊钧所担忧的。
徐贞明望向高拱,他笑道:“高胡子,你不用担心,我有一套法子。”
按照徐贞明的法子,便是将刚摘下来的土豆放在低温的环境里,让它的体温保持在零度左右,然后放置一两周,这样马铃薯表面形成了一层皮,再将其放在相同温度里,便可以保存不烂。
“看来徐阁老种植马铃薯的经验很丰富呀。”
高拱忍不住打趣他,自己还是挺佩服对方的。
“既然运输一事解决了,那我们就上山看看马铃薯培育地如何……”
朱翊钧吆喝着内阁大臣们,他们一行人准备登上万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