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打造日不落帝国凌空微步
第一百零三章 召见内阁大臣
小
大
第一百零三章召见内阁大臣
文华殿。
朱翊钧已经命太监张鲸去文渊阁告知内阁大臣们了,他准备告知大臣们自己任用玛利窦。
“万岁爷,张首辅他们来了。”
朱翊钧已经有些时日没见过张居正等人,内阁大臣们都在忙着自己手底下的事,他们没啥时间来文华殿坐坐。
“陛下,臣等前来。”
张居正率先进入殿门,他领着四位内阁大臣跪在地面上,口中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朱翊钧向来对繁杂的礼仪无感,他立刻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吧。”
张居正等人这才抬起头,坐在紫檀太师椅上。
他们瞅见高拱在一边,忍不调侃道:“高胡子,俺还安好吧。”
他们早就有所耳闻,高拱与倭寇头目进行斗争的事情。
高拱没好气地回答道:“借你们吉言,我还活着。”
众人哈哈大笑,他们开始步入正题。
朱翊钧望向五人,开始提出自己的设想。
“张首辅,朕想要任用玛利窦为浙江镇海使!”
张居正听闻皇上的话之后,他也是一头雾水。
这个玛……什么……利窦是谁?
高拱替朱翊钧回答张居正的疑惑,立刻说道:“叔大,这个名叫玛利窦的家伙是西洋人,现在游走在广东一带传教。”
张居正听到“传教”二次,他眉头紧蹙。
他平时最不喜欢一些儒生汇聚在一起,互相谈论着国家大事,其实就是吹牛逼!
这个叫做玛利窦的传教士,他就更不喜欢。
“陛下,为何想到任用一个西洋人为浙江镇海使?”
张居正不解,其他的内阁大臣同样迷惑。
毕竟他们从未见过此人,更谈不上有什么好感。
“朕也是听广东海防同知罗振玉所言的,对于这个玛利窦才有了解。”
朱翊钧开始娓娓道来,他开始讲述任用玛利窦的好处。
“玛利窦本来就是一个西洋人,倘若让他作为我大明朝的官员,便可以让他替代我们和西洋商人进行交流,避免了语言障碍。”
这是第一点好处,张居正点了点头。
他接着说:“高拱向朕提议在倭寇之前所聚集的岛屿上,开设一些会馆,朕认为非常妥当。”
“开设会馆肯定需要一些打下手的杂役,朕不打算劳苦浙江百姓,而是卖一些黑奴。”
“黑奴?”
朱翊钧又说到了众人的知识盲区。
在场的人,连高拱都不知道黑奴是啥?
朱翊钧只能继续解释道:“黑奴就是西洋人的奴隶,他们因为长相黑,所以才叫黑奴。”
众人点了点头,他们现在对于广东海防同知十分不满,怎么给皇上讲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朱翊钧开始解释用黑奴为杂役的好处。
“因为黑奴和西洋商人语言、生活习惯互通,而且价格不高,比较好用。”
在场的内阁大臣点了点头,他们听得似懂非懂。
随后,张居正便询问道:“陛下,开设会馆大概需要多少两白银?”
朱翊钧并没有回答,反而望向高拱。
反正是高拱提出来的想法,骂名当然需要他来背。
“叔大,所需要花费的白银,我和戚将军已经算了出来,大概也就是二十万两。”
此时的张居正一脸黑线,这也叫做不多!
“陛下,我反对!”
海瑞第一个站出来,开始反驳开设会馆一事。
“花费二十万白银就是为了招待西洋商人,实在是有损我大明的脸,更何况容易劳民伤财!”
海瑞话音刚落,马自强又紧接着说道:“陛下,我认为海瑞说得有理!”
“我堂堂大明王朝,本就不需要西洋商人,压根更谈不上伺候他们!”
两位内阁大臣的言论,还是受历史局限。
他们自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便可以不觉得外来的新鲜事物,眼界实在是过于狭窄了。
朱翊钧最为担心的事就是过多的人反对此事。
他扭头望向其余的内阁大臣,比如吕调阳和徐贞明,他们两人一直沉默寡言,并未开口说话。
“吕次辅,徐阁老,你们两人谈谈想法。”
两人互相对视,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臣不知。”
这两个人听了半天,他们都没明白皇上口中的玛利窦是干什么的。
朱翊钧见他们如此迷糊,他决定还是将此事搁置,等玛利窦前来京城再谈。
“张先生,朕觉得还是支持高拱所说的开设会馆的。”
张居正本也是左右不定自己的想法,现在听闻了朱翊钧的暗示,他立刻说道:“臣也是这么觉得,不过不必将二十万两白银全部一次性拨给浙江衙门,可以半年给五万两白银。”
还是张居正想得周全,朱翊钧也是这么想的。
既然大家不太看好,那么就先投入一点资金,看后来的成效,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投钱。
“高拱,你觉得如何?”
朱翊钧已经给他争取到最大的限度。
高拱向来不傻,他立刻答复道:“那就按照叔大的提议吧。”
朱翊钧望向其他人,他们也并未反对。
在岛屿开设会馆一事已经就这么决定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任用玛利窦为浙江镇海使的事情了。
碍于内阁大臣对于玛利窦丝毫不了解,朱翊钧决定派人前往广东寻找玛利窦,将他带回京城。
朱翊钧望向高拱,本来开放海禁就是他的事,因此,肯定要派遣他前来广东。
“高胡子,朕命你前往广东,将玛利窦带到京城,面见于朕。”
高拱本想拒绝,但是一下想二十万两白银,他才是点头答应了。
“张先生,你现在立刻草拟圣旨,命广东海防同知罗振玉协助高拱一起找到传教士玛利窦。”
张居正拿下宣纸和墨笔,便可以写了起来。
“诸位无须心急,等待一些时日,你们便可以见到玛利窦,到时候进行商谈一番,便可以知道他能否胜任浙江镇海使一职。”
内阁大臣们点了点头,他们相继离开文华殿。
张居正手中拿着草拟的圣旨,等候着朱翊钧的观看。
“可以。”
“张先生,你拿到吏部去下发吧。”.
文华殿。
朱翊钧已经命太监张鲸去文渊阁告知内阁大臣们了,他准备告知大臣们自己任用玛利窦。
“万岁爷,张首辅他们来了。”
朱翊钧已经有些时日没见过张居正等人,内阁大臣们都在忙着自己手底下的事,他们没啥时间来文华殿坐坐。
“陛下,臣等前来。”
张居正率先进入殿门,他领着四位内阁大臣跪在地面上,口中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朱翊钧向来对繁杂的礼仪无感,他立刻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吧。”
张居正等人这才抬起头,坐在紫檀太师椅上。
他们瞅见高拱在一边,忍不调侃道:“高胡子,俺还安好吧。”
他们早就有所耳闻,高拱与倭寇头目进行斗争的事情。
高拱没好气地回答道:“借你们吉言,我还活着。”
众人哈哈大笑,他们开始步入正题。
朱翊钧望向五人,开始提出自己的设想。
“张首辅,朕想要任用玛利窦为浙江镇海使!”
张居正听闻皇上的话之后,他也是一头雾水。
这个玛……什么……利窦是谁?
高拱替朱翊钧回答张居正的疑惑,立刻说道:“叔大,这个名叫玛利窦的家伙是西洋人,现在游走在广东一带传教。”
张居正听到“传教”二次,他眉头紧蹙。
他平时最不喜欢一些儒生汇聚在一起,互相谈论着国家大事,其实就是吹牛逼!
这个叫做玛利窦的传教士,他就更不喜欢。
“陛下,为何想到任用一个西洋人为浙江镇海使?”
张居正不解,其他的内阁大臣同样迷惑。
毕竟他们从未见过此人,更谈不上有什么好感。
“朕也是听广东海防同知罗振玉所言的,对于这个玛利窦才有了解。”
朱翊钧开始娓娓道来,他开始讲述任用玛利窦的好处。
“玛利窦本来就是一个西洋人,倘若让他作为我大明朝的官员,便可以让他替代我们和西洋商人进行交流,避免了语言障碍。”
这是第一点好处,张居正点了点头。
他接着说:“高拱向朕提议在倭寇之前所聚集的岛屿上,开设一些会馆,朕认为非常妥当。”
“开设会馆肯定需要一些打下手的杂役,朕不打算劳苦浙江百姓,而是卖一些黑奴。”
“黑奴?”
朱翊钧又说到了众人的知识盲区。
在场的人,连高拱都不知道黑奴是啥?
朱翊钧只能继续解释道:“黑奴就是西洋人的奴隶,他们因为长相黑,所以才叫黑奴。”
众人点了点头,他们现在对于广东海防同知十分不满,怎么给皇上讲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朱翊钧开始解释用黑奴为杂役的好处。
“因为黑奴和西洋商人语言、生活习惯互通,而且价格不高,比较好用。”
在场的内阁大臣点了点头,他们听得似懂非懂。
随后,张居正便询问道:“陛下,开设会馆大概需要多少两白银?”
朱翊钧并没有回答,反而望向高拱。
反正是高拱提出来的想法,骂名当然需要他来背。
“叔大,所需要花费的白银,我和戚将军已经算了出来,大概也就是二十万两。”
此时的张居正一脸黑线,这也叫做不多!
“陛下,我反对!”
海瑞第一个站出来,开始反驳开设会馆一事。
“花费二十万白银就是为了招待西洋商人,实在是有损我大明的脸,更何况容易劳民伤财!”
海瑞话音刚落,马自强又紧接着说道:“陛下,我认为海瑞说得有理!”
“我堂堂大明王朝,本就不需要西洋商人,压根更谈不上伺候他们!”
两位内阁大臣的言论,还是受历史局限。
他们自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便可以不觉得外来的新鲜事物,眼界实在是过于狭窄了。
朱翊钧最为担心的事就是过多的人反对此事。
他扭头望向其余的内阁大臣,比如吕调阳和徐贞明,他们两人一直沉默寡言,并未开口说话。
“吕次辅,徐阁老,你们两人谈谈想法。”
两人互相对视,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臣不知。”
这两个人听了半天,他们都没明白皇上口中的玛利窦是干什么的。
朱翊钧见他们如此迷糊,他决定还是将此事搁置,等玛利窦前来京城再谈。
“张先生,朕觉得还是支持高拱所说的开设会馆的。”
张居正本也是左右不定自己的想法,现在听闻了朱翊钧的暗示,他立刻说道:“臣也是这么觉得,不过不必将二十万两白银全部一次性拨给浙江衙门,可以半年给五万两白银。”
还是张居正想得周全,朱翊钧也是这么想的。
既然大家不太看好,那么就先投入一点资金,看后来的成效,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投钱。
“高拱,你觉得如何?”
朱翊钧已经给他争取到最大的限度。
高拱向来不傻,他立刻答复道:“那就按照叔大的提议吧。”
朱翊钧望向其他人,他们也并未反对。
在岛屿开设会馆一事已经就这么决定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任用玛利窦为浙江镇海使的事情了。
碍于内阁大臣对于玛利窦丝毫不了解,朱翊钧决定派人前往广东寻找玛利窦,将他带回京城。
朱翊钧望向高拱,本来开放海禁就是他的事,因此,肯定要派遣他前来广东。
“高胡子,朕命你前往广东,将玛利窦带到京城,面见于朕。”
高拱本想拒绝,但是一下想二十万两白银,他才是点头答应了。
“张先生,你现在立刻草拟圣旨,命广东海防同知罗振玉协助高拱一起找到传教士玛利窦。”
张居正拿下宣纸和墨笔,便可以写了起来。
“诸位无须心急,等待一些时日,你们便可以见到玛利窦,到时候进行商谈一番,便可以知道他能否胜任浙江镇海使一职。”
内阁大臣们点了点头,他们相继离开文华殿。
张居正手中拿着草拟的圣旨,等候着朱翊钧的观看。
“可以。”
“张先生,你拿到吏部去下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