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条鞭法

  第五十六章一条鞭法

  惩处武清伯,挥打李太后。

  因为这两件事,整个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小皇帝朱翊钧手段的厉害!

  可世人终究是看不见朱翊钧可爱的一面,反而是内阁大臣们觉得皇上的反差感过于强烈。

  按照往常惯例,内阁大臣来到文华殿商量事宜。

  朱翊钧一人坐在黄花梨背椅上,其余五位内阁大臣分别坐在一边,他们好似受审讯的犯人一般。

  “徐贞明,子粒田耕种马铃薯一事的进度如何?”

  “回禀陛下,所有勋贵都交出了子粒田。”

  自打勋贵们观看了李高廷杖的过程,他们便是认怂了。谁都不敢继续同朝廷作对!

  徐贞明话尚未说完,他欲言又止,望着朱翊钧,支支吾吾地补充道:“陛下,勋贵们还需要让出一成的利,他们只需要两成就好。”

  朱翊钧倒是觉得,这是一个新鲜事。

  勋贵们还能让利给朝廷,可真是十分稀罕!

  “朕可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还是按照三七成继续分。”

  徐贞明连连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勋贵们再怎么说也大明做出过贡献,他们自然也要享受一些好处。

  “张先生,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嘛。”

  张居正分了神,他在酝酿着自己的新政。

  “陛下,戚将军已经带着一万件新采购的棉衣重回蓟辽了,还带着武清伯李伟。”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些他都知道。

  他现在最为关心的还是张居正心中所想的。

  “朕是想问你对于耕种马铃薯一事的看法。”

  张居正这才缓缓开口:“陛下,臣觉得耕种马铃薯是对于收成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不过它只能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却不能让国库充裕。”

  朱翊钧眯着眼,他听着张居正娓娓道来。

  “臣觉得想要让国库充裕起来,就必须实行新的赋税!”

  除了朱翊钧,其余四位阁臣一脸茫然地望向张居正。

  “臣觉得必须实行一条鞭法!”

  张居正正气凛然地说道,他抬头望向朱翊钧,继续补充道:百姓交缴田赋,均是谷麦实物,按田亩所摊的徭役,也必须由种田人亲自出差,以致缴赋之日,粮船粮车不绝于道途,各地官仓满溢为患。”(选自《张居正》)

  四位阁臣点了点头,这的确是实情。

  “你继续说。”

  朱翊钧催促着张居正。

  “由乡及县,由县及府,由府解运各地廒仓,其间不知要耗去多少运力差役,又不知因沿途损耗,层层盘剥,粮户平白增加多少负担!”

  张居正此言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道出百姓的难处。

  “因此,臣才提倡一条鞭法!”

  朱翊钧望向其余四位阁臣,他们有的人点头,有的人摇头。

  “张先生,详细说说一条鞭法。”

  朱翊钧在后世查看明史记载,对于“一条鞭法”还算是熟悉。

  不过在场的大臣们,他们应该是不晓得的。

  “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一州一县的所有田赋、徭役以及各种杂差和贡纳,统统并为一条,折成银两交纳,并官收官解。”(选自《张居正》)

  吕调阳和马自强两人面露难色,他们不是很认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你们觉得张先生所提出的一条鞭法如何?”

  朱翊钧并未表露出自己的看法,而是询问其余四位内阁大臣。

  “陛下,臣认为不妥,有些操之过急!”

  吕调阳站出来反对,他是有自己的理由。

  “那就请吕次辅讲讲你的看法。”

  “现在考成法还未实行超过一年,突然又搞出来一个一条鞭法,臣怕百官多有抵触心理,而且百姓也不一定能够接受。”

  吕调阳此话的意思并非表面那么简单。他在官场混了十来年,知晓基层的官员俸禄微薄,如果不从粮食上得到一些好处,他们压根难以养活一家子人。

  倘若真拿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行事,日后实物粮食折合成白银,基层官吏就不太容易得好处了。

  一条鞭法本质是好的,只是会断了一些人的财路。

  “陛下,我和吕次辅的观点一样,现在推行过早。”

  马自强为了维护晋党的利益,他还是要站出来说话。

  “那就没有赞同一条鞭法的?”

  朱翊钧望向海瑞和徐贞明,他们两人开口发言。

  “陛下,臣隆庆二年任南直隶巡抚都御史,曾经就推行过类似的法子,不过引起了一些官绅的忌恨,以至于被言官弹劾,最终被迫致仕。”

  海瑞冷不丁地说出这么一句,倒是让朱翊钧意外。

  “海刚峰,你的意思是说,推行此法,必定会遭到官绅们的反抗。”

  朱翊钧等候着海瑞继续说下去。

  “吕次辅刚才也说了,一旦推行一条鞭法,容易引起官绅抵触甚至……”

  海瑞看向吕调阳,对方脸都黑了。

  海瑞还是一如既往地直率,直接揭穿了他的话。

  “勋贵已经打击了,官绅何必需要怕!”

  朱翊钧转过身来,望着众人说道。

  “陛下,臣还记得自己给海瑞写过信,表示过自己的歉意,没能保全他推行一条鞭法,是臣的遗憾。”

  “哈哈。”

  海瑞大笑道:“张首辅,我现在还记得你信中的话。”

  众人听着海瑞默背道:“三尺法不行于吴九矣,公骤而矫以绳墨,宜其不能堪也。讹言沸腾,听者惶惑。

  仆谬忝钧轴,得与参庙堂之末仪,而不能为朝廷奖奉法之臣,摧浮淫之议,有深愧焉。”

  张居正在信中向为了鼎力海瑞实行一条鞭法而感到歉意。

  “好!”

  朱翊钧望向众人,最终还是说了自己的想法。

  “朕觉得一条鞭法必须推行,不过目前只能在江南地区进行。”

  朱翊钧有自己的顾虑,北方地区过于穷困,压根没有多少储备的白银,更不可能将实物折合成银子。而江南一带十分富裕,他们必然有大量的白银储备。

  “陛下圣明!”

  最终,朱翊钧与内阁大臣们达成了一致,一条鞭法即可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