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海瑞进京

  第三十七章海瑞进京

  距离京察实行只有三天,可海瑞却迟迟未到。

  因为海瑞本是广东琼山人,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

  起用他的圣旨去往都需要花费半个月,他带上一家老小前来,怎么也需要些时日。

  就在京察将要实行的前两天,海瑞来到了京城。

  一个身穿蓝布衣,头戴斗笠,脚踩布鞋的中年男人站在京城的瓦砖地面,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无人关注他。

  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海瑞,海刚峰!

  如今又重新回到京城,继续为百姓做官!

  “刚峰!”

  海瑞望向街头的前方,一个身穿官袍的男人冲着他笑着,上前一把拉着了他的手。

  “润莲,真是好久不见。”

  海瑞眉头舒展,望着多年的老朋友,他乐开了花。

  前来迎接他的男人正是户部员外郎王用汲,字润莲。

  对方是隆庆二年的进士,而海瑞只不过是举人出身。

  两人之所以如此要好,还得益于两人在浙江等地当知县,从而发现志趣相同,成为挚友。

  “走,我们找个幽静的地方好好叙叙旧。”

  王用汲拉着海瑞,两人走到街道的尽头,随后找到一片幽静的茶亭。

  “恭喜刚峰兄重新得到重用。”

  王用汲端起一杯茶水,冲着海瑞说道。

  海瑞本就口干舌燥,举起茶杯,灌入口中。

  四月天热如火,汗水浸湿了海瑞的蓝布衣。

  “刚峰兄,你现在可是正三品的大官了,何不穿得体面一点,整得跟一个小老头似的。”

  王用汲打趣着海瑞,他向来知晓对方朴素。

  “怎么,润莲,嫌弃我一身布衣,不配和这个官老爷叙旧了。”

  两人喝着茶水,聊得国事。

  “如今叔大秉政,居然想起我这个小人物了。”

  海瑞以为是张居正提议小皇帝朱翊钧起用自己,这才说出这番话来。

  王用汲立刻反驳着海瑞:“你海刚峰能够重新做官,还是得益于皇上。”

  海瑞一脸茫然,小皇帝不过十岁,怎么会想起自己?

  “你是不知,皇上可是对你印象深刻,当年,你上疏劝谏,不畏生死,此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海瑞回忆往昔,那个时候的自己可谓是意气风发!

  他本来是仕途顺风,结果却在担任应天巡抚的过程中,触及徐阶等地方巨富豪绅的利益,自己只能被迫辞官归乡。

  “没想到小皇帝如此年幼,还能想起我海瑞。”

  海瑞一口喝下一杯茶水,他心头有无限的牢骚要说。

  “如今,皇上极其圣明,叔大治国有方,我大明又可以重振往日的辉煌。”

  王用汲同时历经三朝,在嘉靖朝担任地方知县,目睹了官场的腐败。

  如今,他已经升入为户部员外郎,感到了官场的变化,逐渐地任用清流,打击贪官污吏。日后的大明必定会越来越好。

  “我们暂且不聊这些国事。”

  王用汲和海瑞两个人感慨万千之后,决定干些正事。

  “你在京城落脚的地方有了吗?”

  海瑞摇了摇头,他从千里之外赶到京城,也刚才休息了一会。

  “那你暂且住在我的府邸上,等嫂夫人他们来到,再重新安排住处。”

  王用汲知晓海瑞身无分文,想要在京城租房,可是需要花费一大笔银两。

  “润莲,此事不用你担心。”

  海瑞现在尚未考虑这些,一心想要去见皇上。

  “既然你不愿上我的府邸,那这几两银子,你先拿着用。”

  王用汲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五两银子递给海瑞。

  只见,对方摇了摇头,拒绝道:“润莲,你的心意我领了,我海瑞不能拿你的钱。”

  王用汲苦笑道:“海刚峰,你果然还是之前那般固执。”

  谁人都知海瑞清廉,以至于海瑞当知县,买了两斤的猪肉给母亲祝寿,都能引起全城百姓轰动。

  “润莲,我先行告辞。”

  王用汲知晓海瑞要进宫面见皇上,同时,他也要回到户部值班,两人就在凉亭边告别了。

  ……

  文华殿内。

  朱翊钧得到海瑞进京的消息,他就一直留在殿中,静候对方的前来。

  张鲸小步跑进文华殿,着急忙慌地冲着朱翊钧说道:“皇爷,海瑞前来面见。”

  朱翊钧猛地一抬头,望着自己正前面的海瑞。

  海瑞跪地磕头,铿锵有力地喊道:“陛下,臣海瑞前来面见。”

  朱翊钧见他头上戴着斗笠,脚上穿着草鞋,脸上洋溢起了笑容。

  “平身吧。”

  海瑞虽然双腿站起,但是依然弯腰施礼,丝毫不敢有些许礼仪方面的瑕疵。

  “张鲸,给海先生赐座。”

  张鲸端来一个黄花梨背椅,放在海瑞面前。

  海瑞坐在上面,与朱翊钧对视。

  朱翊钧平视对方,觉得海瑞有一股子正气。

  “海先生跨越千里前来,一定是辛苦万分。”

  面对着小皇帝的宽慰,海瑞没有半点的客套话,他眼中噙着泪水,口中说道:“臣得知皇上起用我,一日未眠,心中无比的激动。”

  海瑞如同一个小孩,在朱翊钧面前诉说自己所受的委屈。

  “朕之所以起用你,必定是有原因的。”

  朱翊钧一脸严肃,颇有帝王威严。

  “臣知晓陛下是想让我来主持京察一事。”

  朱翊钧点点头,他便随后问询着:“不知海先生对京察一事有何看法?”

  海瑞丝毫不加掩饰,直接说道:“臣认为京察一事不妥。”

  朱翊钧眉头一皱,这个海瑞难道反对京察推行?

  “臣觉得京察一事应该时时刻刻,而不是只是一时严格,必须官吏们每时每刻记住自己做官的准则!”

  朱翊钧突然觉得又遇到了一个狠人!

  按照海瑞的说法,官吏们思想不螚有丝毫松懈,必须时时刻刻严于律己。

  “海先生,官场的风气需要阶段性地转变,不太可能一步到位。”

  海瑞摇了摇头,继续补充道:“陛下,臣觉得京察不是小打小闹,必须打官吏个措手不及!”

  朱翊钧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好。

  倘若要是让百官们知晓海瑞如此之严苛,他们必定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那先生有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

  “臣觉得可以分时段对各衙门的官吏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他们懈怠,可以立刻进行惩处。抽查合格的官员才能进入下一轮,根据政绩好坏评估去留。”

  朱翊钧本打算采取张居正的法子,对京官近两年所做的政绩进行总结,然后按照他们的得失,最后觉得是罢黜还是升迁。

  可到了海瑞这里就是随机检查,发现一点不好,就直接罢黜……

  “海先生,那你打算从哪里入手。”

  朱翊钧深感海瑞的严苛,不过,既然重新起用,肯定是要让对方发挥自己的才干的。

  “陛下任命臣为都察院左副御史,臣当然要从自己院子开始打扫,清除一些垃圾!”

  海瑞意味深长地说道,他准备先对科道言官下手。

  “好!”

  朱翊钧很是赞同,他早看科道言官们不爽了。

  既然海瑞愿意去查,他自然是愿意放权。

  “先生何时准备去查?”

  “陛下,臣现在就去!”

  这个海瑞实在是个狠人!

  朱翊钧望着海瑞,再度问道:“需要人手吗?”

  “以免泄露消息,臣一个人足矣!”

  海瑞眼神深邃,双目望向殿外。

  朱翊钧得知了海瑞的决心,他也无话可说了。

  对于海瑞这种清流官员,还是需要狠狠地奖励一下。

  张鲸手中端着白花花的银子,冲着海瑞喊道:

  “赏赐海瑞银五十两、彩缎四表里,以此宽慰不远千里前来主持京察一事!”

  海瑞接过赏赐,一脸感激。

  “海先生,朕知道你目前在京城还没有落脚的地方,这些银两你先拿着去置办府邸和衣袍。”

  海瑞连忙跪地磕头,高吼一声:“多谢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