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克复中原子虚笑乌有

第185章 议和(合)

  诸葛瑾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刘表口中的诸葛太守,不就是他的叔父么。

  那段最困难的时间,他和叔父可是一起走过的。

  要说谁最想为叔父复仇,恐怕诸葛巡也要靠边站。

  诸葛瑾没想到刘表会拿叔父的事做文章,这种要求,他能反对吗?

  不能!

  所以刘表问起,诸葛瑾回道:“使君所述,瑾自是知晓。”

  这个回答令刘表满意,他面带笑意,终是将自己的条件说了出来。

  “表有意替诸葛胤谊复仇,若孙伯符不从中阻扰,大仇得报之日,便是豫章停战之日。”

  诸葛瑾认真听完,心中竟有些茫然无措。

  这自然不是他能决断的。

  诸葛瑾不由揣思,孙策是否会同意?

  诸葛巡也有些困惑,刘表这是哪一出?

  诸葛瑾先拱手回道:“在下会将使君之意带回去。”

  刘表接着开口,“其二,双方既然停战,江东水军当退出江夏水域。”

  这一条,诸葛瑾能做主。

  “这是自然。”

  刘表脸上笑意不减,轻描淡写道:“孙伯符既有诚意,此事或能办成,有劳使节奔波了。”

  “皆是在下分内之事。”诸葛瑾回。

  初步交涉结束,双方算是谈成了一半,诸葛巡在旁,一言未发,主打一个陪伴。

  令他困惑的是,刘表为何会抓着叔父之死不放,他隐隐觉得,不会是感情深厚那么简单。

  刘表十分客气,设宴招待了一番,当然,差不多就是走过场。

  宴请对象诸葛瑾才是主角,诸葛巡十分低调,默默陪着饮了几觞,中午吃得多了,也无甚胃口,只挑了些瘦肉吃。

  回府已是黄昏,诸葛瑾被刘表灌得迷迷糊糊,回了家便倒头就睡。

  诸葛巡将三弟喊到书房,他要将今日商谈困惑请教请教。

  他先将刘表诉求说了一遍,然后问诸葛亮。

  “三弟以为,使君此举,是否另有深意?”

  诸葛亮认真听完,眉头微不可见地蹙了一下,旋即冲诸葛巡笑道:“兄长可是看出了深意?”

  “为兄只是觉得事情没有这般简单。”

  “使君之要求,合乎情理,难以拒绝,然细细一想,却所谋甚深,也不知是何人为使君谋划。”

  “所谋甚深?三弟细说。”

  诸葛亮倚靠向桌案,两人凑得更近,诸葛亮轻道:“孙策以武力征服江东郡县,虽得到一部分士族支持,亦树敌不少,能维持江东不乱,乃是各大豪族相互掣肘制约所致。”

  “这与此事有何关系?”

  “孙策行事强硬,江东士族与之多是貌合神离,若为了北伐,答应此事,于江东豪族而言,意味着什么?”

  诸葛巡醍醐灌顶,刘表表面上是说复仇,实际上是要孙策出卖江东豪族,厉害呀!

  甭提是什么成份的势力,小地方的小豪族,那也是豪族。

  江东大族会怎么想,今天能出卖西城豪族,明日就能出卖他们。

  此举意在激化孙策与江东大族的矛盾。

  “使君这招毒辣啊,釜底抽薪,后院点火。”诸葛巡叹一声,接着道:“江东亦不乏能人,不知有没有人看得出。”

  诸葛亮微微一笑,“孙策志在中原,其重用者,鲜有江东豪族,这一次,使君应该可以得偿所愿了。”

  志在中原,便不会顾忌江东士族的想法,恐怕现在在孙策眼中,早日攻克汝南,拿下许昌,迎奉天子,才是第一战略。

  听三弟这么一说,诸葛巡忽然想到了那件事。

  孙策是不是要死了?

  “三弟,我观孙策此人不祥,为兄劝过二弟,让他留在家中做学问,不过二弟不答应,三弟是否也劝劝他?”

  诸葛亮轻轻摇头,“兄长怕是忘了,二兄这些年,为何四处游历了吧。”

  诸葛巡虽不太明白,却也能想象,二弟诸葛瑾,怕就是那种一门心思想闯荡的人,所以才会被孙策的奋勇拼搏所吸引。

  诸葛巡沉默数息,然后叹了口气,“罢了,人各有志,回头为兄再叮嘱一番。”

  诸葛亮看着兄长劳神的模样,无奈摇头,“兄长连日奔波,早些安睡吧,或许哪天,二兄自己就想通了,弟告退。”

  说着,诸葛亮站起,还恭敬对诸葛巡一拜,离开书房。

  诸葛巡一撇嘴,有一种家中晚辈不听话的无奈感,偏偏晚辈羽翼已丰。

  翌日,诸葛瑾睡到辰时才起,当即提出要尽快赶回去复命。

  诸葛巡其实是想多待几日的,连隆中都没去过,但身为兄长,让诸葛瑾孤身离去,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于是争分夺秒去与刘表辞行,再度踏上回章陵的路。

  顺水快,逆水慢,诸葛巡回到复阳时,已是七日之后。

  转眼到了八月底,路上到处是耕作的景象,原本这個时节,百姓都是选择种绿肥过冬的,但在这几个月的卖力宣贯配合诸葛巡政令以及各县豪族“自愿”表率的合力下,章陵郡有一半的土地,都种上了小麦和杂粮。

  诸葛瑾告别兄长,直接回汝南安阳去了。

  回营时,孙策正好从前线回来,诸葛瑾见到他时,内甲上还渗染了不少血,难以想象外甲是何等模样。

  虽一身血汗,孙策却没有丝毫疲惫之感,眼中依旧精力四射。

  “子瑜奔波半月,一路辛苦,不知此行如何?”

  诸葛瑾恭敬行礼,又朝孙策身后周瑜和鲁肃以及几名将军拱手致意。

  “刘使君愿意与主公谈和,只是附上了两个条件。”

  “是何条件?”

  “其一,主公的水军,当退出江夏水域。”

  “这是自然!”孙策不假思索答应。

  “其二……”诸葛瑾迟疑了数息,才开口道:“此事,与在下叔父有关。”

  孙策不以为意,催促问:“如何?”

  “昔日西城豪族反叛,害死叔父,刘使君以此为由,派兵不停寇掠豫章,使君有言,若主公愿意放任,大仇得报之日,便是双方停战之时。”

  孙策不由眉头蹙起。

  他固然不喜欢那些不仁不义之辈,恨不能不用刘表动手,自己杀之而后快。

  但如今他代表的是江东的利益,若放任刘表复仇,岂不是寒了江东士人的心,让本就不和睦的局面雪上加霜?

  “公瑾,子敬,你们如何看待?”

  鲁肃率先开口:“主公,万不可答应,江东人心浮动,此举恐招致灾祸。”

  孙策又看周瑜,周瑜轻轻摩挲着小撇胡子,一张俊脸也变得严肃。

  鲁肃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鲁肃想到了坏处,但事情,通常都是两面性的。

  良久,周瑜开口:“主公当作取舍。”

  孙策面露困惑。

  “子敬言其一,却未言其二,以西城豪族为代价,除了刺激江东大族,亦能起到震慑作用,须知主公本就是武力征服江东,依我之见,当此关头,还是震慑更好,主公当作取舍,此为一。”

  “还有?”孙策问。

  周瑜小胡子舒展,似笑非笑,“中原与江东,主公当作取舍。”

  此话一出,孙策眸光闪动,好似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身后韩当当即附和:“主公,这还要选,些许卑鄙小人,势利之徒,除了蝇营狗苟,留之何用!”

  程普拉了他一把,让他别胡说。

  孙策回头,干脆问道:“几位将军以为呢?”

  黄盖回道:“主公,我等前线浴血奋战,许多兵士亡命疆场,自是希望有个结果。”

  程普也附和:“某赞同黄公覆之言。”

  他们拼死拼活,如今遇到障碍,自然是希望得到助力,一举拿下,这样死去的将士才有意义。

  至于代价,他们只顾冲锋陷阵,不知道什么代价。

  孙策忽地回头,看向诸葛瑾,“子瑜,汝是否也希望诸葛太守大仇得报?”

  诸葛瑾收敛心神,深吸一气,回道:“还请主公以大局为重,无需考虑属下。”

  见诸葛瑾如此顾全大局,孙策“哈哈”大笑。

  “子瑜投我,我却无厚禄相报,子瑜替我思虑周全,我焉能不为子瑜计。”

  孙策说着,目光扫过鲁肃,周瑜,韩当程普黄盖诸将,打定主意:“我意已决,与刘表谈和,调太史慈北上,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汝南,必克!”

  孙策说着大剌剌地坐到主位上,接着大嚷:“江东鼠辈,若有二心,我能打服他们一回,便能再打服他们一回!”

  “主公威武!”程普诸将齐声附和。

  周瑜笑着拍了拍鲁肃,让他放宽心,诸葛瑾则轻舒一口气。

  “子瑜此行,功莫大焉,说,想要什么赏赐!”孙策大悦道。

  “此乃卑职本分,不敢居功。”诸葛瑾回。

  周瑜笑笑,“子瑜就是太拘谨了,不过,主公,不如先令子瑜做完此事,再一起封赏,子瑜尚未成亲,不如事成之后,主公替他寻门好亲事!”

  “哈哈哈!”众人齐声大笑。

  诸葛瑾低垂眸子,有些无措,只好冲人拱手。

  ···

  诸葛巡连日奔走,除了为新城选址,也抽空去了一趟龙顶山。

  经过勘探队月余勘察,在龙顶山东南,月水以北的围山一带,成功寻到了银矿,根据伴生原则,朱惠与诸葛巡皆认定金矿位置,就在此地。

  当然,类似这等规模的矿藏,不可能只有一处露口,必然是多点的,不过先发现一个,后续工作就简单了。

  龙顶山一带基本没有开发,都是密林,平时只有采药狩猎的人会来,周遭几乎没有聚落。

  诸葛巡大手一挥,以出矿位置为中心,直接外推十里,将整个月水谷地尽数囊括进去,先建立隔离区域。

  等正式出矿,便围城建堡。

  这个时候就有这种便利,力所能及的话,去荒山圈一片地,你说你的就是你的。

  不管你是盖房子,还是教书,或是种地,哪怕养猪,都不会有人管。

  前提是你能守得住,因为贼寇盗匪通常也喜欢占山为王。

  诸葛巡回复阳后,才知道诸葛瑾昨日就到了,已经等了一日。

  两人碰头,诸葛巡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刚听到时,诸葛巡还有些恍惚。

  刘表和孙策谈和了?

  不过这世道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袁氏养的狗董卓还屠了袁氏满门呢,袁绍曹操这对相亲相爱半辈子的发小还在中原火拼呢。

  诸葛瑾只是和诸葛巡打个照面,诸葛巡这次不打算回襄阳,只是派了几名部曲护送。

  送走诸葛瑾,诸葛巡驻足西望了良久,因为自己和二弟的缘故,恐怕江东这条线,也要错综复杂起来了。

  历史上的孙氏和刘表,堪称汉末第一死仇,除了仇怨,还有地缘上的强烈不安,荆州顺流而下,对江东的威胁太大了。

  即便荆州易主,换成了刘备,即便双方有联盟羁绊,依然挡不住这种觊觎。

  最后盟约破裂,一地鸡毛,老二和老三亡命一波,老大想输都难。

  诸葛巡一阵畅想,想来现在有这种谈和的可能,也全是因为孙策现在的重心点,尚在江淮,且进取中原吧。

  如果没有这种逐鹿中原的可能,即便是孙策,恐怕双方无半点讲和的可能。

  所以,孙策还会不会死?

  马良立于身后,开口道:“老师,使君与孙策谈和,恐怕曹操要睡不着了。”

  “谁知道呢,此些琐事,为师鞭长莫及,还是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哦,还有挖矿。”诸葛巡道。

  马良笑笑,“老师这是耕锄乱世中,深藏功与名。”

  诸葛巡转头,回城走去,马良跟上。

  “阿良,乱世纷争,你死我活,成王败寇,都不过转瞬即逝,唯有一事,是十分明确的。”诸葛巡道。

  “老师,何事?”马良瞪大了眼睛,准备聆听教诲。

  “人没饭吃,就会饿死。”

  诸葛巡说罢,大踏步入城而去,马良笑着看着老师背影,老师总是这般冷幽默。

  不过看着诸葛巡远去,马良突然怔住。

  老师做的,一直在做的,且在教别人做的,不就是种粮食么。

  “种粮,活己,活人,十分明确的。”

  马良喃喃一声,心头好似明白了什么,又难以说清道明。

  他快步追上,嚷嚷着,“老师,等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