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四家淘宝店铺
任亚军看场面形势不对,端起酒要和文森喝一杯,但文森并没有给他面子。任亚军有些尴尬地自饮一杯,慢慢说道:“您好,文总。感谢张总今天给机会,能让我和我们公司的营销总监李总有幸一起跟文总、苏总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我心想着如果有机会,以后咱们肯定见面交流的机会会更多。”
任亚军说完,望着文森淡然一笑。虽然坐在他对面的文森老成持重,年龄比他们三人都要年长许多,但是生意归生意,年龄归年龄,正所谓在商言商,今天这场合,只谈业务,各取所需。生意只有盈利或亏本,没有容错的机会。诚信至上是合作的前提,等价交换是合作的基础,以质量为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任亚军对文森看人下菜的做法很不理解。任亚军心想,即使文森和张扬谈好了合作,以后还需要他和李江云配合工作,为什么文森不明白这个道理,反而不屑和他喝一杯酒呢?
文森听任亚军说完之后,更没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反而大大咧咧地冲着任亚军说:“这位小兄弟说的话,我爱听。但是我觉得要把如果去掉,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以后一起挣大钱。我今天实话实说啊,我非常相信张总的眼光,就像上次合作那样,绝对能成功,我对此非常有信心。自从上次给张总打完电话之后,我天天都在憧憬合作之后的美好前程,所以我觉得这一次合作,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啊。”
李江云接过话茬,扶了扶眼镜,笑着说:“文总,生意上的合作固然是好事,但机会与风险并存。我个人觉得如果合作的成本太高,倒不如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小概率的商机风险系数大,容错率太高。所以我个人觉得与其让大家共同承担风险,倒不如自己消化,结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文森听完,心里一惊,只感觉李江云话里有话,立马想到张扬他们三人来之前早就商量好了。他摸了摸鼻子,想了一会说:“张总,咱们直接点吧,我只想听听张总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能不能合作,咱们都痛快点,都别猜来猜去了,麻烦!”
所有人都看向张扬,张扬还是安安静静坐着,拿起筷子,吃了一口菜,才说:“文总,我早就说过,这一次我只想买生产设备,我只想自己生产沙发,至于合作的事,我从来没想过,还希望文总能理解。”
文森一听,脸色立马变了,顿感今天这饭要白吃了,这酒白喝了,这礼白送了,但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笑意盈盈地说:“张总,这事咱今天都不着急下结论。人常说好事多磨,咱们回去之后都再想想,过几天咱们再找个机会多沟通,多交流。”
张扬端起酒,径直站起来。文森一看,蹭一下立马从椅子上站起来,也把酒杯端起来,听张扬说道:“文总,合作的事咱们今天可以再次下定结论,那就是不能合作。您也别怪我太直接,不给您面子。在深圳,最重要的名言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自从1981年袁庚提出这句话,被竖立在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直到现在依然熠熠生辉。所以我只想直接说出来,既不浪费你我的时间,也能给你我留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其他机会。您说呢,文总?”
文森再次愣在原地,伸直了胳膊,一动不动。张扬端着酒杯朝着文森的酒杯碰了一下,随即一饮而尽。文森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苦笑几声,也跟着喝干了杯中酒。
坐在文森旁边的苏文安,一直没有说话,突然笑着,招呼着让二人先坐下来,边吃边聊。苏文安用余光扫了一眼张扬和文森,于是说:“是这样,张总、文总,咱们有话好好说,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咱们不至于在酒桌上闹僵关系吧!”
苏文安看了一眼张扬,说:“张总,你需要生产设备,三木家具的现状,想必你也有所了解,但话说回来,如果要买新的生产设备,成本太高,对张总来说不划算。如果张总打算买新的生产设备,也不是不行,又或者是联系其他公司,也是很好的办法。至于为什么要和三木家具联系,更是因为我从中搭线。我也是替三木家具的文总考虑,想让他回笼资金,渡过难关。”
张扬点了点头,没说话,自顾自地抽着烟,他知道苏文安有自己的打算。
苏文安对张扬说完,又看着文森说:“文总,三木家具现在是什么情况,你心里最清楚。张氏木业之前和文总有过合作,但是最终是什么样的结果,大家都有目共睹,就不用我多说什么。张总不是不想和文总合作,要不是我跟张总提说三木家具现在遇到了困境,张总肯定不会答应帮忙处理三木家具的生产设备。文总,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回笼资金,解决三木家具现在的资金周转问题,而不是非要和张总合作。”
文森长长舒了一口气,思绪很乱。他同意苏文安的说法,但还是不想浪费合作的机会。
“苏总,转让售卖生产设备能救三木家具,和张总选择合作同样也能救三木家具,都是同样的效果,为什么非要让我转让售卖生产设备呢?”文森瘫靠在椅背上,不停地吸着烟,心灰意冷地盯着眼前的酒盅,期待着能有奇迹发生。
苏文安摇了摇头,继续说:“文总,今时不同往日,我的话到此为止,能不能合作的事,不是靠三言两语,而是看缘分天意。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就把话挑明说吧。我看张总没有合作的意愿,你就别再坚持了。如果想好了要转让处理生产设备,今天吃完这顿饭,你们尽快办理手续,别再想着合作的事了。”
文森听到苏文安说了此话,万念俱灰一般低着头,眼睛里早已没有了耀眼的光芒。
两周之后,三木家具宣布破产倒闭,正式更名为张氏木业沙发厂,并且正式投入生产。这是张氏木业首家工厂,这代表着张氏木业正式从产品代理到自产自销转型成功。张扬瞅准时机,成立了张氏木业第四家淘宝店铺张氏木业定制沙发旗舰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张扬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只是单纯地收购三木家具的生产设备,但后来没想到三木家具的老板文森竟然要将整个三木家具公司转让。
张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心想收购三木家具的生产设备和收购三木家具公司需要的资金相差不大,与其收购生产设备重新组建沙发生产线,倒不如多花一些钱收购三木家具公司,这样会更好一些。
文森的三木家具欠得外债太多,只靠售卖生产设备完全于事无补,最后只能低价将三木家具转让出售给张扬。文森害怕张扬反悔,没等张扬还价,主动将价压到最低。文森想要保留一些股份,托苏文安给张扬求情,希望张扬能给他一个机会。
张扬拒绝了,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文森嘴上没什么好说的,但心里一直骂着张扬要对他赶尽杀绝,不顾一点情面。他对之前所做的事,有过后悔,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他只能自认倒霉。
张氏木业沙发厂成立那天,张扬小范围庆祝了一下。张扬邀请高文林等几名政府领导来张氏木业食堂的青云包间,和苏文安、洪生贵、李江云、任亚军一起庆祝张氏木业沙发厂顺利开业。张扬本来邀请了文森前来一起吃饭喝酒,但文森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张扬的好意。
张扬挂了电话,摇了摇头,心想着三木家具是文森的女儿,是他亲手将三木家具培养长大,现如今女儿长大了,要出嫁了,文森竟然连个祝福都没有,反而连招呼都不打,就这么清清冷冷地和他的三木家具再见了。
吃饭期间,高文林再三叮嘱张扬,马上就是双十一大促活动了,让张扬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问题,秉承张氏木业一直坚持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初心不变,为全国顾客提供最好最优最放心的产品。
张扬拍着胸脯,给高文林保证,一定不会辜负政府的厚望,一定要为互联网产业工业园增光添彩。张扬还说,张氏木业现在有了第一家生产厂家,这就是他的底气,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为了让顾客放心,他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从产品代理往自产自销转型。
张氏木业沙发厂成立之后,张扬让三木家具原有的员工自行选择,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的,保持原有的岗位待遇不变,不打算留下来的,可以选择离职。三木家具原有的老员工只流失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选择留下来继续工作。
张扬聘请苏文安,作为张氏木业沙发厂的设计总监,并且兼任张氏木业沙发厂厂长。张扬听从苏文安的建议,提拔了三木家具原来的车间主任洪生贵为副厂长。苏文安负责设计,洪生贵负责生产,李江云负责营销,这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销链。
张扬还跟苏文安、李江云、任亚军日夜研究,针对张氏木业沙发厂启动了新的组织变革,形成了两套营销模式。
第一种是传统企业的生产销售模式。产品经过设计出图,采购原材料,加工生产,上架销售。主要负责自产自销,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产品质量,但不能满足互联网模式下的经营模式,效率不足。
第二种是在张氏木业沙发厂成立事业部,其目的是将研发部和供应部融合,形成设计和供应相互驱动的供销一体化营销模式。只要张扬和任亚军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了热销的产品,立即给事业部输送信息。事业部采购供应组即刻进行询价、预定,接着交由事业部设计组设计商品链接,立即上架销售。不仅能快速锁定市场,还能弥补自产自销带来的库存不足等问题。
张氏木业的成功从来都不是默守陈规,在成功的背后拥有一个高效运营的超级组织。现在的张氏木业不仅能自产自销,还能代销运营,将传统企业的销售模式和互联网销售模式接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张氏木业既能打破流水线生产模式,又能供应一体化,这都是张氏木业的领导层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讨论研究,打磨出来的一条独属于张氏木业的经营模式。
张扬经常自豪地给李江云和任亚军说,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以前没有,但现在有了。张氏木业没有模仿的对象,但自己将会成为别人的模仿对象。这种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听着简单,但真正想要同时达到,并不容易。因为二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矛盾对立的,大量的产品sku和上新速度,往往意味着周转率下降,成本增加,违背了互联网的爆品原则。但如今张氏木业拥有了两条路,在独立生产的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供应,大大提高了张氏木业的商品周转率和品牌影响力。
眼看着双十一即将到来,张扬亲自带领业务组人员,抓紧备货,一定要保证双十一期间的货源充足。他又安排苏文安,让沙发厂那边加班加点生产热销的沙发单品,害怕双十一期间供不应求。
所有备战双十一的工作安排的差不多了,张扬还是不放心,又专门开了好几次大会。在会上,张扬一再强调品质至上,极致服务的宗旨,安排仓储部张建兵一定要确保产品质量,让任亚军在二楼专门设立茶水间,准备在双十一期间给所有员工免费提供零食、饮料、水果等各种福利。
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张扬只等着双十一这一天到来。当他忙完所有事情之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总会收到陌生人静姝给他发的晚安,同样他也会用杭州的电话号码给李雪坚持发晚安消息。
张扬不知道李雪什么时候会回来,但他一直等着这一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