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7章 周奶奶织毛衣,多绕的毛线给我家孩子
立冬头场雪落时,巷口老槐树的枝桠裹着白霜,周奶奶家窗棂上总悬着半缕粉白毛线,风一吹就像扯着根软乎乎的云絮。我抱着刚满三岁的女儿朵朵经过,她总指着那团晃动的毛线拍手:“妈妈,在飞!”周奶奶听见动静,准会推开雕着缠枝莲的木门,手里的竹针还缠着没织完的宝蓝色线团,棉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轻浅的“咯吱”声:“朵朵来啦?奶奶这儿有刚烤的红薯,暖着手再走。”
那天朵朵发着低烧,小脸烧得通红,赖在我怀里不肯下地。周奶奶摸了摸孩子的额头,转身从五斗柜最下层抽出个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多个毛线球,红的像糖葫芦的糖衣,黄的似晒干的橘子瓣,最底下压着团奶白色的线,摸上去比云朵还软和。“这是去年给我小孙子织毛衣剩下的羊仔毛,软和不扎人,”她捏着线头在朵朵手背上蹭了蹭,孩子的哭声顿时小了些,“你要是不嫌弃,拿回去给朵朵织双小袜子,冬天穿暖脚,病好得快。”
我连忙摆手,知道周奶奶的退休金大半都贴补给了乡下的孙子,这毛线看着普通,说不定是她跑了三站地的毛线店挑的好料子。可她不由分说把线团塞进我包里,竹针在毛线团上绕了两圈,特意留了段半尺长的线头:“记得起针要从袜尖开始,织到脚踝处多绕两圈,孩子脚长得快,留些松量能多穿半年。”说着就坐在门槛上,拿起自己织了一半的深蓝色毛衣演示,竹针穿梭间,毛线在她指缝里溜得飞快,指腹上的薄茧蹭过毛线,留下细碎的毛絮。
那团奶白色的毛线我一直没舍得用,直到周末整理衣柜,发现朵朵去年的棉袜都短了一截,袜口松松垮垮挂在脚踝上。我翻出周奶奶给的毛线,想起她教的起针方法,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试着织。阳光透过玻璃落在毛线团上,能看见纤维里细细的绒毛,针脚却总歪歪扭扭,织了拆拆了织,毛线团被揉得发皱。正犯愁时,门环“叩叩”响了两声,周奶奶顶着一头雪渣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她刚煮的姜汤:“听你家洗衣机响,猜你在家,来看看你织得怎么样了。”
她看见我手里歪扭的袜筒,忍不住笑出了声,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你这针脚跟刚学走路的娃娃似的,得把线拽紧些,不然穿两次就松了。”说着接过竹针,手指翻飞间,原本凌乱的毛线渐渐有了袜尖的形状。她教我把线绕在食指上打个活结,针从结里穿过去时要贴着指腹,“你看,这样织出来的边儿才紧实,就像给孩子的脚裹了层暖棉被。”朵朵趴在她腿上,伸手去抓竹针上垂下来的毛线,周奶奶就把线头绕在孩子的小手指上,教她数针脚:“一、二、三,咱们织个小兔子的耳朵好不好?”
那天下午,周奶奶教我织完了一只袜子,另一只的起针也替我做好了。临走时她看着朵朵穿着刚织好的袜子在地毯上跑,突然叹了口气:“我家小孙子要是还在,今年也该上小学了,以前他总缠着我给他织带小汽车图案的毛衣,我还没织完,他就……”话说到一半,她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又赶紧转移话题:“这毛线要是不够,你再跟我说,我那儿还有好几团呢,都是以前攒下的好料子。”
我这才知道,周奶奶的小孙子前年冬天得了急性肺炎,没能熬过去。那些她攒下的毛线,原本都是给孩子准备的,后来孩子走了,她就把毛线整理好,谁家有小孩需要,就送些过去。“看着你们家朵朵穿着我织的袜子,就像我家孙子还在身边似的,”她摸了摸朵朵的头,声音轻轻的,“这毛线啊,绕来绕去绕的都是念想,给孩子穿,总比放在盒子里落灰强。”
从那以后,我常带着朵朵去周奶奶家。她会教我织毛衣上的花纹,告诉我哪种毛线适合贴身穿,哪种适合织外套。有时候织毛衣剩下的零碎毛线,她也不浪费,攒起来给朵朵织小手套、小围巾,甚至还有挂在书包上的小玩偶。每次绕毛线时,她总多绕两圈:“多出来的线留着,下次给朵朵织个帽子,冬天戴了暖和。”
有次我给周奶奶买了些毛线,她却不肯收,说我带着孩子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最后拗不过我,就收下了两团浅粉色的线,说要给朵朵织件过年穿的小毛衣。那段时间,她家窗棂上的毛线换成了粉色,风一吹,就像挂着片小桃花。朵朵每天都要去看进度,回来就跟我汇报:“奶奶今天织了小兔子的眼睛,明天要织胡萝卜啦!”
除夕前一天,周奶奶把织好的毛衣送了过来。浅粉色的衣身上,用白色毛线织了只抱着胡萝卜的小兔子,领口和袖口都缝了圈白色的绒毛,摸上去软乎乎的。“我在兔子的耳朵里多绕了两圈毛线,这样洗了也不容易变形,”她帮朵朵穿上毛衣,拉了拉衣角,“你看,正好合身,明年还能再穿一季。”朵朵对着镜子转了个圈,高兴得蹦蹦跳跳,抱着周奶奶的脖子说:“谢谢奶奶,这是我最漂亮的衣服!”
那天晚上,周奶奶留在我家吃年夜饭。电视里放着春晚,朵朵穿着新毛衣在客厅里跳舞,周奶奶看着孩子的身影,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她给我夹了块她带来的酱肉,说这是她老家的做法,“以前我家孙子最爱吃这个,每次我做,他都能吃两大碗饭。”说着又给朵朵夹了块,“朵朵多吃点,长得高高的,奶奶明年再给你织新毛衣。”
饭后我送周奶奶回家,雪又下了起来,落在她的头发上,像撒了层白糖。她走在前面,脚步比以前轻快了些,手里拎着我给她装的饺子,“以后别总给我买东西,你带着孩子不容易,咱们邻里之间,互相帮衬着就好。”走到她家楼下,她突然转身,从口袋里掏出个毛线团,是她织毛衣剩下的浅粉色线,“这个你拿着,给朵朵织个小发圈,扎头发好看。”
我接过毛线团,指尖触到她掌心的温度,心里暖烘烘的。那团毛线在路灯下泛着柔和的光,就像周奶奶的心意,绕来绕去,都绕着对孩子的疼爱。后来我用那团毛线给朵朵织了两个小发圈,每次孩子扎着发圈去幼儿园,老师都会问是谁织的,朵朵就会骄傲地说:“是周奶奶织的,奶奶还会给我织毛衣呢!”
开春的时候,周奶奶把她攒的毛线都整理了出来,分送给了巷子里有小孩的人家。她教大家怎么把零碎的毛线拼起来织东西,有人织了小毯子,有人织了玩偶,还有人织了书包。巷子里的孩子们穿着周奶奶送的毛线制品,跑起来的时候,身上的毛线装饰晃来晃去,就像一群穿着花衣裳的小蝴蝶。
有天我带着朵朵路过毛线店,孩子指着橱窗里的毛线说:“妈妈,我们给周奶奶买团毛线吧,让奶奶也织件新毛衣。”我笑着点头,挑了团深灰色的毛线,这种毛线保暖又耐穿,适合周奶奶这个年纪的人穿。我们把毛线送到周奶奶家时,她正在给隔壁的小弟弟织袜子,看见我们送来的毛线,眼眶又红了:“你们这孩子,总想着我。”
朵朵趴在她耳边说:“奶奶,我希望你也穿暖和的毛衣,就像你给我织的一样。”周奶奶抱着孩子,笑得眼泪都流了下来。那天下午,她用我们送的毛线起了针,打算给自己织件开衫。我看着她坐在阳光下织毛衣的样子,突然明白,那些绕来绕去的毛线,不仅绕着对孩子的疼爱,也绕着邻里之间的温暖。就像周奶奶说的,毛线是有温度的,织进去的念想越多,穿在身上就越暖和。
现在,周奶奶的开衫快织完了,深灰色的毛线在她手里渐渐变成了合身的衣服。朵朵每次去看她,都会帮她绕毛线,小手抓着线团,学着她的样子把线绕得整整齐齐。有时候线绕多了,周奶奶就会笑着说:“多绕的毛线留着,下次给朵朵织双夏天穿的薄袜子,透气性好。”
巷口的老槐树发了新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周奶奶家的窗台上,那半缕悬在窗棂上的深灰色毛线,风一吹,就像扯着根暖融融的线,把邻里间的心意,都绕进了这人间烟火里。而那些多绕的毛线,就像藏在日子里的小惊喜,每次想起,都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这大概就是人间最朴素的快乐——用一点心意,织出满世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