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亏损(一)
他准备向北华市政府申请,允许电子管厂采用当期盈亏统计法来核算财务。
申请之前,他又来找原总商议。
张卫东来到了财务处。
“原总,现在忙吗?”
“卫东啊,不忙,怎么了?”原哲升摘掉了眼镜。
“有件事情我想跟你商量下。”张卫东走到一旁坐下。
“怎么了,你说。”
“我打算跟市里申请,让咱厂采用统计法核算财务。”
原哲升微微有些吃惊:“你是想……”
张卫东点点头。
原哲升表情有些为难。
“卫东啊,我其实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这件事情你要想清楚。如果用统计法来核算财务,咱厂目前的情况一定是亏损的。戴上一顶“亏损”的帽子,对厂里人的冲击可想而知。”
自己所工作的厂陷入亏损对于当时的员工来说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尤其是对于774厂这种单位的员工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耻辱。
“我明白,原总。但是咱厂目前已经很危急了,粉饰太平没有意义,只会让咱厂的情况更加困难。再拖下去……我不知道咱厂还能不能翻过身来。”
“我心里是支持你的,但是厂里人的感受……”
“我知道他们心里一时半会肯定没法接受。曾经的774厂代表的是一份荣耀,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功臣。现在她却成了一家亏损的工厂,拖累着国家的后腿。”
张卫东十分严肃地看向原总,继续说道:“但是我不能因为照顾大家的感受就随波逐流地听之任之。我是厂长,必须对厂负责。大家伙一时半会理解不了也没关系。如果他们有情绪,那到时候就让他们指着鼻子骂我吧。”
原总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既然你决定,那就这么做吧。我支持你。”
张卫东点点头:“你那忙吧,原总。”
他起身离开了原总的办公室。?看+书-屋~小.说/网- .首¨发,
跟原总商量好之后,张卫东一点也没耽搁,转头就向北华市经委提出更改财务核算方式的申请报告。
经委显然对于电子管厂现在的财务状况并不十分了解,也或者他们并不相信电子管厂这么大的一家工厂已经陷入了亏损。
张卫东的申请报告很顺利地就得到了批准。
如果经委当时知道张卫东的打算,或者了解电子管厂的实际财务情况,恐怕批准地不会那么痛快。
电子管厂采用统计法核算财务后,张卫东立即找到原总对电子管厂当年的财务情况重新核算。
果然是亏损的。
张卫东当即对外公布了电子管厂的亏损情况。
厂里厂外一片震荡。
电子管厂亏损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华市经委的耳朵了。
经委的人获悉了这个消息之后急匆匆地去报告。
一名男职工一路小跑地来到了经委刘主任的办公室。
“刘主任,出事了!”
刘主任放下手中的文件,看向那名男职工:“你慌什么!出了事情要先冷静,慌慌张张地怎么解决问题。”
“电子管厂刚才对外宣布亏损了。”
“什么!”
刚才还稳坐如山的刘主任“噌”地就站了起来。
“怎么可能呢?”
“是真的!他们刚刚宣布的!他们工厂换了财务统计的方法,工厂账目已经显示亏损了。”
刘主任才恍然大悟,难怪电子管厂之前提交了更改财务核算法的申请。
“他们厂长张卫东已经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这个消息。”
刘主任气急败坏地在办公室走来走去。
“这个张卫东啊,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嘛!”
国有企业公布亏损在当时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不光对于企业来说戴上一顶亏损的“帽子”是十分难堪的事情,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也是“不好看”的事情。¢v!7`x`s-w′.+c,o?m/
而且企业亏损就有可能倒闭的风险。国有企业的倒闭对于各地政府都是非常难处理的事情,像电子管厂这种万人大厂更是非常棘手。一旦倒闭,首先就是职工的安置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一旦出现亏损的企业,政府往往都十分重视,对于亏损的企业会进行一些政策扶持,尽量保证其能正常的继续经营下去。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地方政府对银行施加政治影响力,让银行贷款给亏损企业,进行输血,至少保证企业的工资可以正常发放,不至于倒闭。这种方法简单粗暴,但是非常有效。
而银行当时还没有进行改革,所以对各地政府的要求只能照做。这也是为什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银行有那么呆账坏账的原因之一。
又或者在其他的政策方面进行倾斜,尽可能地照顾亏损企业。至少也要保证在自己的任期内企业不会倒闭。
而张卫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行逼迫”北华市政府对他们进行政策扶持。
而这个办法确实奏效了。
电子管厂亏损的消息一公布,马上就引起了北华市经委的注意,他们很快针对电子管厂的亏损情况展开了调查。
在确定了电子管厂亏损情况属实之后,经委将情况上报了市长办公室。
陈市长很快就亲自带着各局领导来到电子管厂进行现场办公。
张卫东笑呵呵地在正门楼迎接了陈市长。
“陈市长,欢迎您来指导工作。”
陈市长眼神复杂地看了张卫东一眼,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
张卫东带着一众市领导来到了电子管厂的会议室。
陈市长连坐都没坐下,看向张卫东。
“张卫东,你跟我出来一下。”
张卫东跟着陈市长来到会议室外面。
“去你办公室说。”
张卫东又带着陈市长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一进门,陈市长指着张卫东的鼻子问道:“为什么不提前打招呼?”
张卫东有些局促,支支吾吾地说道:“这不是……没考虑周全吗?”
“没考虑周全?我看你是考虑的太周全了!更改财务核算方式的申请一通过,你转头就公布亏损,你明摆着是亏损给我们看的啊。”
张卫东低头沉默不语。
“你困难我们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公布亏损呢?你需要支援你跟市里说啊。”
“陈市长,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本来是希望请求市里支援的。但是……市里现在的重点恐怕也不在我们厂。”
陈市长明白张卫东指的是跟柏上的合资企业。对于张卫东的话他也没有办法否认。
“那你也提前递个报告上来啊,你这一公布亏损,你让市里怎么办?你知不知道这个事情连中央都知道了,部长亲自打电话过来,让我们一定协助你们扭亏为盈。”
“是是,给市里添麻烦了。”
“你这何止是添麻烦啊,你这是给我们埋了个雷啊。”
张卫东一句话也不反驳,老老实实听着。
“你呀……”陈市长用手指了指张卫东,然后向办公室外走去。
他走到门口,发现张卫东还站在原地。
“还不赶紧跟我去,看看想什么办法尽快帮你们解决啊。”
“哦……好。”
张卫东跟着陈市长又回到了会议室。
一看到市长回来了,等在会议室内的各部门领导纷纷起身。
“都坐吧。”陈市长摆了摆手。
张卫东坐在了会议桌的最末席。
“电子管厂现在亏损,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筹措上。没有钱,他们什么都干不了。你们看看这笔钱,市里怎么解决合适。”
经委闻言马上就猜到陈市长的意思,先发言说道:“市长,这笔钱恐怕不合适再让银行出了。”
陈市长看向经委。
“最近几个月,已经让他们批了不少贷款了,这笔钱再让他们拿,恐怕……”
陈市长点点头:“那就市里出吧。市财政先表个态,你们看看能给他们拿多少。”
财政局有些无奈,他们知道这个钱如果给了电子管厂,很大概率是会打水漂的。
财政局咬着牙,说道:“这样吧,陈市长,我们先挪个一千万借给他们。”
陈市长想了想,摇了摇头:“不够。他们一万多人的厂,这点钱撑不了太久。你们想办法借个两千万给他们。”
财政局刚想叫苦,张卫东开口了。
“陈市长。”
陈市长看向坐在最后面的张卫东。
“两千万……可能也不太够啊。能不能借我们个五千万?”
“你还嫌少啊。这两千万你们能不能还上我心里都没底。”
张卫东见状,决定见好就收。他低下了头,看着桌子上自己的手。
陈市长瞥了一眼张卫东,又看向财务局:“就这么定了,你们尽快落实这笔资金。”
“好吧,那我们尽快。陈市长,那这笔贷款,您看我们利息上怎么给他们算合适呢,是采用银行的利率,还是降低一些?”
“还利息,他们能把本金还上就不错了。给他们免掉利息。”
关于北华市政府对电子管厂的救助政策会议持续了两天,陈市长带着各个市领导们在电子管厂开了整整两天的会,把整个救助方案的方方面面全部敲定了下来。
最终,北华市委研究决定,由北华市财政出资,借给电子管厂2000万,免除利息,四年后一次性归还。同时,免除电子管厂接下来两年的税收。
扶持政策当然会带有附加条件,电子管厂必须在两年内扭亏为盈,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年需要上缴2500万的税收。
扶持政策和北华市政府的条件其实都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作为支撑,更多的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两年的时间电子管厂能否上缴2500万的利润税收其实谁的心中也没有底。
但是张卫东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如果真的还不上那就到时候再说,反正北华市政府是不可能看着电子管厂倒闭的。
有了北华市政府的扶持,电子管厂总算有了片刻喘息的机会。
张卫东得以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