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之巅抱着脚走路
第73章 泄密(二)
小
大
李鹤鸣正说话,有人呱唧,把门推开了,低着头,四周看看,有个座位,急忙想去坐下。就在这个时候,李鹤鸣发现了,也不再讲话了,盯着,谁呢?原来是双椿铺乡长。
李鹤鸣对范大头不太了解,见了,皱眉,心想,这么莽撞,又来得这么迟,连低调都不会,还昂着头,跟没事一样,把我县长当什么了?于是,就想开个玩笑,转移一下会场视线,与此同时,杀鸡儆猴,立威。听到范大头来了,介绍说是双椿铺乡长,借故听错了,就高声说,范大头咋没来,咋来个糖葫芦?
说个大实话,这么说,李鹤鸣实际上还不是训斥,只是开玩笑,让范大头小心一点,没想到,一下子把范大头说火了,走到座位上,把桌子一拍骂:老子反清时你还在娘胎里,孙总理闹革命我就参加了兴中会,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耍老子?
一屋人,都是二十四乡八大区的头头脑脑,这一下都愣住了,也把李鹤鸣噎住了。这东西,犯上作乱是不?但是,一屋人,你作为县长,跟他对骂,显然不行,咋办呢?作为李鹤鸣,不管咋说,都掉价。没办法,只能坐在那儿,忍气吞声,眯细眼睛,装作微笑,仿佛一个傻蛋。
会场也格外安静,每个人都昂着头看着李鹤鸣,像看怪物一样,可是,最终也大失所望,因为到会议结束,李鹤鸣都没有站起来治一治范大头。
有人编成了顺口溜:真牛逼,范大头;开会迟到,自找抽;拍桌一骂成傻蛋,大头大头真硬头。
虽是顺口溜,但是,跟老百姓不沾边,老百姓这年头连饭都吃不上,也不跟风,于是,久而久之,这股风就围着金刚台慢慢平息下去了。
平息下去了,范大头心里翻江倒海,就觉得要变强,否则,这日子不好过呀。
这年,范大头不消停,粮食丰收,就利用这个机会开仓放粮,笼络百姓,趁机扩大民团,由原来的十四人扩充到八十二人,翻了六倍,说实话,比杨晋阶民团壮实多了。按排名,除县民团之外,在各区民团排名当中,范大头民团毫无疑问排第一。如果他的民团排第二,那么就没有人敢排第一了。范大头也很得意,觉得自己就是商城老大了,至少,各区都得听他的。对此,还美其名曰,六六大顺。
此举,被人告到县里,说范大头有异动,有秘密加入叛党嫌疑。
是有人告吗?是有人告;是有人告吗?不是。为啥,傻蛋都知道,这是李鹤鸣的拿手好戏,来当调查员,就采取这招把吴铁剑弄走了——你个小小区长,在他面前,什么都不是,指使人告,还找不到人吗?
李鹤鸣接到告状信之后,故作惊讶,找师爷商量。
那时候,师爷就是顾敬之,也是第一副县长。
顾师爷,你看看,这还是署名的告状信呢?你说,咋办哟,李鹤鸣说,这个范大头,毕竟是我们内部人,要是查,还不丢人?
哎呀,李县长呀,有道是慈不掌兵,你这么仁慈,某些人呀,就会顺杆子往上爬,踩着肩膀要上头呢。
那,你认识这个叫内饰文的人吗?
县长是说,告状信署名的?
是呀,这里署名上石桥,那地方有姓内的吗?
这个,还真的没调查,不过吗?既然是署名,不管是真名还是假名,查一查,还是应该的。
哦,你是这种看法?李鹤鸣笑着说,这么搞,是不是会影响我们内部团结呀?
顾敬之岂不知李鹤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知道。也知道此告状信是李鹤鸣指使人写的,否则,李鹤鸣就不会找到自己出点子了。为何?官官相卫,这就是官场的道。官场,什么最重要,无疑问,就是人脉最重要。可是,在官场,如何赚取人脉呢?一是拿钱买官,大清朝不是有这个惯例吗?再往前推,汉灵帝刘宏就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明码标价卖官;二是帮忙,特别是当官的遇到问题了,有人出来包庇,说什么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赚取人脉也很重要,譬如李鹤鸣,上任时得罪了范大头,或者说,范大头得罪了他,可是,他来将近一年,都没动范大头,任其发展,还时常表扬,这是啥?是怂恿,是放任,是在放任怂恿当中,摸清底细,再动手,就像毒蛇,不咬则已,一咬必中。
顾敬之对此了如指掌,也知道李鹤鸣找自己的用意,说是征求师爷意见,实际上早就有主意了,只不过通过我把事情摆平了,他不会落得罪名罢了,于是说,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要想动他,那就……伸出手,下砍,做出杀头动作。
范大头,人才,要是这样做,是不是太可惜了?
我知道县长你的心思,我说出来,恐怕县长会怪罪的,顾敬之说,范大头,是不是人才,没用;再说了,啥人才?没有枪,什么都不算。有武装,七八十人,每次开会也好,赴宴也好,都带着保镖。他有个保镖叫范大金的,那枪法,百发百中,不得了。别说是你,就是我们,谁不顾忌?
顾敬之真是个师爷,就像自己肚里的蛔虫,什么都知道,李鹤鸣心想,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什么也都说明了。再说下去,就是狗尾续貂了,于是呵呵笑着说,你说的量小非君子,是啥?
顾敬之听了,心里早已闭上了眼睛,心想,你妈的,真会装,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还在我面前装,笑死人不填命。但是,他装,你不装,那么,那台戏就演不下去,咋办呢?顾敬之急忙挤出微笑,还故意叹口气说,我知道县长你仁义,心地厚道,还是不说为好,为何?要是说出来,你也不会采纳的。
哦,一定是高见呀,说,说说看,我还真想听呢。
县长大人让说,那我就直言不讳了,要是不对,可别怪我多嘴呀,顾敬之客气着说,哎,你宅心仁厚,令人佩服,只是,得看对什么人,像范大头这样的,适得其反呀。
说吧,李鹤鸣装着亲切地说,我是县长,你是副县长,你是我的助手呀。说个笑话,要是比较,还比我多个字呢。说,你有资本说哈。再说了,你还是师爷。师爷,是干啥的?就是我的活诸葛呀。说,李鹤鸣忽然严肃地说,老子恕你无罪。
好,那我就直言不讳说了,顾敬之说,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你让我向他?李鹤鸣故作惊诧地说,那我还是双管齐下。
这么一说,好像有了某种磨合,都不再吱声,算是把事情说定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顾敬之向李鹤鸣请示,家父年事已高,想回家伺候二老。
李鹤鸣看看说,那行,刚好那儿没民团,你就在那儿发展,稳定一方。于是下通知,让顾敬之担任达传店乡长,后擢拔为亲区区长。
顾敬之走后,李鹤鸣就给范大头送了一封信,外加五百块大洋。
信,用词谦卑,一口一个范大哥,还说小弟到此,无亲无故,遇大哥,三生有幸。话锋又一转说,正因为感到你是个可依仗之人,所以就放肆,开了许多玩笑,实在是对大哥你不恭啊,还请大哥见谅。
按说,写这些,又是此时写这些,好像又在旧伤疤上挠一把,不痛也把旧伤挠开了,作为县长,此举何用?都是麸皮操痒的话儿,而且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不仅仅全是废话,而且是故意逢迎。一个县长,逢迎手下乡长,是何居心?
接下来,更有肉麻,李鹤鸣又说,大哥对党国忠诚,人生严谨,是个一丝不苟之人,实在令小弟我钦佩万分。钦佩之余,有意结交,特赠五百块大洋,以作献芹,如同意,再选良辰吉日,面朝崇福塔,以圣物为证,结拜如何?
哦,原来如此,范大头笑了,觉得这个李鹤鸣,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是看到自己发展了,有了民团,人枪齐全,吓得尿裤子了,有意结拜。这样的人,自己结拜,掉价呀。
但是,范大头猛然想到什么,觉得不正常,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与自己结拜,是何用意?于是,又把信拿过来仔细研读,这么一看,愣住了,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明白,就伸出厚掌摸头,不停摸,就感到哪根神经搭错了,大脑嗡嗡响,不知道毛病出在哪儿。
刚好此时,顾敬之走马上任。任职之前,前来拜谒。顾敬之是师爷,又是同僚,也谈得来,就留下喝酒。酒桌上,范大头鬼使神差就把那封信取了出来。
顾敬之实际上就是个演戏的,那戏演得真叫个绝。看了一遍,呵呵笑了,指着信,要立即撕成粉碎。
范大头慌忙说,慢着,师爷,真假另当别论,可这封信不能糟蹋。
顾敬之一愣说,你想,李县长是什么人,那可是党部亲自任命的,能用这样的谦辞?显然,又是谁在捣鬼,想从中渔利,要不就是哪个团总,知道了你在会上给他难堪,故意取笑你的。
李鹤鸣对范大头不太了解,见了,皱眉,心想,这么莽撞,又来得这么迟,连低调都不会,还昂着头,跟没事一样,把我县长当什么了?于是,就想开个玩笑,转移一下会场视线,与此同时,杀鸡儆猴,立威。听到范大头来了,介绍说是双椿铺乡长,借故听错了,就高声说,范大头咋没来,咋来个糖葫芦?
说个大实话,这么说,李鹤鸣实际上还不是训斥,只是开玩笑,让范大头小心一点,没想到,一下子把范大头说火了,走到座位上,把桌子一拍骂:老子反清时你还在娘胎里,孙总理闹革命我就参加了兴中会,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耍老子?
一屋人,都是二十四乡八大区的头头脑脑,这一下都愣住了,也把李鹤鸣噎住了。这东西,犯上作乱是不?但是,一屋人,你作为县长,跟他对骂,显然不行,咋办呢?作为李鹤鸣,不管咋说,都掉价。没办法,只能坐在那儿,忍气吞声,眯细眼睛,装作微笑,仿佛一个傻蛋。
会场也格外安静,每个人都昂着头看着李鹤鸣,像看怪物一样,可是,最终也大失所望,因为到会议结束,李鹤鸣都没有站起来治一治范大头。
有人编成了顺口溜:真牛逼,范大头;开会迟到,自找抽;拍桌一骂成傻蛋,大头大头真硬头。
虽是顺口溜,但是,跟老百姓不沾边,老百姓这年头连饭都吃不上,也不跟风,于是,久而久之,这股风就围着金刚台慢慢平息下去了。
平息下去了,范大头心里翻江倒海,就觉得要变强,否则,这日子不好过呀。
这年,范大头不消停,粮食丰收,就利用这个机会开仓放粮,笼络百姓,趁机扩大民团,由原来的十四人扩充到八十二人,翻了六倍,说实话,比杨晋阶民团壮实多了。按排名,除县民团之外,在各区民团排名当中,范大头民团毫无疑问排第一。如果他的民团排第二,那么就没有人敢排第一了。范大头也很得意,觉得自己就是商城老大了,至少,各区都得听他的。对此,还美其名曰,六六大顺。
此举,被人告到县里,说范大头有异动,有秘密加入叛党嫌疑。
是有人告吗?是有人告;是有人告吗?不是。为啥,傻蛋都知道,这是李鹤鸣的拿手好戏,来当调查员,就采取这招把吴铁剑弄走了——你个小小区长,在他面前,什么都不是,指使人告,还找不到人吗?
李鹤鸣接到告状信之后,故作惊讶,找师爷商量。
那时候,师爷就是顾敬之,也是第一副县长。
顾师爷,你看看,这还是署名的告状信呢?你说,咋办哟,李鹤鸣说,这个范大头,毕竟是我们内部人,要是查,还不丢人?
哎呀,李县长呀,有道是慈不掌兵,你这么仁慈,某些人呀,就会顺杆子往上爬,踩着肩膀要上头呢。
那,你认识这个叫内饰文的人吗?
县长是说,告状信署名的?
是呀,这里署名上石桥,那地方有姓内的吗?
这个,还真的没调查,不过吗?既然是署名,不管是真名还是假名,查一查,还是应该的。
哦,你是这种看法?李鹤鸣笑着说,这么搞,是不是会影响我们内部团结呀?
顾敬之岂不知李鹤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知道。也知道此告状信是李鹤鸣指使人写的,否则,李鹤鸣就不会找到自己出点子了。为何?官官相卫,这就是官场的道。官场,什么最重要,无疑问,就是人脉最重要。可是,在官场,如何赚取人脉呢?一是拿钱买官,大清朝不是有这个惯例吗?再往前推,汉灵帝刘宏就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明码标价卖官;二是帮忙,特别是当官的遇到问题了,有人出来包庇,说什么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赚取人脉也很重要,譬如李鹤鸣,上任时得罪了范大头,或者说,范大头得罪了他,可是,他来将近一年,都没动范大头,任其发展,还时常表扬,这是啥?是怂恿,是放任,是在放任怂恿当中,摸清底细,再动手,就像毒蛇,不咬则已,一咬必中。
顾敬之对此了如指掌,也知道李鹤鸣找自己的用意,说是征求师爷意见,实际上早就有主意了,只不过通过我把事情摆平了,他不会落得罪名罢了,于是说,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要想动他,那就……伸出手,下砍,做出杀头动作。
范大头,人才,要是这样做,是不是太可惜了?
我知道县长你的心思,我说出来,恐怕县长会怪罪的,顾敬之说,范大头,是不是人才,没用;再说了,啥人才?没有枪,什么都不算。有武装,七八十人,每次开会也好,赴宴也好,都带着保镖。他有个保镖叫范大金的,那枪法,百发百中,不得了。别说是你,就是我们,谁不顾忌?
顾敬之真是个师爷,就像自己肚里的蛔虫,什么都知道,李鹤鸣心想,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什么也都说明了。再说下去,就是狗尾续貂了,于是呵呵笑着说,你说的量小非君子,是啥?
顾敬之听了,心里早已闭上了眼睛,心想,你妈的,真会装,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还在我面前装,笑死人不填命。但是,他装,你不装,那么,那台戏就演不下去,咋办呢?顾敬之急忙挤出微笑,还故意叹口气说,我知道县长你仁义,心地厚道,还是不说为好,为何?要是说出来,你也不会采纳的。
哦,一定是高见呀,说,说说看,我还真想听呢。
县长大人让说,那我就直言不讳了,要是不对,可别怪我多嘴呀,顾敬之客气着说,哎,你宅心仁厚,令人佩服,只是,得看对什么人,像范大头这样的,适得其反呀。
说吧,李鹤鸣装着亲切地说,我是县长,你是副县长,你是我的助手呀。说个笑话,要是比较,还比我多个字呢。说,你有资本说哈。再说了,你还是师爷。师爷,是干啥的?就是我的活诸葛呀。说,李鹤鸣忽然严肃地说,老子恕你无罪。
好,那我就直言不讳说了,顾敬之说,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你让我向他?李鹤鸣故作惊诧地说,那我还是双管齐下。
这么一说,好像有了某种磨合,都不再吱声,算是把事情说定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顾敬之向李鹤鸣请示,家父年事已高,想回家伺候二老。
李鹤鸣看看说,那行,刚好那儿没民团,你就在那儿发展,稳定一方。于是下通知,让顾敬之担任达传店乡长,后擢拔为亲区区长。
顾敬之走后,李鹤鸣就给范大头送了一封信,外加五百块大洋。
信,用词谦卑,一口一个范大哥,还说小弟到此,无亲无故,遇大哥,三生有幸。话锋又一转说,正因为感到你是个可依仗之人,所以就放肆,开了许多玩笑,实在是对大哥你不恭啊,还请大哥见谅。
按说,写这些,又是此时写这些,好像又在旧伤疤上挠一把,不痛也把旧伤挠开了,作为县长,此举何用?都是麸皮操痒的话儿,而且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不仅仅全是废话,而且是故意逢迎。一个县长,逢迎手下乡长,是何居心?
接下来,更有肉麻,李鹤鸣又说,大哥对党国忠诚,人生严谨,是个一丝不苟之人,实在令小弟我钦佩万分。钦佩之余,有意结交,特赠五百块大洋,以作献芹,如同意,再选良辰吉日,面朝崇福塔,以圣物为证,结拜如何?
哦,原来如此,范大头笑了,觉得这个李鹤鸣,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是看到自己发展了,有了民团,人枪齐全,吓得尿裤子了,有意结拜。这样的人,自己结拜,掉价呀。
但是,范大头猛然想到什么,觉得不正常,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与自己结拜,是何用意?于是,又把信拿过来仔细研读,这么一看,愣住了,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明白,就伸出厚掌摸头,不停摸,就感到哪根神经搭错了,大脑嗡嗡响,不知道毛病出在哪儿。
刚好此时,顾敬之走马上任。任职之前,前来拜谒。顾敬之是师爷,又是同僚,也谈得来,就留下喝酒。酒桌上,范大头鬼使神差就把那封信取了出来。
顾敬之实际上就是个演戏的,那戏演得真叫个绝。看了一遍,呵呵笑了,指着信,要立即撕成粉碎。
范大头慌忙说,慢着,师爷,真假另当别论,可这封信不能糟蹋。
顾敬之一愣说,你想,李县长是什么人,那可是党部亲自任命的,能用这样的谦辞?显然,又是谁在捣鬼,想从中渔利,要不就是哪个团总,知道了你在会上给他难堪,故意取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