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之巅抱着脚走路
第47章 旁敲侧击(一)
小
大
漆德宗赶紧把门闩抽开,慌张问,咋回事儿德林?
漆德林气喘吁吁说,有个叫吴光浩的,听说是麻城起义的大官,他带一干人,装着卖柴火的,挑着担,戴着草帽,到滕家堡时都渴了,侦察员小刘说,你们在山坎等我,我去瞧瞧。小刘不想惊动苦瓠子,就找到一个大户,拍开门,人家正在杀猪。
小刘就说,我们是做生意的,想向东家讨口水喝。东家,就是滕家堡最大的土财主刁永久。他穿着绸马褂,戴副眼镜,挺个大肚子,看起来挺和善。就问,就你一个?小刘说,还有几个。刁永久一挥手说,都喊来,吃碗猪放子再走。小刘看他这么和善,就弯腰说好,还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这么一弯腰,别在腰里的短枪透出一截,被刁永久看到了,当时不动声色,出了门,立即召集家丁,联合柯寿恒民团,等他们进到院内,团团围住,放起枪来。可怜呀,一个都没走掉,都打死在院子里。小刘保护着吴光浩往外逃,吴光浩腿上中了一枪,跑到田埂时,跑不动了,被逮住了,也打死了。十来个人呀,一个都没跑掉。
此时,徐其虚悲痛地站起来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不想说,也不忍说。刚才,詹谷堂主席说时,我一直在流泪,也没有插话。我观察一下,那个时候,有好多人同情愤怒,但是,大家还存在侥幸,认为詹谷堂主席说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在,我告诉大家,德林说的,是真的。光浩,那可是中央派来的,是我们起义的总指挥。说着,泪流满面,哽咽不已,十分悲痛。
他们到滕家堡干啥?詹谷堂问。
漆德林说,你上次去了,说到此事,那个郑强,就把你说的报告了红七军,军长就是吴光浩。他当机立断,亲自带人来与我们联系,支援我们,不料出了意外,太可惜了。
郑强,又是谁?蒋镜青问。
郑强,就是周兴初,是他的化名,我跟德林说时,说他叫郑强。
嗯,知道了,蒋镜青说,不管叫啥,保密是关键。
詹谷堂站起来,攥着拳头,砰的一声砸在桌子上,桌子的一条腿晃悠悠,过一会儿,才稳定下来!
漆德林说,八弟,老爷子来了。
漆德宗惊讶,站起来说,二伯来了,在哪儿?
一个老者,穿着紫色印有古铜钱的丝绸长袍,一尺多长胡须,颧骨隆起,戴副老花镜,拄着黑漆拐杖,站在门口说,有朋自远方来,欢迎呀。
都站起来了。
蒋镜青也不得不站起来。
蒋镜青猜,此人就是传说中的“老丈”——漆树仁了——此人七十有余,个大,足有长许,当地人都称其为“老丈”。今日一见,顿觉超尘脱俗,暗想,不简单。
老丈,这种称呼,两层意思:一是个高,让人仰慕;二是谐音,意为“依仗”。足见在南溪,此人威望之高,不容忽视。
都站起来了,罗固城也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外面风还在刮,虽说月亮也出来了,但是,月光像刀刮着地上的积雪,反射着寒光。门关着,屋里人多,生有火,炉子燃着,屋里自然热气腾腾。这般冷,又是夜晚,忽然有人到来,不得不令人狐疑。大家都在想,老丈是咋知道的。就在凝固的瞬间,罗固城悄悄移近半步,挡在蒋镜青前面。
这个微小动着,漆树仁看见了,微微皱了一下眉,抬起手,笑说,风虽然大,还不至于让老丈我屈服,不过嘛,小心没有多余的呀。
蒋镜青看他盯着,说了这番话,只觉冷瘦瘦的,不自觉点头哈腰,笑着说,都说南溪有个南山寿翁,今日得见,三生有幸,也让晚辈长见识。
漆德宗抬起手,指着上首,赶紧说,二伯,您,上请。收回手,对漆德会说,把堂屋那把楠木靠椅端来。说过,走过来,搀扶漆树仁进屋。
坐定,蒋镜青看周围,都盯着,不说话。
都喝了点酒,脸膛红了,虽说外面很冷,趁酒劲儿,蒋镜青明白,感到应该说点什么,但是,脑子产生了疑问,老丈此时来,干啥?最主要是他咋知道的?疑问忽然涌出,蒋镜青就觉得这个地方像深潭,怪不得詹谷堂这个清末秀才,在县城都响当当的,但在这么个地方,却摆不上名次。既然如此,那就少说多问。
打定主意,蒋镜青谦虚介绍说,老丈,我们第一次见面,得拜会,到此地,不拜会老丈,大不敬;但是,老丈是闲云野鹤,我这个外乡人,又是小辈,才来,找不到呢。
漆树仁哈哈大笑说,你,没找,咋知道找不到呢?
尴尬,十分尴尬,蒋镜青不知说什么好了。
看看,说笑了不?哎呀,这世间,最难得的就是真,但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真。一个人,真,才是初心,才是本心。要是没有社会,那么,人就能显示本心,也就是真。但是,有了社会,人就像穿了衣裤一样,虽说光堂了,但是,你也见不到赤身裸体的真人了,漆树仁说过,又哈哈笑了,笑过之后说,你就是蒋镜青吧,你爹,是不是那个顺堂老板呀?
没点老板名字,蒋镜青赶紧点头说,老丈,受教呀,你这一番话,是老丈大半生的感慨吧,哎,你不仅是说自己的感慨,也是在教我们这些后辈怎么做人呀,十分感谢老丈呀。
有意思,有意思,你爹,别看做点小生意,但是,做生意也讲究道,你爹能做到这一步,不容易。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蒋镜青冒汗,擦一下说,老丈谬赞。我爹,虽说做生意,但是,终究还是个农民。
农民,农民咋了?农民是啥?农民是海洋,是最难掌握的,也是最有希望的;再说了,我们祖祖辈辈不都是农民吗?我虽说读点书,想求取功名,但一辈子不都是没挪开这里一步吗?别瞧不起自个!不说陈胜吴广,也不说萧何刘邦,单说朱元璋,也是农民。有道是,王候将相另有种乎?
蒋镜青皱眉低头,不敢多言。
詹谷堂把酒杯满上,站起来说,二哥,天寒地冻,喝杯酒,暖暖身子。
漆树仁抬起头,并没有接,看着詹谷堂说,谷堂呀,外面风寒,注意身子,你也老大不小了,也不是当年了,再这么跟着一班小辈疯,能抵得住吗?
詹谷堂拍拍自个肩膀,呵呵笑说,二哥,最近,身子骨咋样?
漆树仁这才接过酒杯,轻轻抿了一下,又放下酒杯,捋捋胡须,搭搭嘴说,最起码能看到那一天。
我就知道,二哥来,一定会教我们几招的,詹谷堂说,刚才那说的只是人生感慨,虽说我们在座的受教不少,也领会不少,但是,不算,你自己把好东西藏起来,那咋能行?
漆德宗站起来,掂着酒壶,到了漆树仁面前说,二伯,路滑,您老年纪大了,就没喊您。
坐回原位吧。此事,我不计较,也没啥计较的。你们的事儿为何要喊我呢?若再说,我可就生气了。
漆德宗赶紧点头,笑了说,那是那是。
詹谷堂又说,老丈,您就是神算子,什么也躲不过您的眼睛。您带的人,也让到屋里来吧。
那咋能行?漆树仁说,德林,德坤,你俩就在外站着,算站岗放哨。
两位答应:好咧。
漆树仁又说,我不是你们的人,但是,你们也不要怕,我还是向着你们的。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凡事,慎而行之,则成;反之,易败。不论胜还是败,都是会死人的。死人,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是一个两个,值!成千上万,白骨成堆,就是历史,值不值,想过没有?
都不说话,互相看着。
詹谷堂说,想过,搞农会时就想过,没想到还是真的。组织农民抗租抗捐,一天就死了四十多,血流成河,也像大哥说的,都傻了,全傻掉了。不说百姓,就是党员,当天就有十五人找不到了。有人说死了,我看不是,逃了,怕了,躲起来了。
这些人,当初的革命,有的糊糊涂涂,有的赶时髦,有的是为了名誉,更有甚者是为了出人头地,或趁浑水摸鱼,为了那点蝇头小利,一句话,不是真正的革命!漆树仁说,我已经七十一岁了,孔子曰,七三八四,都是天命。到我这般年龄,在我们这个地方虽说不多,但也有;但是,能遇见改朝换代就跟过家家样,少见!可我都遇上了,还都亲眼看到了,还都成功了。我常想,是幸运呢还是大不幸?不过,由此及彼,我想,你们提出的砸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估计也是可行的。这就叫前有车后有辙。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有可能,并不是说行,把可能变成现实,是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努力那么简单。刚才我说的牺牲,那些鲜血,怕吗?不怕,那是没到时候,那是没见到,真要是到了血流漂杵,尸垒成山,会晕吗?这些,都得筑牢,否则,就会像张勋复辟,袁世凯登基,一场闹剧而已。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漆德林气喘吁吁说,有个叫吴光浩的,听说是麻城起义的大官,他带一干人,装着卖柴火的,挑着担,戴着草帽,到滕家堡时都渴了,侦察员小刘说,你们在山坎等我,我去瞧瞧。小刘不想惊动苦瓠子,就找到一个大户,拍开门,人家正在杀猪。
小刘就说,我们是做生意的,想向东家讨口水喝。东家,就是滕家堡最大的土财主刁永久。他穿着绸马褂,戴副眼镜,挺个大肚子,看起来挺和善。就问,就你一个?小刘说,还有几个。刁永久一挥手说,都喊来,吃碗猪放子再走。小刘看他这么和善,就弯腰说好,还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这么一弯腰,别在腰里的短枪透出一截,被刁永久看到了,当时不动声色,出了门,立即召集家丁,联合柯寿恒民团,等他们进到院内,团团围住,放起枪来。可怜呀,一个都没走掉,都打死在院子里。小刘保护着吴光浩往外逃,吴光浩腿上中了一枪,跑到田埂时,跑不动了,被逮住了,也打死了。十来个人呀,一个都没跑掉。
此时,徐其虚悲痛地站起来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不想说,也不忍说。刚才,詹谷堂主席说时,我一直在流泪,也没有插话。我观察一下,那个时候,有好多人同情愤怒,但是,大家还存在侥幸,认为詹谷堂主席说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在,我告诉大家,德林说的,是真的。光浩,那可是中央派来的,是我们起义的总指挥。说着,泪流满面,哽咽不已,十分悲痛。
他们到滕家堡干啥?詹谷堂问。
漆德林说,你上次去了,说到此事,那个郑强,就把你说的报告了红七军,军长就是吴光浩。他当机立断,亲自带人来与我们联系,支援我们,不料出了意外,太可惜了。
郑强,又是谁?蒋镜青问。
郑强,就是周兴初,是他的化名,我跟德林说时,说他叫郑强。
嗯,知道了,蒋镜青说,不管叫啥,保密是关键。
詹谷堂站起来,攥着拳头,砰的一声砸在桌子上,桌子的一条腿晃悠悠,过一会儿,才稳定下来!
漆德林说,八弟,老爷子来了。
漆德宗惊讶,站起来说,二伯来了,在哪儿?
一个老者,穿着紫色印有古铜钱的丝绸长袍,一尺多长胡须,颧骨隆起,戴副老花镜,拄着黑漆拐杖,站在门口说,有朋自远方来,欢迎呀。
都站起来了。
蒋镜青也不得不站起来。
蒋镜青猜,此人就是传说中的“老丈”——漆树仁了——此人七十有余,个大,足有长许,当地人都称其为“老丈”。今日一见,顿觉超尘脱俗,暗想,不简单。
老丈,这种称呼,两层意思:一是个高,让人仰慕;二是谐音,意为“依仗”。足见在南溪,此人威望之高,不容忽视。
都站起来了,罗固城也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外面风还在刮,虽说月亮也出来了,但是,月光像刀刮着地上的积雪,反射着寒光。门关着,屋里人多,生有火,炉子燃着,屋里自然热气腾腾。这般冷,又是夜晚,忽然有人到来,不得不令人狐疑。大家都在想,老丈是咋知道的。就在凝固的瞬间,罗固城悄悄移近半步,挡在蒋镜青前面。
这个微小动着,漆树仁看见了,微微皱了一下眉,抬起手,笑说,风虽然大,还不至于让老丈我屈服,不过嘛,小心没有多余的呀。
蒋镜青看他盯着,说了这番话,只觉冷瘦瘦的,不自觉点头哈腰,笑着说,都说南溪有个南山寿翁,今日得见,三生有幸,也让晚辈长见识。
漆德宗抬起手,指着上首,赶紧说,二伯,您,上请。收回手,对漆德会说,把堂屋那把楠木靠椅端来。说过,走过来,搀扶漆树仁进屋。
坐定,蒋镜青看周围,都盯着,不说话。
都喝了点酒,脸膛红了,虽说外面很冷,趁酒劲儿,蒋镜青明白,感到应该说点什么,但是,脑子产生了疑问,老丈此时来,干啥?最主要是他咋知道的?疑问忽然涌出,蒋镜青就觉得这个地方像深潭,怪不得詹谷堂这个清末秀才,在县城都响当当的,但在这么个地方,却摆不上名次。既然如此,那就少说多问。
打定主意,蒋镜青谦虚介绍说,老丈,我们第一次见面,得拜会,到此地,不拜会老丈,大不敬;但是,老丈是闲云野鹤,我这个外乡人,又是小辈,才来,找不到呢。
漆树仁哈哈大笑说,你,没找,咋知道找不到呢?
尴尬,十分尴尬,蒋镜青不知说什么好了。
看看,说笑了不?哎呀,这世间,最难得的就是真,但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真。一个人,真,才是初心,才是本心。要是没有社会,那么,人就能显示本心,也就是真。但是,有了社会,人就像穿了衣裤一样,虽说光堂了,但是,你也见不到赤身裸体的真人了,漆树仁说过,又哈哈笑了,笑过之后说,你就是蒋镜青吧,你爹,是不是那个顺堂老板呀?
没点老板名字,蒋镜青赶紧点头说,老丈,受教呀,你这一番话,是老丈大半生的感慨吧,哎,你不仅是说自己的感慨,也是在教我们这些后辈怎么做人呀,十分感谢老丈呀。
有意思,有意思,你爹,别看做点小生意,但是,做生意也讲究道,你爹能做到这一步,不容易。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蒋镜青冒汗,擦一下说,老丈谬赞。我爹,虽说做生意,但是,终究还是个农民。
农民,农民咋了?农民是啥?农民是海洋,是最难掌握的,也是最有希望的;再说了,我们祖祖辈辈不都是农民吗?我虽说读点书,想求取功名,但一辈子不都是没挪开这里一步吗?别瞧不起自个!不说陈胜吴广,也不说萧何刘邦,单说朱元璋,也是农民。有道是,王候将相另有种乎?
蒋镜青皱眉低头,不敢多言。
詹谷堂把酒杯满上,站起来说,二哥,天寒地冻,喝杯酒,暖暖身子。
漆树仁抬起头,并没有接,看着詹谷堂说,谷堂呀,外面风寒,注意身子,你也老大不小了,也不是当年了,再这么跟着一班小辈疯,能抵得住吗?
詹谷堂拍拍自个肩膀,呵呵笑说,二哥,最近,身子骨咋样?
漆树仁这才接过酒杯,轻轻抿了一下,又放下酒杯,捋捋胡须,搭搭嘴说,最起码能看到那一天。
我就知道,二哥来,一定会教我们几招的,詹谷堂说,刚才那说的只是人生感慨,虽说我们在座的受教不少,也领会不少,但是,不算,你自己把好东西藏起来,那咋能行?
漆德宗站起来,掂着酒壶,到了漆树仁面前说,二伯,路滑,您老年纪大了,就没喊您。
坐回原位吧。此事,我不计较,也没啥计较的。你们的事儿为何要喊我呢?若再说,我可就生气了。
漆德宗赶紧点头,笑了说,那是那是。
詹谷堂又说,老丈,您就是神算子,什么也躲不过您的眼睛。您带的人,也让到屋里来吧。
那咋能行?漆树仁说,德林,德坤,你俩就在外站着,算站岗放哨。
两位答应:好咧。
漆树仁又说,我不是你们的人,但是,你们也不要怕,我还是向着你们的。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凡事,慎而行之,则成;反之,易败。不论胜还是败,都是会死人的。死人,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是一个两个,值!成千上万,白骨成堆,就是历史,值不值,想过没有?
都不说话,互相看着。
詹谷堂说,想过,搞农会时就想过,没想到还是真的。组织农民抗租抗捐,一天就死了四十多,血流成河,也像大哥说的,都傻了,全傻掉了。不说百姓,就是党员,当天就有十五人找不到了。有人说死了,我看不是,逃了,怕了,躲起来了。
这些人,当初的革命,有的糊糊涂涂,有的赶时髦,有的是为了名誉,更有甚者是为了出人头地,或趁浑水摸鱼,为了那点蝇头小利,一句话,不是真正的革命!漆树仁说,我已经七十一岁了,孔子曰,七三八四,都是天命。到我这般年龄,在我们这个地方虽说不多,但也有;但是,能遇见改朝换代就跟过家家样,少见!可我都遇上了,还都亲眼看到了,还都成功了。我常想,是幸运呢还是大不幸?不过,由此及彼,我想,你们提出的砸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估计也是可行的。这就叫前有车后有辙。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有可能,并不是说行,把可能变成现实,是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努力那么简单。刚才我说的牺牲,那些鲜血,怕吗?不怕,那是没到时候,那是没见到,真要是到了血流漂杵,尸垒成山,会晕吗?这些,都得筑牢,否则,就会像张勋复辟,袁世凯登基,一场闹剧而已。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