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脸皮真厚

“你……是唯一一个来看他的‘朋友’。别人……都巴不得躲得远远的……谢谢你,肖北……他这朋友……没白处。”

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世态炎凉和被巨大黑暗笼罩下的绝望。

肖北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心痛。

他看向杜彦博:“想好葬在哪里了吗?”

杜彦博苦笑一声,带着愤懑:“肖组长,遗体还在司法鉴定中心呢!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申冤还不知怎么申呢……怎么葬啊?”

李云像是被这句话刺痛,空洞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痛苦,喃喃道:“是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申冤……怎么申……”

肖北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

“嫂子,彦博,还有什么是我能帮忙的吗?需要我做的,尽管说。”

李云的目光缓缓移向丈夫的遗照,看着照片上穿着黑衣服的他,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眷恋和痛楚。

她轻轻开口,声音飘忽:“缺照片……穿检服的……齐亮他……最喜欢自已穿检服的样子……”

“明白了!”

肖北立刻掏出手机,“我马上联系同事,把杜检穿检服的工作照找出来发给你。”

他迅速拨通了市检察院同事的电话,简要说明了情况。

很快,几张杜齐亮身着检察官制服、或在办公、或在庭审现场、或一寸二寸神情专注的照片发到了肖北手机上。

肖北立刻转发给了李云。

看着手机里丈夫英姿勃发的影像,李云枯槁的手指颤抖着摩挲屏幕,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冰冷的屏幕上。

另一边。

几乎在肖北抵达杜家的同时,张艺宁并未休息。她深知时间紧迫,对手不会坐以待毙。她再次要求来到了看守所,目标直指万林。

由于指导组无权独立办案,必须由市检察院人员陪同。孙立强显然还未从上午葛菲那石破天惊的指控中缓过劲儿来,又或许是有意回避,这次派出陪同的,依然是那位“打不死的小强”——李经汤。

李经汤的脸皮显然够厚,上午被肖北和张艺宁当众训斥得狗血淋头,此刻竟又能挤出那副令人作呕的谄媚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一进讯问室,不等张艺宁开口,他就抢先一步对着坐在铁椅上的万林介绍道:

“万林啊,省里成立了指导组,专门因为葛菲大闹法庭那个事来的!今天张组长亲自来,找你了解点情况。你放明白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自已心里有数哈!”

他那“自已清楚哈”的尾音带着赤裸裸的威胁意味。

张艺宁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心中一阵厌烦。但纪律就是纪律,她不能再次把李经汤轰出去,只能当作没听见,冷着脸在审讯桌后坐下。

万林看起来比葛菲平静得多,甚至有些麻木。他微微抬眼看了下张艺宁,又迅速垂下眼帘,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疲惫和认命感:

“葛菲闹法庭?哦……那要了解情况,你们应该去找她啊……我都认罪了……放过我吧……求求你们了……”

张艺宁没有理会他这套“求放过”的说辞,开门见山,声音冷冽:

“万林,你怎么看葛菲大闹法庭这件事?”

万林似乎没料到会问这个,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鄙夷和埋怨:

“她啊?她不地道!字都签了,白纸黑字认了罪,法庭上都认了,转过头又反悔了……这不是耍人玩吗?”

他的语气像是在抱怨一个不守信的合作伙伴。

张艺宁不为所动,继续抛出一个尖锐问题:

“根据指控证据和葛菲的当庭陈述,她是你的‘黑社会组织’的军师。你具体说说,她是怎么给你当军师的?参与了哪些具体事情?”

万林的表情瞬间变得“自然”起来,甚至带着点“回忆”的轻松,语速平稳地开始背诵:

“哦,这个啊。是她给我出的主意,把那个不识相的王孝春弄到郊区的仓库里关了一礼拜,让他吃点苦头。后来王孝春扛不住了,签了转让协议,我们才接手了他的货运站。还有一次,我在‘帝豪’ktv跟人起了冲突,动手打了对方把人打残了,也是葛菲找的人,做了伪证,把这事儿给抹平了……”

这套说辞,流畅得如同复读机。

张艺宁突然打断他,目光如电,声音带着洞察一切的穿透力:

“万林,你这些话,卷宗上都有。而且,一字不差。”

讯问室里瞬间陷入一片死寂。万林脸上的“自然”瞬间凝固,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张艺宁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紧锁住万林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而缓慢地追问:

“你……是在背稿子吗?”

这直指核心的一问,如同重锤敲击!

万林的瞳孔猛地一缩,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但他反应极快,那点慌乱迅速被一种故作轻松、甚至带着点“你们真烦”的吊儿郎当取代:

“哎哟,张组长,您这话说的……问了我太多遍了嘛!翻来覆去就这点事儿,我当然都记得很熟了!这很正常啊,有什么问题吗?”

他摊了摊手,仿佛张艺宁在无理取闹。

张艺宁心中冷笑。

她不再纠缠“背稿”的问题,而是突然改变了策略,抛出一个极其细节、卷宗上未必详细记载的问题:

“好。那你说说,在拘禁王孝春的那一周里,葛菲去见过王孝春吗?具体是哪天?几点?在场还有谁?”

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

万林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无踪。

他愣住了,眼神开始快速、紧张地左右移动,嘴唇微微翕动,仿佛一个被突然提问到没复习的冷门知识点的考生,正在大脑里疯狂搜索着标准答案。

他在回忆?不,更像是在拼命组织一个能圆过去的谎言。

足足过了十几秒,他才像是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和刻意的回忆感:

“没……没有吧?那段时间她好像挺忙的……应该是没见过王孝春。对,没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