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竭尽全力

陈浅浅听完,问道,“那这些流民呢?若是治好了旱,他们能否再回到家乡?”

府尹一愣。

在此前,他只想着快些解决旱灾,倒是未曾想过这些流民的归处。以往的流民,运气好些的会在本地落根,运气不好的,要么死要么成为乞丐。

除此之外,再没有第四条路。

他默了默,说道,“陈姑娘有何见解?”

陈浅浅连忙摇头,说道,“见解什么的不敢当,只是我知道坎儿井跟渠沟不同,需要用到的人力是渠沟的好几倍。与其施工时花银子去请人,倒不如直接让流民来干这活。这样不仅能免除很多麻烦,流民也能赚到银子。他们赚到了银子,又能重新修上房子,之后的日子也能顺势过下去。以工代赈,比其它的法子都要管用。”

这话一出,屋子里顿时静了静。

“以工代赈。”一直没出声,只偶尔附和两句的戸觉钦喃喃了两声,眼睛倏的亮了,“大人,这是一个好法子啊!既解决了流民的去处,又能抗旱,可谓是两全其美!”

府尹看着她,开口道,“以工代赈,这也是梦中所得?”

陈浅浅摇摇头,“这是民女与堂哥一同商讨出的。”

戸觉钦道,“陈秀才?”

“正是。”她没撒谎,毕竟以工代赈并不是什么很难想到的法子。只是这‘工’很难提供,就算想使,也没法提供那么多流民能赚钱的岗位。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北方何其辽阔?一村一渠沟,几村一坎儿井,加在一起是一个极大的工程,如今流民还不成气候,容纳起来易如反掌。

至于银子......即使不叫流民,这些银子本身也是朝廷该支出的。在以工代赈的前提下,只要是皇帝有脑子,都不可能再另外去请工人。

当然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陈浅浅只敢在心里想想,要是说出口了,那可是要杀头的。

府尹问,“这陈秀才是......”

“就是将坎儿井和渠沟交给下官的人,跟陈姑娘同出一族。”

这陈秀才在镇上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一个农户人家,年纪轻轻就能考上秀才,且还有很大的几率考上举人。

戸觉钦耍了点小心机,特地在府尹大人面前将陈秀才的过往给说了一遍。

毕竟陈秀才是他管辖的镇上的,要是能入府尹大人的眼,对他也有好处。且这样还能卖陈秀才一个好,何乐而不为?

府尹听着,果然面露赞扬,“这样看来,陈秀才倒也是个聪慧之人。”

要是不聪慧,咋可能那么年轻考上秀才?陈浅浅打蛇随棍上,立刻道,“敬文堂哥的确很有学识,流民一事就是他告知我的。且他心地良善,见到流民十分动容,这才会与我一同商议。”所谓脸皮厚走天下,夸自家堂哥而已,压根不算事儿!

府尹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心中却是记住了敬文这个名字。

陈浅浅见到上眼药成功,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她道,“大人,如今我们村与杏花村和桃花村的都挖了渠沟,要不要先去看看?”

府尹有些意外,“另外两个村的也挖了?”

戸觉钦立刻道,“杏花村与桃花村是在梨花村之后才挖的,两个村的里正来找下官时,说是看梨花村的渠沟十分省事,所以才想在自己村里也挖一个。”

府尹点点头,“那便去看看吧。”

临出门的时候,陈浅浅看见了站在门口的她爹和她娘,只是一个照面,就非常滑溜的跟上了队伍。

陈浅浅:“......”

府尹倒是一眼就看见了,见两人的年纪,知晓他们应当是陈姑娘的爹娘,便只是笑笑,没有言语。

陈浅浅看着前方两位大人的背影,压低着声音道,“爹,娘。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听村里人说县太爷又来了,觉得肯定是来找你的,这才赶回来。”钱金英同样压低着声音,“县太爷旁边那人是啥?他爹?”

陈浅浅嘴角一抽,“娘,那是府尹大人,县令大人的上级官员。再说了,他们明明是一个年龄段的长相,你这结论是怎么来的啊。”

“哦,娘是看县太爷一脸讨,所以才以为是他爹。至于长相,有些人就是显老。你看看,你要是跟你大哥站一起,说他是你爹都有人信。”

陈有才也一本正经的点头,“我都像大牛他哥。”

“......”她大哥都快三十了,按年龄来说,还真有可能生出她这么大的闺女。

还有爹啊,你这么自恋真的好吗?

陈浅浅觉得她爹娘心真大。

瞅瞅,府尹和县令就在跟前,她们居然还能跟没事人一样嘀嘀咕咕,这本事一般人真学不来。

很快就到了农田处,此时有不少人正在地里头忙活。有了渠沟,浇水这活变得十分简单。

府尹在高处驻足看了会儿,又去了趟渠沟的源头。当即便下了决心,“这渠沟果真省事,子安,你可去下令,让就近的村庄都修上渠沟。至于修渠的人选,你心中当明了。”

戸觉钦虽然平庸,却不是个傻的。听到这话,心中一凝,“是。下官这就派人将镇上的流民聚集起来。”

府尹点点头,看向陈浅浅时,眉目柔和了不少。“陈姑娘,修渠沟一事,能否请你多走几趟?”

陈浅浅毫不犹豫,当即应下。

府尹笑道,“陈姑娘如此爽快,本官也绝不会亏待了你。这样吧,在那些流民中若是还未曾有人学会寻找水源,每靠陈姑娘寻找到一处适合挖渠沟的水源,本官便多奖励你五两银子。”

还能有奖励?陈浅浅注意到府尹的表情,便知晓这是府尹大人自掏腰包了。

她没有推辞,只是脸上的神色激动了不少,握拳一拜,认真道,“民女定当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