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斩首

许舟望着戴先生被鲜血染红的手掌,神色凝重。街道上一时只剩下甲胄摩擦的声响和战马不安的响鼻。

“我知道你与苏家有些渊源。”戴先生忽然放缓语气,“我不逼你对苏家人下手。只要你助我杀了苏既明,方才的承诺永远作数。”

许舟沉默片刻,郑重道:“戴先生,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你理解不了。”戴先生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讥诮,“没人能真正理解。”

许舟确实无法完全体会。

但他能想象,为至亲报仇是何等执念——那需要先把自己逼疯,再沉沦在仇恨的深渊里永世不得超脱。

思忖良久,许舟谨慎开口:“我可以助你。但苏既明身边必有高手护卫,连你都难以近身,我又如何得手?”

话音刚落,戴先生脸上狰狞尽褪,竟浮现出和善笑意:“好!好!自然不是要你亲自动手。”

他突然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街边一栋阁楼。

许舟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只见甘棠的身影在窗口一闪而过。

“我不认识她。”许舟立即否认。

戴先生却笑得意味深长:“不必掩饰,我心里明镜似的。”

他压低声音继续道:“苏既明身边有个老管家,神藏境修为,是他的死忠。我会设法拖住此人,你们只需完成斩首即可。”

许舟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好,我答应你。”

夜色深沉,苏家大宅的灰色高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宛如一座小型城池。哨楼上的甲士仔细辨认来人身份后,才摇动红色令旗,沉重的红漆大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

一位瘦削的中年人提着灯笼迎出。他笑容可掬地朝戴先生拱手:“戴先生又立大功,明日能以阉党人头祭旗,实乃大吉之兆。”

戴先生淡然一笑:“苏师爷谬赞了。此番功劳当属唐将军与在下共同所有,岂能独揽?”

“戴先生过谦了。”苏师爷笑容不减,“唐将军勇武过人,戴先生运筹帷幄,都是老爷的左膀右臂啊。”

唐将军沉默不语,只是抱拳回礼。

“二位请随我去宗祠吧,老爷正在等候。”苏师爷一手提着衣摆,一手高举灯笼,引着众人向内走去。

许舟等四名甲士紧随其后,铁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苏家大宅出奇地昏暗,屋檐下竟无一盏灯笼。

众人穿过幽深的长巷,唯有苏师爷手中的灯笼在黑暗中摇曳。渐渐地,前方透出温暖的光亮。转过最后一道弯,八扇朱红色大门敞开的宗祠赫然在目。

宗祠内灯火通明,正龛上层层叠叠的牌位如林耸立,彰显着苏家深厚的底蕴。作为支脉的苏既明虽有自己的宅邸,但眼前这座宗祠的规模与气派,远非寻常支祠可比。

紫檀供桌上摆满精致贡品,二十余支粗如儿臂的香烛与上百盏长明灯将整个祠堂映照得如同白昼。

苏既明跪坐在蒲团上,背对众人,正低声诵念着什么,虔诚得如同古寺中的苦行僧。

行至门外三丈处,苏师爷停下脚步:“请三位在此稍候,容我先行禀报。”

他轻手轻脚地踏入祠堂,俯身在苏既明耳边低语:“老爷,戴先生他们回来了,活捉了二十多名密谍司的人。”

苏既明纹丝不动,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漠:“都是些小角色?”

“确实没有大鱼。”苏师爷声音更轻,“不过唐将军说遇到个女密谍,可惜让她跑了。”

“女的?”苏既明终于睁开双眼,沉吟片刻后摇头道:“不必理会。倒是严讷至今未现身,终究是个隐患。”

苏师爷连忙宽慰:“老爷放心。严讷只敢躲在暗处,掀不起什么风浪。如今城中密谍非死即擒,大局已定。”

苏既明沉默良久,忽然长叹一声:“先前城中的两起爆炸,原以为只是赶走了焦胜,没想到却引来了更难对付的严讷。当真是天不遂人愿。”

他顿了顿,又问道:“大哥那边可有回音?”

苏师爷躬身答道:“大老爷没让我们的信使进门。不过安插在苏府外的眼线回报,柳承砚的女儿被人救进了大老爷的宅院。”

“可看清是何人所为?”苏既明眉头微蹙。

“天色太暗,未能看清。”苏师爷摇头,“只知是个年轻男子,与之前去柳府救人的侠士特征相符。”

苏既明正欲再问,一阵扑棱棱的翅膀声打断了谈话。一只信鸽穿过祠堂大门,稳稳落在苏师爷伸出的手腕上。

苏师爷熟练地解下鸽腿上的信筒,展开信笺快速浏览,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老爷,大事不好!”苏师爷声音发颤,“被围困的飞狐骑突然暴动。虽然虎甲铁骑伤亡不大,但赵将军、钱将军、孙将军三位主将皆遭斩首,如今城外两万大军群龙无首!”

苏既明闻言眉头紧锁。

飞狐骑不过三千之众,却需要数倍兵力围困,如今竟能在重重包围中实施精准斩首,这份战力着实令人心惊。

但很快,他的表情又恢复平静,仿佛早有预料。

“飞狐骑…不愧是当年跟随大公主南征北战的精锐。”苏既明喃喃自语,缓缓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祠堂内一时寂静无声,唯有长明灯的火焰轻轻摇曳。

良久,苏既明长舒一口气:“请戴先生进来。”

苏师爷快步出门,不多时引着戴先生入内,自己则恭敬地退出祠堂,轻轻带上门扉。

戴先生站在苏既明身后,微微欠身:“老爷。”

苏既明双手撑着膝盖缓缓起身,目光始终未离开宗祠中林立的牌位:“戴先生,年少时在学堂,我就比不上几位兄长。没想到年近半百,依然不及他们远见卓识。”

他苦笑一声,“若非大哥暗中周旋,我险些带着整个苏家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烛火摇曳间,戴先生脸上浮现出胸有成竹的笑容:“家主多虑了。北狄神武军已趁春雷河冰封之际渡河南下,京城五大营中有四大营都调往了崇礼关。仁寿宫那位如今自顾不暇,我等挥师北上清君侧,若局势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