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神秘谶语
陈九火也没隐瞒,随即便把野人的事情,简单地跟庄博阳说了一下。
“根据我们的推断,这个野人多半是这岛上的原住民,所以,我们想尝试着从这个野人身上着手,看是否能找到对我们破解诅咒,有用的线索。”
“那找到了吗?”庄博阳追问。
“算是吧。”陈九火接着道:“那个野人因为之前受到过惊吓,精神方面出了些问题,想要从他口中问出有用的线索,并不容易。不过,我们还是从他的口中,听到几句「谶语」!”
“谶语?!”庄博阳眼前一亮。
“没错,就是谶语!”陈九火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这也是陈九火在回来的路上想明白的。
这样一首没头没尾,而且略显高深的诗句,显然不像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能够想出来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些诗句是这野人从前人那里听到,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偶然得到的。
这些诗句可能已经在岛上流传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自然是有着其存在的意义。
陈九火唯一能想到的可能,便是用来向后人发出警示预言的,谶语!
陈九火身处玄门,对于谶语这种东西并不陌生。
所谓谶语,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预言性质的隐语,以一种极为隐晦的方式,来暗示未来的祸福吉凶。
大部分谶语,甚至还与阴阳五行,占卜术数等方面,紧密相关。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的谶语,如刘伯温的《烧饼歌》,诸葛亮的《马前课》,都是极为出名的谶语典籍。
当然,关于谶语,最为着名的,还是当年大唐时期,李淳风与袁天罡所着的《推背图》。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想要知道大唐未来气运,便请来了着名的玄学大家李淳风与袁天罡前来推演。
结果李淳风在推演的过程中,太过沉浸,一发不可收,竟是将大唐以后两千年的国运全部推演了出来。
最后还是袁天罡推了推李淳风的后背,示意他应该结束了,李淳风这才作罢。
这才留下了传说中的《推背图》。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历史上不少的大事件,都与这《推背图》中的谶语,完全契合!
这也便是谶语的,神奇之处!
所以,在想明白那野人所说的诗句,其实都是谶语时,陈九火的心中还是有些欣喜的。
因为在陈九火看来,这几句谶语中,必然是隐藏着十分重要的信息。
其中,甚至还包括那如何破解诅咒的方法!
所以,只需要将这些谶语全部破解,那这福禄岛上的所有困局,便立刻就能迎刃而解!
这让陈九火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庄博阳,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小先生,你说的那些谶语,到底是些什么内容,不知道方不方便告知啊?”
“没什么不方便的!”陈九火随口道。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陈九火看来,能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像庄博阳这种有学识的人,知道这谶语的内容,或许就能更快地将这谶语中的秘密,破解出来。
所以,从一开始,陈九火就没将这谶语,当做是什么秘密。
他没有多想,随即便将这谶语的内容,告诉给了庄博阳。
“二九日月血沉舟,三七臣子斩王头。九死三合雷海见,阴阳一聚皇登天?”
庄博阳口中默念着这些谶语,脸上的表情却是变得越来越疑惑起来。
“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完全没有任何头绪啊……”
庄博阳的文化底蕴,以及阅历见识,自然都是远超常人的,可在面对谶语方面,他却是明显有些思虑不够,听了陈九火说的这些谶语后,完全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从何论起。
好在陈九火对于破解谶语方面,还算是有些心得,刚才一路走回来,他对于这些谶语,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只不过,他的这些见解,或许还需要庄博阳的一些帮助。
陈九火随即问道:“庄教授,您之前说,明朝道录司的那些人,在抓捕了所有岛民后,便全都因为血爆,而死在了船舱之中?”
庄博阳点了点头,“没错,的确如此!除了那领航船上的人外,无一人生还!”
“那么,那野史上有没有记载,那些道录司的人死后,他们所乘坐的那些船,最后是怎样的结果呢?”
“船?”庄博阳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赶忙说道:“我记得,那野史上记载的很清楚,「众舸尽没于渊。」也就是说,所有的船只,或许因为失去了掌控的缘故,碰撞在了一起,最后全部都沉入到了海里!”
“果然如此!”陈九火打了一个响指,略显激动。
庄博阳仍旧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到底什么意思?”
陈九火没有回答,而是从床头拿过纸笔,将那些谶语快速地写了下来。
“庄教授,你看。”
陈九火指着那谶语的第一句,道:“这里的「血沉舟」三个字,跟您所说的道录司的沉船事件,是不是几乎一模一样?”
庄博阳眼前一亮,激动地道:“没错!「血沉舟」,这说的不就是道录司还有那些岛民,发生了血爆,然后最后沉船的事吗?”
“对上了!这完全对上了啊!”
庄博阳只是一个研究学术的,并不是专业破解类似难题的。
所以此刻,听到陈九火从这些谶语中解开答案,让庄博阳只感觉十分神奇。
这时,陈九火又接着说道:“还有这里的「日月」两个字。加在一起,不就是「明朝」的「明」字吗?这与那道录司沉船的时间,也刚好吻合!”
“所以,这里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其实已经将整个道录司的事情,都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庄博阳闻言,更是惊讶万分。
“没错没错!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
庄博阳之前也只是在课本上研究而已,如今真正实践下来,庄博阳才终于懂得了所谓谶语的含金量。
这些神秘的谶语中,还真是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