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奇怪的捐赠条件
霍冬临打破了沉默:“我能理解你大哥现在的感受。在部队的时候,我也曾经受过重伤,躺在病床上,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负担。”
姜九梨惊讶地看向他:“你从来没告诉过我。”
“不是什么光荣的事。”霍冬临微微一笑,“但那段时间让我明白了病人的心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希望和尊严。所以你为大哥做的一切,远比你自己想象的要重要。”
姜九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前方是一个小公园,霍冬临提议进去坐坐。
坐在长椅上,两人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拉近了。
霍冬临讲述着他在部队的经历,姜九梨诉说着家里发生的事。
一时间,仿佛忘记了明天还要面对的艰难任务。
回招待所的路上,两人的手不经意间碰到一起。
霍冬临犹豫了一下,轻轻握住了姜九梨的手。
她没有挣脱。
在这个保守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已经足够大胆。
姜九梨的心怦怦直跳。
但奇妙的是,她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感。
到达招待所门口,霍冬临不得不松开手。
他注视着姜九梨的眼睛,轻声说:“好好休息,小九,明天一切都会好的。”
姜九梨点点头:“晚安,冬临。谢谢你......谢谢你做的一切。”
回到房间,姜九梨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
她的思绪在大哥的病情,和霍冬临之间来回穿梭。
一方面,她对沪市之行充满期待与焦虑。
另一方面,霍冬临今晚安慰的话和举动让她心里泛起粉色泡泡。
况且,霍冬临无疑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他明明可以避开她家这摊麻烦事,却选择全力相助,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所有人脉关系。
想到这里,姜九梨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招待所的窗帘缝隙洒进房间。
姜九梨早早起床,简单梳洗一番就出了房间。
霍冬临已经在门口等候。
看到姜九梨,他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准备好了吗?”
姜九梨深吸一口气,点点头:“准备好了。”
去医院的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但气氛并不尴尬。
一种无言的默契在他们之间流转,无需多言,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支持。
到达医院,霍冬临找到了他的战友。
一位姓陈的医生。
陈医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脸上的表情却让姜九梨心里一沉。
“肾源确实有,但是......”陈医生犹豫了一下,“情况比较复杂。”
姜九梨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请问是什么情况?”
陈医生请他们坐下,缓缓解释道:“原本确定的肾源提供者突然改变了主意。但是,有另一位志愿者表示愿意捐献,只是他的条件比较特殊......”
霍冬临沉声问,“什么条件?”
“这位捐献者妻子去世几年了,他家里有一六岁的女儿,他希望接受他肾脏的家庭能收养他的女儿。”
陈医生又接着说道:“当然,他的捐赠是无偿的,只有这一个条件。”
姜九梨愣住了。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竟然有人愿意无偿捐献自己的肾脏,这简直难以置信。
霍冬临沉思片刻,问道:“我们能确保这个肾源是合法的吗?捐献者是自愿的吗?”
“我们已经严格审查过了,完全合法且自愿。”陈医生肯定地说,“事实上,捐献者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与姜五康同志的配型非常成功。”
姜九梨感到一阵眩晕,希望来得太突然,让她几乎不敢相信。
她紧紧抓住霍冬临的手臂,声音颤抖:“这是真的吗?大哥有救了?”
霍冬临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转向陈医生:“那我们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
火车缓缓驶回熟悉的城市,姜九梨靠在霍冬临肩上睡得正熟。
连日来的奔波与紧张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短暂的释放。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勾勒出一层柔和的光晕。
霍冬临静静注视着她,心中涌起一股保护欲。
他知道,回去后,姜九梨将面临又一个艰难的选择,
是否接受那位特殊捐献者的条件。
列车广播响起,姜九梨睫毛轻颤,缓缓睁开眼睛。
发现自己靠在霍冬临肩上,她急忙坐直身子,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快到了。”霍冬临轻声说,没有提及她刚才的睡姿。
姜九梨望向窗外熟悉的景色,心情复杂。
沪市之行的结果既带来希望,又带来新的难题。
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
下车后,霍冬临坚持先送姜九梨回家。
“你需要休息一下,再去医院。事情一件件来,别把自己累垮了。”
姜九梨点点头,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如何向家人说明情况。
回到家简单梳洗后,姜九梨立刻赶往医院。
霍冬临本要陪同,但她婉拒了:“这件事,我得先自家人商量。谢谢你,冬临,真的。”
霍冬临理解地点头:“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
医院里,姜五康的精神似乎比之前好了一些。
“爹,娘,大哥,大嫂。”姜九梨推门而入,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快些。
“小九回来了!”赵桂娥立刻放下手中的苹果,急切地问,“沪市那边怎么样?有消息吗?”
姜九梨深吸一口气,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床边:“有消息了,有个可能的肾源。”
听闻这话,大家都激动起来。
“真的吗?太好了!”赵桂娥激动得声音发颤,“老天爷保佑!是哪家医院的?什么时候能安排手术?”
姜九梨抿了抿唇,表情变得严肃:“但是,情况有些特殊。”
她详细解释了沪市之行的经过。
话音落下,病房内陷入了一片沉默。
“收养一个孩子?”王琳最先开口,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这......这是什么条件啊?”
赵桂娥皱起眉头:“为什么要我们收养他的孩子?他自己呢?”
“捐献者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了,他现在是独自抚养女儿。”姜九梨解释道,“可能是担心手术风险,或者......有其他难言之隐。陈医生说捐献者非常坚决,只有这个条件。”
其实,姜九梨也觉得这个条件有些奇怪。
所以想和家人商量好之后,再去沪市一趟,见见那位捐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