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司马懿献策

第二日。?x¨x*i.a,n?g*s+h¢u`..c+o?m\

司马防一家人离开孝敬里,到黄河边上,租了几条船,首接过河到东郡,投奔曹操。

曹操和司马防、司马朗都有交情,见着,急问缘故。

司马防如实相告,连连叹气。

曹操大喜:“天教我成此功劳。”

“司马满门英才,个个有州郡之才,同时来投,正好解我燃眉之急。”

司马防拱手:“主公,老朽不堪重用,几子也年轻,仅长子、次子可堪一用。”

曹操大笑:“先生可是害怕惹孤心生忌惮?”

“那你大可放心,我曹孟德用人,比刘无咎更大胆,唯才是举,不计出身。”

“只要能胜任,便是你家九口人全部担任太守之职,孤也不害怕,只会更高兴。”

“要造反的人,便是孤身一人也要造反。”

“反之,便是家族再兴旺,也是满门忠烈。”

“先生您德高望重,忠义之名天下皆知,此番弃伪帝来投本王,更显忠烈,正是满门忠烈之象。”

曹操定下每城必争之策,需要许多人才镇守城池。

司马氏这么多人来投,真解决了他的人才危机。

造反?

先抗住刘裕再说那些有的没的。

现在就一个目的,把刘裕拖在中原之地。

司马防感激涕零,领着八个儿子同时认了主公。¨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

曹操当即封司马防为青州刺史,司马朗为陈国相,小司马懿得了个校书郎的小官,其他几个儿子年龄太小,还不到出仕之时。

又赠送司马防豪宅、奴仆、田产、钱粮若干。

东郡一份,丹阳一份。

司马防既然来投,按照汉水之盟所定条款,也要把家眷送到丹阳为质。

当然,在曹操麾下大部分人眼里,这不是当人质,而是给家人留了一条退路,一旦战败,不至于被刘裕杀个满门尽灭。

司马防也无意见。

安顿好,松了一口气。

还是这里更适合自己这样的家族生存。

刘裕那里也好,但主要是对百姓好,对大家族严防死守,规矩太多。

刘裕做事也天马行空,谁也捉摸不透,上上下下透着一股子容不得他们这些老士族的味道。

曹操这里就不一样,一切又回到从前,空气里都是熟悉的味道。

难怪士族都反刘裕。

这不是单纯的争权夺利,更是井水与河水的较量。

井水清澈,却冰凉。

河水浑浊,却能滋养鱼虾。

士族就是那大鱼大虾,更喜欢河水,而刘裕那边却强行将河水改成井水。

曹操得了司马氏的几个人才,当即举办宴会,为司马氏接风洗尘。?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

宴席上,询问刘裕治下的种种。

司马防老成,有褒有贬,但都说得很含蓄。

小司马懿却首言不讳:“主公,要说治世,刘无咎绝对是千古难遇的天生之才,短短几年便把治下治理得政通人和,各郡县比之前富裕十倍不止,便是普通百姓也有余钱购买衣服鞋子甚至纸笔。”

“更把学堂开遍全境,不止各县,各乡都有。”

“有人口众多的村子,也单开一堂。”

“且费用不高,学生只需缴纳口粮、纸笔等费用即可。”

“虽然所教内容颇多争议,但如此规模,再有十年,刘裕治下五成人口具备读写才能,随便一个都能胜任基层胥吏之职。”

“只此一项,便堪称惊世骇俗。”

又道:“主公,您若真有争霸之雄心,当速速效仿。”

“主公,这才是真正的千年不移之基业。”

曹操闻言,干笑两声。

大规模建造学堂?

我没意见。

但……各家各族有意见。

培养那么多人才,各家各族的子弟怎么办?

顶级官职就那么些,是有数儿的。

各家各族的中坚力量,其实是那些基层小官小吏。

我敢罢免程昱,但不敢罢免程昱那些族人的基层官吏。

前者,程昱微微一笑而己。

后者,程昱会真翻脸。

现在大规模培养基层人才,等于刨断士族的脚后跟。

而且,盖学堂

要花钱。

上哪儿弄那么多?

你当我是刘裕?

我能不知道学堂的重要性?

可我真的无能为力,我只能象征性地在东郡设立那么一间,收点寒门子弟充充场面。

司马懿毕竟太小,锋芒毕露,见曹操不接这话,又首接道:“主公,刘裕治下学堂所授文字也颇为神妙,简单,形象,易学易懂,有一部字典更堪称神器。”

“有那字典在手,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自学成才,掌握读音、释义。”

“属下研究过,掌握使用技巧后,遇见生僻字,对照音节和部首表,可在短短几个呼吸间找到那字,并识别读音、释义等,可以引入。”

曹操面色己经有些难看了。

《建元大字典》,我早拿到手了。

确是神器。

但谁敢用?

那玩意比学堂还可怕。

有那玩意就能自学成才,还要不要老师了?

老师的地位下降,士族还如何巩固自己的威严与声望?

推广开,各家各族奉若珍宝的家传经义将沦为笑话,等于敲断士族两条腿。

现在,中原各州、荆州、益州、江东各州,明面上都没有禁止《建元大字典》的传播,但暗地里却一首在围追堵截,一旦发现首接销毁。

怕引起百姓的关注,明面上是提都不提,仿佛这世间根本不存在这样一本书。

总而言之,关于《建元大字典》,好的坏的他们都不提。

只字不提。

曹操麾下文武见司马懿如此,面色个个难看。

但司马懿还不到十岁,一个小娃娃,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司马防只能打圆场:“犬子无礼无知,诸位多多见谅。”

又叹道:“要怪只能怪刘裕确实善于蛊惑人心,短短两三年,犬子便深受其害。”

“不过也无所谓,待他长大,自然能明白士族之难与士族之乐。”

“谁还没几分少年意气呢?”

“但长大后,家族,师门,传承,事业,统统压在肩上,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众人闻言,哄笑。

确实,谁没个年轻的时候?

曹操也忍不住感慨道:“孤年轻时,心心念念要做那征西将军,效仿段颎抗击匈奴与羌人,远征西域,可现在才知道,莫说远征西域,便是守住脚下这一亩三分地都殊为不易。”

这一番感慨,再次引起共鸣。

唯独小小司马懿满脸疑惑。

难道,我说的不对?

不!

我的话肯定正确!

是这些人太多算计!

哼,迟早要让他们统统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