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驱逐司马氏

曹操收到刘表和杨彪的回信,看完,哈哈大笑。`第`一\墈`书^惘\ _已¢发?布~蕞¨欣,漳*洁.

和群臣商议,确定各项细节之后,回信给杨彪和刘表,同意结盟,并愿意在汉水之畔起誓。

往来书信数次后,确定结盟日期。

六月十六。

襄阳郡。

汉水西岸,刘表、杨彪儿子杨修、曹操谋士戏志才三人在万众瞩目下,焚香祷告,立誓结盟共抗刘裕。

荆州和江东出粮出兵,曹操出人,把刘裕拖在中原,拖得越久越好。

同时,江东出丹阳郡安置曹操以及曹操麾下文武的家眷、奴仆、百姓,并封曹操为丹阳王。

曹操成为现汉一百九十年间第二个异姓王。

第一个是光武帝封的代王卢芳。

也宣告着曹操结束诸侯生涯,成为江东朝廷的臣子,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曹操也没办法。

不表面低头,便无法获得江东朝廷和刘表的信任,就只能独自面对刘裕的精兵强将。

现在这样,表面上臣服江东朝廷,实际上依然拥有绝对的权力,没人可以命令他。

人质嘛,在乎的时候很重要。

但不在乎了,也就那样。

杨彪敢拿人质威胁曹操,曹操就敢投靠刘裕,领着刘裕攻打江东。

所以,相当于三方各自让步展示诚意,以联盟对抗刘裕。^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这诚意,很足。

联盟之外的袁术也想掺和,但他手中没有多少人马,实力孱弱,谁也不肯正眼看他。

刘璋在益州,关起门来过日子,之前几次派兵出汉中进攻长安,结果连吃败仗,也就息了心思,只盼着刘裕别主动打他。

……

太行山中。

刘裕收到捕风司送来的情报,看完,也大笑。

“结盟?”

“汉水之畔?”

“别污了汉水的清白之身!”

“一群逆臣贼子狂称正统,便是再多,朕也不怕!”

“反倒是他们真怕了,要不然也不至于匆匆忙忙搞什么汉水之盟。”

笑容收敛,仔细琢磨,微微点头:“曹操这招不错,确实能把我拖在中原,一座城一座城地攻打、治理,很耗时间。”

“笨办法有笨办法的好处。”

“我竟无计可破。”

“当然,也不用破,打一城治一城,正合我意。”

“用十年时间,拿下一个稳定、富裕的中原,很划算。”

“二十年内一统天下,不慢。”

“这样的打法,统一之后没有隐患,不用再额外花费精力治理,首接走上正轨,今年打下来,明年就能收税。”

“慢有慢的好处。”

“曹操的一番谋划,真真是抛媚眼给瞎子看。_k?a.n?s_h`u,p¨u\.*c~o·m¨”

“嗯,不对,是瞌睡了送枕头,嘿嘿,差点以为他是我的人。”

给贾诩等人回信,是继续在太行山里修路。

打不通太行不出山。

洛阳?

政务?

满打满算就那么五洲之地,并州、冀州、幽州的可以首接送到山里,路途比送到洛阳更近更方便。

凉州有徐荣坐镇,也没什么大事。

司隶更不用说,赵云、张辽、贾诩、李儒、荀攸、田丰这几个人同时坐镇,简首不要太安心。

刘裕不急。

一点都不急。

寿命长着呢,还有那么多延长寿命的道具,活个一百二三十岁轻轻松松。

而且身体素质不受年龄影响。

一百二三十岁和二三十岁一样龙精虎猛。

熬也能熬死曹操、杨彪、刘表这群。

不,熬死他们没成就感,熬死他们的儿子孙子甚至重孙子才有成就感。

嘿嘿嘿,就像司马懿,硬生生熬到曹魏政权内部出现大问题。

等等,司马懿?

咋忘了这家人?

不是忘了!

而是家这人很低调,低调到平时都想不起来。

刘裕想到司马家干的种种,当即派人打探司马氏的消息。

司马氏老家在河内,就在太行山脚下。

捕风司的探子很快送来全部消息。

司马氏果然还在河内呆着,而且非常低调,全程配合他推行的一切政策,甚至主动配合,一家人关起门来低调过日子,比所有世家大族都低调。

遣散奴仆之后,低调得像个普通乡绅。

刘裕挠挠头。

有点棘手。

司马家果然有聪明人。

算了,不想那么多,首接上强度。

招招手,下令:“去河内散布流言,就说河内司马氏有谋反之心,司马八达中必出一帝王。”

“然后故意去司马氏住处打听或者监视。”

“再散布流言,说朕对司马氏起了杀心,准备诛其全族。”

“把他们吓走。”

……

河内郡。

温县。

孝敬里。

司马家。

司马氏家族人口众多,因此即便遣散奴仆,按照政策,一人十亩地的标准,家里也有三百多亩良田,依然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且有余粮余钱撑着,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当自在,和以前没多大区别,只是没有了成群结队的奴仆和佃户。

少数丫鬟、仆人、长工也是签了长约的。

在族长司马防的带领下,谢绝一切往来,闭门耕读。

当流言传入他们耳朵中,司马防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召集八个儿子议事。

还不到十岁的司马懿当即道:“父亲,这是冲着咱家来的,问题在于,是谁干的?”

“仇人?”

“陶谦?”

“还是陛下?”

“若是前两者,那都无需理会,父亲无论如何也是德高望重之人,又无犯罪之处,官司打到洛阳,咱也不怕,何况陛下以法治国,一向公平公正,不会冤屈了咱们。”

“可若是陛下……那咱们可得小心了。”

司马防点头:“不错,此事重点在于凶手是谁,但咱家己经遣散奴仆,无人可用,对外边也所知不多,怎么办?”

小司马懿也一筹莫展。

在刘裕的高压政策下,他以前学的一切谋略全无用武之地。

司马朗沉声道:“父亲,为今之计,走为上计,在这里,实在憋屈,不如去南方。”

司马防闷哼一声:“若要走,早就走了,何必等到今日?”

司马朗坚持自己的意见:“之前,您对刘裕抱有期望,认为他说世所罕见的明君,他确实是明君,可容不得我等立足,再贤明又如何?难道真要等谋反之罪扣到你我父子身上?这可是诛族之罪,一旦坐实,满门尽灭。”

“父亲,敢在刘裕治下散播流言,凶手绝对不一般,不能迟疑,要当机立断。”

“父亲,去南方吧,兖州也不错,曹孟德也贤明,现在又封了丹阳王,有我父子用武之地。”

“至于河内产业,扔也就扔了,以后赚回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