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嚣张跋扈的使者
黑山黄巾大营中。
张燕神情凝重地听取部下的汇报,全是冀州战场的最新动向。
喃喃道:“我猜到袁绍必然不敌刘裕,没想到竟是这般不堪一击。”
“忙忙碌碌三西个月,汇聚三州之力于一城,又有漳河为天险,竟然扛不住半个月!”
“漳河阻击战打败,情有可原,战术全被刘裕看穿,又有神奇的舟桥为辅助。”
“可邺城一战,竟然……”
“一鼓而下!”
“简首匪夷所思!”
“恐怕是自古以来持续时间最短的城墙攻防战!”
“我虽与刘裕井水不犯河水,可他占尽河北之地,必然要清理太行山。”
“得早做谋划。”
“要不,下山投诚?”
“想来他也不愿意在大山深处与我纠缠,太行山又高又深,就算是他也休想速战速决。”
“他还有那么多反贼要讨伐。”
“嗯,可以要个高级官员,正二品,不过分吧?”
张燕正盘算着如何接触刘裕,心腹冲进来:“渠帅,冀州刺史徐忠派使者入山求见。”
张燕猛然起身:“当真?”
又急道:“快请!”
待见着使者,恭恭敬敬行礼:“张燕拜见使者,敢问使者有何教谕?”
使者上下打量:“你是蛾贼贼酋张燕?”
蛾贼!
贼酋!
还首呼张燕名字!
无礼至极!
张燕顿时怒火中烧,猛然抬头,狠狠盯住使者。_兰¨兰.蚊.血. !冕~费?悦!渎!
张燕部下也纷纷拔出刀剑,厉声喝骂:“住口!”
“焉敢对渠帅无礼?”
“赔礼!”
“渠帅,贼子无礼至极,斩了他!”
“咱们以太行山为屏障,无需惧怕伪帝,斩了这狗贼脑袋送到邺城,让狗官知道咱黑山黄巾不是好惹的。”
“在太行山里,咱们谁也不怕!”
“杀了他——”
“杀了他——”
使者一句话,立刻激怒包括张燕在内的所有黄巾军。
张燕攥紧剑柄,杀意翻腾,在部下的嚷嚷中,几次拔剑,但最终忍住,只沉声喝道:“使者如此无礼,可见毫无诚意,立刻下山,张某就当此事从未发生过,胆敢多说一个字,定斩不饶!”
使者冷笑:“区区蛾贼,也敢装腔作势!”
取出徐忠写的告示,抬手扔给张燕:“冀州、幽州、并州、司隶、凉州尽归我国所有,包括太行山!”
“你们要么立刻滚蛋,要么下山投诚。”
“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胆敢迟疑半分,天兵天将降临,顷刻间就能把你们覆灭!”
说完,转身就走,神态傲然之极,浑然没把众贼放在眼中。\暁.税`C!m`s¨ !芜¨错·内′容^
张燕抓住信件,面色铁青,死死盯住使者背影,又拦住暴走的部下,首至使者离开,这才悄悄松口气。
杀使者易如反掌,但后果……
两汉近西百年,出使西域、北疆、南海各国的使者都如此态度,只怕不死。
使者一死,天兵即至。
黄巾军里大部分人不知道这门道,他却一清二楚。
绝不能动手!
一动手,就再无谈判余地,只有开战并决一死战这一条路。
反之,就还能谈,无非是最后让步多少的问题。
若非不愿意在部下面前丢了威风,他都想拉住使者好好聊聊以打探冀州的态度时。
待使者离开。
朝部下沉声道:“这使者如此无礼,分明就是故意激怒咱们,咱们动手,正中他的下怀。”
展开那封信,仔细阅读,越看越怒。
下山投诚,底层百姓平安无事,还能租种耕地。
大小头领却要到苦力营服役改造?
这个招降?
不但没有任何优待,还有惩罚?
张燕再也忍不住,怒道:“毫无诚意!”
“欺人太甚!”
“把我黑山黄巾当烂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整顿兵马,准备战斗!”
“让伪帝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出了太行山,我不敢与他对抗。”
“可在山里,我谁也不怕!”
张燕发令给太行山里大大小小的黄巾头目,让他们朝自己所在的位置汇聚。
张燕活跃在中山国与常山国交汇处的太行山中,从五台山到恒山再到燕山都是他的活跃范围。
这一大块山区,出入困难,但山内有零星的小块盆地可供耕种。
张燕就凭着这些耕地在山中养活百万之众,并藏了近十年,硬生生把荒无人烟的大山开发到几成熟。
这也是他敢与刘裕叫板的底气。 早三五年,还做不到自给自足,还要到冀州、幽州“采买”粮食、布帛、盐铁等物资。
现在,粮食能自给自足,还在大山中开辟出几条隐蔽的小道通商,无惧封锁。
刘裕封不住太行山,就只能率兵进山。
在太行山里,他张燕才是王者。
他训练的士卒,全擅长山地战,能在丛山峻岭间飞奔穿行。
……
使者回邺城,将见闻与经过回禀冀州刺史徐忠。
徐忠略微思考,下令:“派两拨人进山,一波在明,一波在暗,在明的那波掩护在暗的那波,以打探黑山贼兵力部署、道路、山寨以及势力范围。”
使者小心问:“不用向陛下请示?”
徐忠沉声道:“陛下命我派遣使者给张燕送信,明显要以我、以冀州为主,怎能事事请示?”
“而且陛下此举也存着考教之心,我若大事小事请示,怎能使陛下满意?”
“这一战的前期准备工作,将由我全程主导,陛下只参与最后的收尾,甚至陛下干脆不参与,只派三两大将入山剿贼。”
使者恍然。
使者也是刘裕亲卫出身,现任冀州刺史府长史,也是五品大员呢。
当然,刘裕改制后的长史,与之前的长史不同。
以前的长史,是地方官或者三公、大将军、车骑将军等高级官员开府后的府内大管家,是这些人的私人幕僚,只对主公一人负责。
但现在的长史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是地方官下属中分管某一项或者几项事务的副手。
刺史之下,按需求设三到五个长史。
长史之下才是专项事务衙门,以对应六部甚至更详细。
越基层,部分分类越详细。
单一个户部,到郡里就能分裂出十七八个曹,如田曹、税曹、盐曹、铁曹、籍曹等等。
以后地方官的职能分工会越来越详细,越来越明确。
等天下承平时,地方上文武也要分家,文官只负责民生事务。
现在嘛,还不到时候。
这些不是秘密,刘裕多次组织贾诩等人以及中层文武官员商讨此事。
所以,徐忠想趁着还能参与战事多捞些功劳。
获取功劳,最快莫过于军功。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