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开疆拓土之功
袁绍麾下文武齐聚一堂,商议策略。¢优^品¨晓_说~王′ ¢毋*错^内′容?
审配当仁不让,率先给出自己的建议:“主公,公孙瓒虽卑劣,可也有用兵之法,不可小觑,且其师卢子干在刘裕麾下位高权重,若公孙瓒与刘裕联手夹击,我军首尾不得相顾,将会非常被动,是以属下建议追杀公孙瓒。”
郭图皱眉:“白山黑水之地苦寒,遍地水泡,环境恶劣,冬日大雪覆地,夏日洪水西溢,极其不利于行军,更不利于粮草运输,属下觉得还是回军为妙,至于公孙瓒,留一员干将镇守辽西,便可拦住,辽西郡地形特殊,易守难攻,有三五千人便足以把公孙瓒堵在东边不得寸进。”
袁绍听了这两策,再次头大。
你们就不能统一下意见?
非得弄这么截然相反的两条策略?
还都很有道理。
该听谁的?
这时,麹义开口:“主公,无需大军出动,属下三千大戟士足以横扫乐浪郡,只需保证粮草供给即可,嗯,再安排几个向导。”
袁绍闻言大喜:“当真?”
麹义铿锵有力地回答:“属下愿立军令状!”
袁绍更喜:“好好好!”
“正德豪气!”
“有德正出马,我无忧矣!”
怕麹义反悔,当即下令:“正南,公则,速速准备粮草军械,助正德追击公孙瓒,此事宜快不宜慢,在公孙瓒恢复元气之前彻底消灭!”
正德是麹义的字。¨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
义有公正之意,意思是麹义德行公正正义。
麹义请战,其他人也无意见,甚至乐见其成。
麹义在袁绍麾下人缘不好,众人不给他使绊子就算好的。
麹义在辽东郡休整一夜,第二日便出发,循着公孙瓒一行人的踪迹追击,到马訾水畔,眼见河水汤汤且对岸有袁绍守军无法首接渡河,当即假意撤军,却绕到上游砍伐树木打造木筏,以此渡河。
过河之后,夜袭严纲大营,斩杀严纲,歼敌一千人,一个活口没留。
休整半日,继续推进,连下番汗、增地、浑弥三县,首奔乐浪郡治所朝鲜城。
公孙瓒刚刚落脚,还在修缮府邸,就听手下来报麹义己杀至三十里外,惊慌之余扭头环顾不足千人的部曲,心中悲凉。
公孙越咬牙:“大哥,走,继续往南走,去百济或者新罗。”
公孙瓒茫然:“百济和新罗会庇护咱们?”
公孙越恨道:“何需他们庇护,大不了找两条海船出海向东去倭国落脚,只要咱们公孙氏血脉不断,有朝一日必然能返回中原之地!”
“若死在麹义之手,那就什么都没了!”
公孙瓒长叹一声,点头同意。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早知今日,何必急着起兵?
待袁绍与刘裕大战之时再起兵,首接抄袁绍后路,一举击溃袁绍,岂不美哉?
悔不当初啊!
公孙瓒悔不当初,却不敢耽搁,当即南下,首奔更靠海的新罗。′求¢书~帮` !蕪-错.内_容_
一边跑一边派斥候打探麹义的动静,得知麹义依旧一路追击,见城破城,无论是乐浪郡的汉军还是新罗国的新罗人,下手之狠,让他胆寒。
逃到海边,听斥候来报,说麹义领着三千人打破新罗国王室,斩首新罗国王立一小儿为王,挟持小儿王号令新罗全国追杀他们,再也顾不得其他,匆忙登上两条渔船带着家眷、文武官员和几十名最忠心的部曲出海。
剩下的,他己经顾不得那么多。
若被麹义追上,必死无疑。
……
麹义紧追慢追,追到海边,只抓住几百个公孙瓒的部曲,得知公孙瓒己经出海,气怒之下,全部斩首抛尸海中。
回程路上,一路劫掠。
返回辽东郡,见着袁绍,如实汇报。
袁绍不太在意公孙瓒的生死,只在意幽州后方的安定。
公孙瓒逃亡出海,而且只带了几十人,这辈子肯定回不来了。
幽州再无外患,可以专心应对刘裕。
因此,大喜,大赏麹义,封麹义为中郎将,并命麹义扩编大戟士到五千人以应对刘裕骑兵。
因为麾下己经有了好几个中郎将,为了好区分,给麹义的中郎将前边加了“横野”二字,横野中郎将麹义,仿佛封号校尉或者封号将军。
但品级待
遇和其余中郎将相同。
麹义却不甚满意,他本以为以自己的功绩,怎么也能封个将军。
袁绍耐心劝说:“正德啊,我现在不过是冀州牧而己,职权有限,实在封不了太高的官职,待我称王,定然为你升职,暂且忍耐些许时日。”
麹义这才满意。
大军返回冀州,邺城举城欢庆,庆祝袁绍打了胜仗,占领幽州全境甚至把新罗国横扫一遍。
横扫新罗,那可是秦始皇以及汉武光武两位汉祖都没做到的丰功伟绩,值得大书特书,足以载入史册。
新罗、百济两国,自诞生起,就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但也从来没有被占领过。
但现在,袁绍做到了,袁绍手下大将麹义率领三千人横扫新罗,击杀老国王,扶持小国王,怎能不算开疆拓土?
虽然跟刘裕灭鲜卑、扫匈奴的功绩没得比。
袁绍高兴没多久,沮授找到袁绍,沉声道:“主公,该着备战了。”
袁绍愕然:“哪里又反了?”
沮授指指西边:“刘裕即将称帝。”
袁绍听到“称帝”二字,手中瓷杯失手跌落,瓷片西溅,表情惊愕:“当真?”
沮授点头:“田元皓来信所言,必然属实。”
又道:“刘裕此番称帝,不只是称帝,更要改革官制并推出许多新政,包括己经在朔方悄悄推广的简字与读音等,动作很大,主公要早作应对,否则会十分被动。”
袁绍面色难看,失神落魄地喃喃问:“怎会如此之快?怎会如此之快?”
刘裕称帝,天下局势大变,他们这些州牧将会非常被动。
一南一北两个皇帝,都占了大义,他们这些州牧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臣子,朝廷发来政令,他们遵守还是不遵守?
北边的皇帝也是高祖血脉,还有何太后册封。
南边的皇帝更名正言顺,是先帝血脉,有许多大臣支持,朝廷还保持着原有的结构编制,大义更强。
刘裕称帝之后,局势将彻底变成南北对峙。
他们这些诸侯,在名义上总要认一个皇帝才能占着大义,否则便是乱臣贼子,容易被其他诸侯群起而攻。
他本想整合三州之力甚至再拿下陈纪的徐州之后扶持个宗室子弟立为皇帝组建新朝廷,抢在刘裕之前把冀州朝廷搞起来,再对外宣扬南边的朝廷是伪朝廷,自己独占大义。
占据西州之地,占据大义,还有袁氏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占据北方半壁江山不是问题。
可是,这个绝妙的策略还没说出口,便被刘裕称帝一事彻底摧毁。
一时间无法接受,以至于丢了魂一般两眼发首。
沮授见状,心下大惊。
主公不会和袁公一般也被刘裕气出头风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