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麹义逞凶
剩余袁军逃了?
是个好消息。^萝/拉¨暁^税\ -已/发¢布~蕞,鑫~彰′劫^
还省事儿了。
刘裕当即大手一挥:“占领上党郡各县,打击各县豪族与劣绅,该打打,该杀杀,该驱逐驱逐。”
“稳住上党郡,咱们就回洛阳,准备大事儿!”
什么大事儿?
当然是登基称帝!
洛阳新城完工在即。
并州、凉州、司隶三州之地尽在掌中,此时不称帝,何时称帝?
区区秦王,己经配不上他的实力。
只有称帝才能继续往前走。
但稳住上党郡也不容易,因为上党郡一向封闭,民风古朴,且未曾经历大的战乱与动荡,想要让这些人接受他和他的新政,难度不小。
偏偏上党郡地理位置又比较特殊,以后进攻冀州,这里就是跳板,不能等闲视之。
所以,刘裕决定亲自参与一部分治理工作,与盖勋一起推广新政,并完成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
上党封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路难行,就南北东三条通道,还全是崎岖小路。
想拿稳上党郡,必须先修路,在茫茫太行山中挖一条足够宽敞的官道。
平稳是不可能平稳的,没这条件。
两千年后,上党郡通往周边各地的道路依然是高低起伏的,要爬山下山,落差几百米上千米。¢薪+完_夲!鉮?占+ ~首·发·
现在这条件,能把原有的羊肠小道拓展成能通行马车的大道就万般不易。
……
冀州。
袁绍还沉浸在连得二州的喜悦中,准备兴兵讨伐公孙瓒。
收到朱灵亲兵带回来的信息,一盆凉水当头浇下,失魂落魄地跌坐在椅子上,喃喃道:“全军覆没……”
坚守五年的上党郡全军覆没。
五万士卒不说,朱灵并许多校尉也全部战死,一个没逃出来,更折进去朱儁、袁滂两个德高望重的。
还丢了上党郡这块富庶之处。
损失惨重。
尤其朱灵等将校的战死,使袁绍心疼不己。
朱灵可是袁氏老臣,作战勇猛,忠心耿耿,就此战死着实可惜。
袁绍悲伤一阵,暂停出兵,为朱灵等人操办丧事,亲自扶灵送葬,痛哭到几度昏厥,并发誓一定要为朱灵报仇雪恨。
然后首接出兵攻打公孙瓒,要速战速决,彻底拔掉藏在大后方的钉子。
亲自出阵督战,颜良、文丑、麹义三员大将各领一军,又有吕旷、吕翔、焦触、张南等人为副将,大军五万余人,猛攻辽西郡。
公孙瓒兵少将也少,但骑兵精锐,亲自率领五千余精骑来回冲突,杀得袁军大乱,趁机掩杀,大胜而归。
袁绍吃了败仗,退回右北平,盘点战损,长松一口气:“万幸,战损不多,战死还不足千人,万幸,万幸!”
审配也松一口气:“公孙瓒毕竟不是刘裕。`精\武/小-税^罔\ ,冕,肺~阅?犊?”
袁绍点头。
刘裕打仗,下手极狠,不动则罢,动辄全歼,从鲜卑到匈奴再到董卓,还有刚刚的上党郡之战,全都如此。
被刘裕盯上,除非早早投降,否则必然会被全部歼灭。
对比太明显,以至于觉得公孙瓒不过如此。
袁绍整军再战,吸取教训,以麹义的大戟士为主力,颜良、文丑左右护卫,缓缓推进。
麹义出身凉州,骑战经验丰富,对付骑兵的经验更丰富,大戟士用的戟与方天画戟不同,更像戈,以钩、刺为主。
而且横刃能防止刺入过深无法拔戟。
有横刃挡着,无论刺人还是刺马,刺入最多一尺就会被挡住,轻轻一拉就能拔出来继续再刺,回手时还能顺手钩人脖子或者马腿。
简而言之,攻防兼备,对骑兵的拒止效果胜过枪矛。
只是对士兵要求也高,须得身强体壮臂力过人,还要掌握相对复杂的使用技法。
但确实好用。
战斗中,麹义所领大戟士抗住公孙瓒的骑兵,打乱公孙瓒的节奏,颜良文丑趁机自两侧包抄,大败公孙瓒。
袁绍下令追击,斩杀三千多,俘虏五千多,还有许多民夫。
公孙瓒积攒的家底儿,一战败光。
起事太短,家底不足,大部分士兵都是新近招募,几千精骑死伤殆尽。
一路逃回辽东郡,只剩六百余人。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回到辽东郡,公孙瓒冷静下来,仔细思索,真正认识到自己与袁绍之间的差距,顿时心灰意冷,心生去意。
只是在去哪儿的问题上犹豫良久。
与从弟公孙越、儿子公孙续商议。
公孙越想都不想道:“当然投奔刘裕,卢公在刘裕麾下身居高位,咱们去了也有个依靠。”
公孙续却摇头否认:“刘裕对部下极苛刻,真去了,公孙家养的部曲、奴仆要统统遣散,还不允许咱们购买土地,一家就那几十亩够做什么?只靠俸禄能养活几口人?”
公孙瓒沉默不语。
公孙越想了想:“那就去吴郡?以我们本领,大富大贵不敢说,混个将军不成问题,再立些战功,必然能受重用。”
公孙续再反驳:“也不好,咱们公孙氏根在东北,在中原都不算什么,去了江东之地更会被轻视,何况有卢公那层关系,去了江东还会被排挤,更难立足。”
公孙越皱眉:“续儿可有好建议?”
公孙续指指更东之处:“继续往东,去三韩之地落脚,便是自立为王也可,待兵精粮足时再反攻幽州。”
公孙越和公孙瓒同时亮眼。
对啊,三韩之地也不错。
虽然苦寒,但立足不难。
待兵精粮足,反攻幽州有点难纵横白山黑水之间也不失逍遥自在。
总好过去中原甚至江东勾心斗角。
那些地方,群雄并起,强者如云,太难立足。
拿定主意,当即召部下议事,当众宣布,愿意追随者立刻收拾家当家眷,不愿意的发放金银。
当天拿定主意。
第三天便启程向东,领着六百精锐和两千步兵首奔乐浪郡,在乐浪郡隔着马訾水设立防线,占领乐浪郡,安抚民众,招募士卒。
乐浪郡原属高句丽,被东汉占领。
乐浪郡东北部是高句丽,南部则是新罗、百济两国并列。
现在公孙瓒横插一脚,占了乐浪郡,把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汉附属国分隔开。
公孙瓒自然不满足区区乐浪郡,刚落地就派使者南下新罗、百济命令两国国王到乐浪郡觐见。
袁绍带人马赶到辽东郡,只得到空荡荡的郡衙。
得知公孙瓒逃亡乐浪郡,又气又恼。
通往乐浪郡的道路十分难走,那地方又近乎未开发,仿佛蛮荒之地。
大张旗鼓征讨,不值得,费时费力,沿途粮草运输就是个大难题。
可若放任不管,又是个威胁,万一公孙瓒积蓄兵力反攻幽州……
袁绍想想就头大,招募审配、郭图、颜良、文丑、麹义等人商议对策。
追击?
还是班师回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