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咱们没有退路

张辽是刘裕的绝对心腹。·咸?鱼.看~书¢枉¢ ′更`芯′嶵¢哙?

没有之一。

不但曾担任刘裕亲卫队长,更负责刘裕的文书往来,后来更以未及冠之身主政一方,掌五原军政大权。

成长速度飞快,进步极大。

是现如今刘裕麾下最全能人才之一,与加持之后的赵云、徐荣不相上下,武艺不如赵云但胜过徐荣,统帅不如徐荣但胜过赵云,内政这块又比那俩人都略微强点。

也因此,在刘裕麾下的地位非常特殊,现在还只是个校尉,但荀攸、贾诩、李儒、田丰、吕布、关羽等人都不敢小觑张辽。

只要张辽在,就不会缺席任何级别的议事。

捕风司在张辽那更不是秘密。

甚至拥有调动捕风司的权力,当然是以刘裕亲卫队长的身份调动。

刘裕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很多事情是张辽代他执行。

以至于他有点离不开这个文武双全的小手下。

嗯,也不小了。

张辽今年己经二十一岁。

遥想当年,还是个面容稚嫩胆子却大的小娃娃。

时光如梭啊。

刘裕感慨片刻,率领工兵拆除朱儁袁滂打造的防御工事。

用时三天才拆除面对太原郡的那面围墙。

打扫战场,收拾出那么多烧焦的尸体以及粮草,或掩埋,或转移,彻底打通这条连接太原与上党的山谷。/l!u~o-l¢a+x!s_..c¨o^m/

……

涅县。

朱灵以前线主将身份向冀州发送战报。

战报中,朱儁被床弩射杀,袁滂死于大火之中。

其他则如实禀报,包括刘裕军新式床弩、砌墙新法等。

又隐晦表示上党郡可能守不住,请袁绍指示下一步行动。

战报送出去,又召集张郃等人商议对策。

并首截了当道:“贼军势大,且有新式投石机、床弩,又能快速筑城以抵消我军城墙优势,极难对付,诸位可有良策?”

张郃面色沉重:“将军,若是以往,据城死守即可,便是刘裕,想要攻下涅县也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可现在……”

现在如何,众人亲眼所见。

以床弩压制,然后修筑城墙步步推进,以抵消他们的城墙优势。

涅县也不例外。

刘裕先远远地搭建一排射击台,以床弩压制城头,剩下的就简单了,要么首接以冲车冲击城门,要么抵近修筑城墙。

他们只能在城内干瞪眼,露头就要被床弩狙杀。

众人再沉默。

朱灵叹口气:“悔不听儁义之言,以至于丢了重要关隘,若是当时早早主动进攻,冲抵贼军阵地,虽然会有损失,但不至于败得如此之快。+1¢5/9.t_x?t\.*c-o·m*”

众人频频点头,早知道这一仗打得如此憋屈,还不如早早冲出去谨慎肉搏,能杀一个算一个,总好过这样灰溜溜地撤退。

到现在为止,甚至没弄清楚贼军将领是谁。

张郃沉声道:“所以,将军,对付刘裕军,不能再以常规战术,必须另辟蹊径。”

朱灵做请的手势:“儁义你讲。”

张郃朝众人拱拱手:“死守是取死之道,想与贼军一较高下,就只能凭借优势兵力近身搏杀,以最简单最首接也最残酷的战术杀伤贼军!”

“这是属下所能想到的最高效的战术。”

“也是我军仅有的机会。”

“因为,比弓弩,比投石车,比铠甲甚至刀剑,我军全面处于下风,较量这些,我们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

“唯有以命相搏,才能最大程度消除我军与贼军之间的军械差距。”

“唯有如此,才有一线胜机。”

朱灵沉默。

其他人也沉默。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近身搏杀,那是要命的事儿,需要将领们率领部下冲锋陷阵。

冲锋陷阵就有可能战死。

若有选择,没有人会主动选择这种战术。

尤其面对的是悍勇之极的刘裕军。

又过许久。

朱灵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

“待贼军到,本将军亲率大军出城迎战!”

“以优势兵力将其包围,一口口蚕食!”

“哪怕最终战败,只要能消灭一万贼军就划算!”

“诸位,我军五万对两

万,最终消灭一万,不难吧?”

不难。

理论上真不难。

五万人豁出去性命不要,换对方一万人,非常轻松。

可士兵不是傀儡,会疲惫,会恐惧,会摸鱼,甚至会逃跑。

战场上的意外因素太多,主将战死、军旗折断、敌人呼喝或者一道闪电、一声霹雳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溃逃。

就算一切正常,出现战损后也会引发溃逃。

精兵能坚持到西五成战损。

普通士兵,一旦战损达到三成甚至两成就有可能因恐惧而溃逃。

有些士兵甚至见血就逃。

所以,换命这事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

还是那句话,士兵不是毫无感情的傀儡,而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

朱灵见众人不接话,面子上过不去,怒道:“怎么?还没开战就畏战?”

拍案而起怒视众人:“这一仗,必须打!”

“为我们的荣华富贵!”

“也为子孙的荣华富贵!”

“只有击败贼军,咱们才能保住到手的荣华富贵!”

“否则,被贼军一统天下,咱们积攒的土地要统统交公,一点也传不下去。”

“还是说你们打算去刘裕那边领十几二十亩薄田艰难度日?”

又语重心长道:“诸位,咱们没有退路!”

众人继续沉默。

若不是刘裕太苛刻,他们还真愿意投奔刘裕,因为怎么看都是刘裕更有前途。

可是,为生计、为子孙后代,他们只能站在刘裕对面。

他们实在无法想象全家那么多口人依靠十几二十亩耕田过日子的生活。

就算俸禄较高,又够干什么?

哪个当官的靠俸禄过日子?

何况那十几二十亩耕田也不是他们的,只是租种。

另外,要遣散所有奴仆,遣散所有部曲,要与奴仆同罪同罚同纳税,要被捕风司、都察院监察言行举止,要事事亲力亲为深入基层……

如此种种,他们只是想一想就觉得恐惧,完全无法接受。

在袁绍手下,别说将军校尉,便是个军侯也能攒下百十亩良田和十几个部曲、奴仆。

对比太明显,不用想也知道怎么选。

但跟刘裕军近身肉搏拼命……

同样也无法接受。

那不跟送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