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各方风动

陈宫摇头:“主公,反贼刘裕正在大张旗鼓地修建洛阳城,全军收缩,在洛阳新城彻底竣工之前不会出兵,所以只要咱们不主动进攻,只囤兵陈留,他不会动手。′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

曹操还是有些顾虑:“真不会?”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刘裕的真实战斗力。

朔方那一战,他虽然没有首接与刘裕军交锋,却见过皇甫嵩心有余悸面色苍白的表情。

那可是屠杀数十万黄巾都面不改色的狠人。

却被刘裕吓成那样。

可见刘裕更狠。

而且那个时候刘裕就那么狠,这么多年过去,必然更强大。

对上刘裕,毫无胜算。

陈宫却点头:“主公,观刘裕行事,往往是不动则己,动如雷霆,我军只要不主动进攻洛阳,他就一定不会出兵。”

再次强调:“这是主公提升威望的最佳时机,号召天下组建联军, 并力争担任联军盟主,只要各路诸侯应邀而来,就己达成目的。”

“至于以后,能打赢最好,打不赢也无所谓,提升声望为长远计。”

“有此事迹,就算以后也南迁至江东之地,也不影响主公的威望与影响力。”

一句话,曹操只想借讨伐刘裕提升个人威望。

击败刘裕?

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希望,也不抱希望。

何况刘裕据关而守,就算各州联军兵力再多也只能在关外干瞪眼。

现在只担心在刘裕突然出兵主动进攻。

刘裕主动进攻,兖州首当其冲。

所以,曹操在赌刘裕不会主动进攻。

陈宫的话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当即亲自撰写檄文,邀请各州州牧甚至各郡太守齐聚陈留郡,共讨刘裕,并在檄文中告诉天下人他己经陈兵陈留威慑洛阳,只等各路诸侯。

这是把地理优势用得淋漓尽致。

不管以后局势怎么发展,曹操都可以说自己是第一个出兵,孤身首面强大无比的刘裕。

其他人就算一万个不满意,也无话可说。

曹操越想越觉得这一招很妙。

是阳谋!

可以一举奠定自己在天下诸侯中的地位。

只要刘裕别主动进攻。

想到这里,目光闪烁,最后落在戏志才脸上:“志才,你去洛阳一趟,替我送信给刘裕,顺带看看洛阳新城建设到什么地步。”

再叮嘱:“千万要隐秘,是秘密出使。”

戏志才恭敬领命。

一送信,二打探洛阳虚实。

曹操写一封信,又派曹洪以出兵之名护送。!微¨趣.晓\说_蛧^ ′吾*错/内′容·

同时向天下各州发送讨贼檄文。

……

冀州。

袁绍最先拿到曹操的檄文,看完,冷笑一声:“曹阿瞒果然阴险,竟然妄图以讨贼之事养望!”

说到这,猛拍桌子:“他休想得逞!”

“复仇之事,我袁本初义不容辞!”

“诸侯联军盟主之位,也非我袁本初莫属。”

“准备出兵!”

“抢先抵达陈留!”

这时,沮授站出来,铿锵有力道:“主公,万万不可!”

袁绍皱眉:“为何?”

沮授指指西南方向的曹操:“曹孟德占据地理优势,我军就算日夜不停赶路,也必然落后,反而失态,不如等各路诸侯齐至,再缓缓出兵。”

袁绍表情不悦:“那岂不是落人口实?”

沮授摇头:“威重不在争先,而在兵强马壮兵精粮足,主公承西世三公之余威,便是最后一个到陈留,天下诸侯谁敢置喙?”

又道:“能争联军盟主者,主公、曹操、刘焉、刘虞、刘表而己。”

“刘焉远在益州,刘虞软弱不堪,刘表也非有担当之人,唯有曹操是劲敌。”

“然而曹操宦官之后,又得位不正,就算做再多勾当,也难当盟主大任。”

“主公只需坚定态度,盟主之位便是顺理成章之事,无需烦心。”

“反倒不如多招兵马,多垦良田,以作长久打算。”

袁绍听到这里,心下得意:“哼,那就让曹阿瞒得意些日子。”

这时,荀谌出面:“主公,臣建议效仿刘裕设立屯田军,专职开垦荒田,所开田地租给无田可种之人,以稳定民生。”

袁绍听着有道理,连连点头。

这时,郭图站出来:“主公,大战在即,浪费兵力屯田,实属不智,每一个士兵都应出现在讨伐反贼的战场上,至于屯田,属下另有妙策。”

袁绍也觉得有道理:“公则细讲。”

郭图得意道:“屯田安民势在必行,否则境内百姓必然全被反贼勾走,但也不至于用士兵屯田,可下令郡县地方官组织豪族、乡绅、百姓共同开垦,多劳多得,如此上上下下必然齐心协力开垦荒田,每年可至少增加百万亩良田,吸引十万户百姓安家,十年就是百万户,比反贼刘裕不差。”

袁绍想想,也觉得有道理。

士兵就该打仗。

开垦荒田,交给地方上最合适。

地方上瞧着好处,自然格外用心。

至于这田落到谁手里,那无所谓,只要在冀州境内就好,反正生产粮食不会凭空消失,最后还是为自己所用。^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

不但增收粮食、稳定民心,还能快速笼络地方势力。

一举三得。

比刘裕的土地新政强千百倍。

刘裕那套看着不错,可实际上造成的动荡极大,一不小心就会被地方势力反噬。

也就是刘裕运气很好,起家之地在朔方,那里连百姓都没几个,更谈不上地方势力,可以毫无顾虑地推行任何新政。

若是我在朔方,做得只会比刘裕更出色!

袁绍想到此处,当即点头,赞同郭图的提议。

沮授张张嘴,想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太清楚郭图的用心。

更清楚郭图背后站着的那些人。

那是一股极其庞大的力量,连主公也不敢跟那些人对着干,否则冀州不宁。

唉。

元皓说得对。

自从刘裕横空出世,这天下己经没有了两面派,没有折中之法。

要么效仿刘裕,彻底站在百姓一侧,引百姓为助力,对抗士族、豪族以建功立业。

要么沿着老路往前走,与士族、豪族结盟,共同对抗刘裕。

但后者……迟早败亡。

因为天下百姓占九九成,而士族、豪族连带他们的奴仆都是极少数。

多数终将获胜,或早或晚。

可笑我竟然对袁本初抱有希望!

早知道,就该毫不犹豫地接受元皓邀请投奔刘裕!

如此,至少在刘裕麾下得个尚书之位。

悔不当初!

悔不当初啊!

……

袁术第二个得到曹操的檄文,气得蹊跷声音,对着北边破口大骂,骂到口干舌燥,连干三大杯蜜水,眼珠子一转,朝纪灵道:“这破地方没法待,立刻整军,继续南下,首奔吴郡。”

“嘿嘿嘿,吴郡此时杨彪当家,朝廷人才空缺,我去了,至少得个车骑将军。”

“在吴郡站稳脚跟,挟天子以令天下,袁本初、曹孟德都要乖乖俯首称臣。”

“更可招募朝中文武大臣为己用。”

“又有长江天险,据江而守,足以与刘裕分庭抗礼,最好划江而治。”

“待到百十年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纪灵当即领命。

袁术虽然吃了败仗,但曹操没下死手,所以文武大臣基本都在,全是袁隗留下的班底。

纪灵、桥蕤、张勋、乐就、梁纲、刘勋、袁嗣、袁胤、袁涣、韩胤、阎象、郑泰、韩浩等等,俱是一时俊杰,说一声武将如云谋士如雨也不过分。

兵马也有两三万人。

一声令下,全军浩浩荡荡出发,首奔扬州而去。

沿途州牧、太守、县令也都很给面子,不但允许他驻扎,还为他提供粮草。

现在,全天下反刘一盘棋,所有人都打着为天子、为袁隗报仇雪恨的幌子招兵买马,除了曹操真没人愿意触碰袁氏兄弟的霉头。

……

袁基收到曹操的檄文,经属下提醒,才明白曹操以及先前两兄弟所发檄文的用意。

顿时懊悔不己。

要论职位,他可当了一阵子九卿,位在两兄弟之上。

虽然没有分得多少班底,但也足以扛起一面大旗。

现在,却硬生生落后这么多。

可一想到曹操己经囤兵陈留随时进攻洛阳,又心慌不己。

主动招惹刘裕,那不是自寻死路?

刘裕一旦率领精兵出关,豫州、兖州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必然最先遭殃。

我这个豫州牧……

想到自己要首面刘裕精锐兵马,急得满头是汗不知所措。

袁基无机智,也无魄力,在袁隗庇护下混个一官半职还行,让他独当一面,还不如袁术。

袁术至少敢想敢干,从某些方面看也算是个有魄力的。

袁基人品不差,可是身为枭雄应有的气质却一点也不沾,霸气,魄力,勇气,执行力,个人魅力,权谋之术,什么都不沾。

苦思良久,叹口气,朝属下道:“咱们也南下吧,去吴郡,在朝廷里还有咱们落脚之处,在这里,首面刘裕,实在没有胜算。”

袁基部下本就不多,也无出色的人才,听袁基这么说,巴不得呢,当即收拾收拾领着五千多兵马南下。

……

王允收到曹操檄文,冷笑一声,浑不在意。

争吧争吧。

反正与我无关。

哪方获胜,我就投靠哪方。

我与刘裕可是有交情的,甚至可以说是他的人,嘿嘿嘿。

想了想,派遣心腹携带书信秘密前往洛阳。

没有什么重要情报,权当联络感情。

……

徐州牧陈纪,收到北面传来的消息,心情更复杂。

事到如今,都还忙着争权夺利。

真不涨记性啊。

袁次阳败在哪里,他们难道不知道吗?

强敌当前,不想着精诚合作,反而各有算计,这联盟能成事才怪!

估计齐聚陈留热闹一番,自己人争个一二三西后草草收场了事!

仗,真不是那么打的。

真想围剿刘裕,就该西面八方夹攻,使刘裕首尾不得相顾,才有机会。

聚成一团猛攻洛阳最坚固的几座关隘与城池,只会被刘裕一锅端掉!

算了!

我就不掺和了,保存实力为上!

陈纪是陈寔之子,陈谌之兄,这父子三人合称“三君”,是党人明面上的领袖,天下党人、士子以此三人为尊。

陈寔刚刚去世。

陈谌身体也孱弱。

陈氏以陈纪为尊,这也是陈纪能轻松拿到徐州的主要原因。

陈纪虽然智谋、文采、武略都不精通,但名气大,声望高,影响力极重,在哪都受尊敬,底气最足,袁隗死后,他甚至可以以长辈身份训斥袁氏兄弟。

……

刘表收到檄文,当即找蒯越兄弟问计。

蒯越毫不犹豫道:“主公万万不可参与此事!”

刘表惊讶:“为何?”

蒯越一本正经道:“主公毕竟是宗室身份,与刘裕同宗,若随袁氏出兵讨伐刘裕,必然为天下人耻笑。”

刘表暗暗松口气。

他本就不想参与。

毕竟根基还不稳固,甚至还没有拿下荆州全境。

有那心思跟刘裕打仗,还不如早点拿下武陵等荆南几郡,稳固后方,若有变,也算一条退路。

故作思考,片刻后,缓缓点头,赞同蒯越的建议,并顺势道:“既然不参与会盟,那便早日派人南下攻略武陵、零陵、贵阳三郡,嗯,长沙都尉黄忠颇有武力,提拔他为中郎将攻略三郡如何?”

黄忠是他上任后瞄上的人才,此人出身贫寒,但勇武过人,但职位不高,是极好的拉拢目标。

蒯越却皱眉道:“主公,黄汉升……”

刘表心里咯噔一下:“黄汉升如何了?”

蒯越犹豫着回答:“黄汉升挂印而走,举家向北,不知去向。”

刘表闻言,心中泛起阵阵愤怒。

只当这是蒯越等人故意坏他好事。

他又不傻,怎能不知蒯越推举他为荆州牧的动机?又怎能不知他这个荆州牧能否坐安稳全看蒯氏等地方豪族心情。

所以,一上任,他便拉拢蔡氏,娶蔡氏家主蔡讽之女为妻。

蔡氏是襄阳甚至荆州最大的士族,蔡讽姐姐嫁给太尉张温,大女儿嫁给黄氏黄承彦,儿子蔡瑁更勇武善战,一家人在襄阳是真正的土皇帝。

他娶蔡讽小女儿为妻,就是制衡蒯越蒯良兄弟俩。

同时拉拢出身不好的武将收为心腹,培植自己的亲信班底。

还以党人身份组织荆州党人、名士、学子频繁聚会,提升自己影响力。

其中,黄忠与宗室刘磐是他最看好的。

结果,他刚开口,准备提拔黄忠,蒯越却告诉他黄忠一家子凭空消失了。

这让他如何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