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天命人在此

刘裕舒服地眯着眼睛,一动不想动,一句话不想说。`我.地*书·城+ *蕞*辛!蟑′劫+埂`辛-快~

听到小娇妻的话,也依旧慵懒,心跳节奏都没有丝毫变化,只半梦半醒地“嗯”了一声,首接承认。

蔡琰睁开水灵灵的杏核眼,转头,忽闪着细密的睫毛盯着刘裕:“我能看穿,别人也能看穿,你不害怕?”

刘裕搂住小娇妻的小脑壳摁到怀里,随口答道:“我都自领骠骑将军并州刺史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传出去,对你名声有损。”

“不会。”

“真不会?”

“嗯,政治上的事儿,真假不重要,血脉不重要,手里的兵马钱粮最重要,我大军压境时,自有许许多多宗室、史官、礼官努力证明我是真的。”

蔡琰听到这话,眨眨眼,若有所思地点头:“原来如此。”

又伸出细嫩软滑的手臂缠住刘裕的脖子:“那么,夫君,这琴和宝物从何而来?别跟妾身说是从鲜卑人王庭缴获的。”

刘裕也顺手搂住小娇妻的后背,美美地吸了一口:“你猜猜。”

“妾身看了,不是凡间之物。”

“哦?”

“别的事物,妾身不懂,但琴,妾身与爹爹都是行家,那架凤鸣做工之精致,绝非人力可为,通体浑然天成不见丝毫瑕疵,用鬼斧神工来形容都不夸张,材质也不是妾身熟知的任何一种木料,像木料但不是木料,却又比任何一种木料更适合做琴。,k-a·n¢s`h¨u`l¢a!o\.*c¨o\m~”

“然后呢?”

“总而言之,夫君你绝非凡人。”

“真不愧是我刘裕一眼相中的大才女,有眼光。”

“夫君你当真不是凡人?”

“悄悄跟你讲,不许告诉任何人。”

“妾身发誓!”

“我受天命降生,专为拯救大汉社稷。”

“天,天命?”

“可以称之为天命人,上一个天命人是世祖,想当初,世祖被王莽大军围困昆阳,危机时刻,天降陨石助世祖大败王莽二兴炎汉,一百八十年过去,大汉又到生死存亡之际,第三个天命人承天命降生,要逆大势而行,完成三兴炎汉的无上伟业。”

蔡琰听到这,再眨眨眼,一时间无法反驳

世祖受困昆阳,天降陨石,大败王莽西十万大军,这是事实。

难道,夫君真是天命人?

想了想,再问:“可是,这跟琴有什么关系?”

刘裕一本正经道:“因为三兴炎汉的难度极高,这是一个英雄辈出豪杰遍地的时代,赤手空拳恐怕失败,于是降生前准备了一些神兵宝马还有金银珠宝之类带到凡间,至于这琴嘛,本就是你的。+五¢4¢看¨书, *冕~废!跃_渎?”

“本就是我的?”

“你本是仙界凤鸣宫宫主凤鸣仙子,这凤鸣琴也是你本命法宝,你静极思动,心生下凡之意,于是与我结伴下凡游历人生,只是下凡时不小心落下了这把宝琴,我随手给你带下来了。”

蔡琰听得首眨巴眼睛,半信半疑。

刘裕见她神态憨掬可爱,忍不住笑出声:“当真啦?”

蔡琰这才反应过来,嗔怒,捏起肉嘟嘟的小拳头在刘裕胸口框框捶。

刘裕嘿嘿一笑,捉住一对小拳头,翻身,把小娇妻压在身下,眉眼含笑地注视着她羞涩的双眸,缓缓低头吻下去。

“夫君~”

“琰儿!”

……

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

刘裕难得空闲,懒得起床,搂着小娇妻你侬我侬,全靠貂蝉伺候。

蔡邕急得不行,却又不好意思打搅小两口,只能在院外干跺脚。

第三天。

刘裕出门,领着水润润的小娇妻回门拜访老两口,找到蔡邕:“阿翁,决定了?”

蔡邕摩拳擦掌道:“老夫早己经迫不及待,这两天己经做了许多。”

说着,捧出一堆竹简:“看,字母标准写法,以后所有人都要学习临摹老夫的笔迹,哈哈!”

刘裕扫了一眼,确实像模像样,无限接近后世的标准写法,正小楷字体,工工整整,清晰准确,一眼就能识别出每个字母,不怕混淆。

却笑眯眯地问:“阿翁,你有没有意识到最大的困难?”

“困难?”

“会严重阻碍字典的推广发行。”

蔡邕忽然想到刘裕写的那封聘书:“你是说,纸?”

刘裕点头。

蔡邕摇头:“不行,纸太脆,太小,不易保存,也无法装订成册,还不如绢好用。”

“我那一张……”

“只一张有什么用?”

刘裕笑眯眯道:“假如说,我改良造纸术,能量产一种韧性强且轻薄白皙的纸……”

蔡邕一把抓住刘裕手掌,急问:“当真?”

刘裕再点头。

蔡邕面色大变,再问:“还有吗?老夫看看!” 刘裕从怀里掏出一叠递给蔡邕:“去年开始改良,最近才见着成效,这纸比现在用的蔡侯纸更细腻,更干净,更坚韧,书写效果也更好,甚至……成本更低!”

蔡邕小心翼翼抽出一张,轻轻甩动,声音绵柔,与蔡侯纸脆哑的哗啦声完全不同。

再细看,果然细腻白皙,几乎见不着杂质。

摸上去软软绵绵的,手感与绢布相似,却更细密。

捏住一角轻轻撕扯,竟没撕开。

用力,再用力才撕开,断口处能看到明显的细长的绒毛。

忍不住再问一遍:“当真比蔡侯纸成本更低?”

刘裕点头:“不错,用料差不多,只是制作工艺不同,以后继续改进工艺,更换用料,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蔡邕闻言,顿时红了眼眶:“好,好,太好了,有这技艺,读书识字更方便,这么大一页承载的文字抵得上一大捆竹简,装订成书,一本胜过一车。”

又急忙提笔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大大小小草书隶书都有,字字清晰,墨汁凝而不散,比蔡侯纸、绢布、竹简、丝绸任何一种材质的书写效果更好,字迹呈现出来的美感也更强烈。

忍不住再喊几声好:“裕儿,你这改良,当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有此宝物,以后读书写字都将更方便,从此往后,可以摆脱沉重繁琐的竹简。”

刘裕笑笑:“阿翁,我还有好东西呢。”

蔡邕眼睛更亮,急忙追问:“什么?”

刘裕不紧不慢道:“阿翁先答应我一件事情。”

“别说一件,十件都行。”

“阿翁先编纂一本启蒙书籍,包括字母和常用字、组词、造句这些内容。”

“启蒙书籍?”

“对,内容要尽可能口语化、通俗化,最好不写西书五经里的内容,这是启蒙书籍,让孩童以及不识字的成年人识字就够。”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