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游记》吴承恩
吃过晚饭,点上油灯,两个小家伙继续趴在八仙桌上写功课。
怕影响他们,桑榆拉着桑兴嘉一起坐到凉亭之中,点上油灯拿来笔墨。
“大哥,我说你记。”
见桑兴嘉磨好笔,桑榆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第一回,石猴出世……”
没错,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西游记》,讲述师徒四人带着一匹白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在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原文桑榆简单扫过一遍,碍于大片的文言文阅读起来困难,她没能看完。
不过这可是《西游记》诶,必须得看完原文才能记得故事?
电视剧、动画片、同人衍生作品,但凡沾上‘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词,谁不得多看两眼。
既然她家大哥说这个时代多是些情情爱爱的话本,那她就要拿出一份前所未有的、无关情爱的新话本来。
“……却说那石猴见到祖师,说自己无名无性,被赐法名‘孙悟空’。”
桑榆这第一回说得很细,从石猴出世、见证同族死亡、出海寻仙拜师、一直到被菩提祖师赐名孙悟空,这才停住。
说话太多,她嗓子都有些发干,正想给自己倒杯水润润喉,却听身后突然传来个声音。
“然后呢,然后呢,阿姐然后孙悟空学会长生不老的仙法了吗?”
她回头一看,本该趴在堂屋桌上写功课的桑兴皓和小昭,两人不知何时蹲到她的身后,显然将这《西游记》第一回的故事从头听到了尾。
见有人出声,另一边藏在暗处的三人顿时也附和起来。
“是啊,榆儿,后面发生何事了?”
完全没想到那边暗处还有人,桑榆又是一惊。
眯眼细看,这才发现桑永景、谢秋槿和施老太太不知什么时候守在那里,还坐着小板凳。
“……你们想听就直接过来啊,干嘛藏着,吓我一跳。”
既然知道是自家人,桑榆顿时就不怕了,她悠悠然端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凉水一饮而尽。
那边三人尴尬地对视一眼,带着小板凳来到凉亭中坐下。
本来谢秋槿和施老太太坐在后面乘凉夜聊,毕竟家里的孩子功课还没检查,再加上时间尚早也睡不着。
结果聊着聊着,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一言不发安静听故事。
感觉距离太远有些听不清的两人拎着小板凳准备靠近点,就遇见了早就坐在那里的桑永景。
于是就变成了现在桑榆看见的情况,三人坐在一起偷听。
“哎呀,阿姐,我的好阿姐,你就继续再说一回吧。我要是今儿听不到孙悟空后面发生了什么,肯定连觉都睡不着了。”
跟知道害臊的大人比起来,桑兴皓仗着自己年纪小,竟是直接开始撒娇耍无赖,闹着桑榆再说一回。
“哦?我再说一回你就能睡着?保准不再闹了?”桑榆似笑非笑地看向他。
本来她就打算按照一天两回的频率更新的,就是他不闹,等喝完水也得再说上一回的。
“嗯,我保证!”眼瞅着有戏,桑兴皓那是什么要求都能答应,连连点头,两眼放光地看着她。
在周围一众人的期盼中,桑榆微微一笑,开始说起第二回的故事来。
“咳咳,那就再说一回。第二回,学成归来……”
从菩提祖师教课,孙悟空尽皆不学,被敲了三下脑袋开始。到他夜半三更寻祖师学了长生之法、七十二变、筋斗云后学成下山。
若是按原本上的记载,第二回就停在孙悟空回到水帘洞,打跑占地的妖怪这里。
但桑榆能这么轻易就放过一家老小?她可记仇得很,刚刚被吓了一跳的仇还没报呢。
她十分自然地继续往下说,一直说到不善水性的孙悟空入东海龙宫要兵器,说到那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才戛然而止。
“嗯,这一回就说到这里。”桑榆觉得自己留的点着实巧妙,又提壶准备倒水。
“阿姐,然后呢?”
“榆儿,然后呢?”
这次桑兴皓和桑永景同时出声相询,其他人包括桑兴嘉在内皆是满眼期待,很想知道孙悟空能不能拿走这根一万多斤的棒子。
“然后?然后没有了啊,刚刚不是说就再说一回吗?我已经说完了。”桑榆揣着明白装糊涂,继续自顾自地倒水。
“阿姐,你再说一回嘛,最后一回。”桑兴皓都快急哭了,他实在是太想知道后续了。
桑榆却是不慌不忙,喝完手中的凉水后轻轻瞥了他一眼:“你的功课做完了?这都什么时辰了,明早还上不上学?”
跟她斗,哼。让他们刚刚故意吓她,就要吊着他们的胃口,连载的书总是要慢慢等待更新的。
又磨了她好一会儿,眼见她态度决绝不肯松口,桑兴皓这才哭丧着一张脸不情不愿地回去做功课。
桑榆笑着摸了摸小昭的脑袋:“你也快去做功课吧,等阿姐明日再继续讲故事。”
小姑娘眼睛一下重新亮起,重重点头,步伐轻快地跑回大堂。
“小妹,你这故事……”桑兴嘉一直跟着她叙述的节奏做记录,等如今闲下来,渐渐品出一丝别的意味来,“似乎有点不对劲啊。”
他一说话,桑榆就知道他已经透过故事表象看见了内核,这玩意后世多少文学大师都研究烂了。
何止是不对劲,整部《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以讽刺与反抗为精神内核的小说。
不过那些都是别人透过表象研究出来的,她只是一个搬运者,她只想好好说故事,完全没有别的意思。
她连忙抬手止住桑兴嘉继续往下说,微微一笑:“大哥,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只是把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复述出来而已。”
她的神态和语气显然不是不知道问题所在,桑兴嘉稍微思考片刻,很快明白她的意思。
顺着她的话问:“那这话本的名字是?作者又是何人?”
“《西游记》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