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霄竹晴园

第550集:结婚盛典

糖龙为契,双谷承欢

双生谷的晨雾还没散尽时,风痕已经站在谷口的老枫树下了。青石板路从谷外蜿蜒进来,两侧挂着的红绸带被风轻轻掀动,每一条绸带末端都系着枚迷你糖龙——是用温如霜改良的低糖糖料做的,琥珀色的龙身裹着细碎的金箔,阳光透过雾霭洒在上面,像给小龙镀了层暖光。

“风工,您再看看这‘龙脊廊’的细节?”村里的木匠张师傅扛着梯子跑过来,指了指不远处的木廊。那廊柱上雕着缠枝纹,每两根柱子之间的横木上,都嵌着一条半立体的糖龙,是风痕用3d打印出模具,再请老匠人阿松手工浇筑的,龙尾绕着廊柱,龙头朝着谷中央的祭台,远远看去,整座木廊就像一条盘踞的长龙。

风痕走上前,指尖轻轻碰了碰糖龙的鳞片——昨天调试了三次蜂蜡涂层的厚度,现在摸起来不粘手,还能保留糖料本身的温润感。“阿松师傅说这糖龙能保存半个月,对吧?”他转头问,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温如霜抱着一摞红封套走过来,鬓边别着朵用糖料做的红绒花,是海外分校的学生特意寄来的,花瓣上还刻着极小的“囍”字。

“放心,阿松师傅凌晨还在检查最后一批糖龙,说比他年轻时做的‘九转糖龙’还瓷实。”温如霜把红封套递给他,封套上印着两条交缠的糖龙,龙身组成“连理”二字,“这是伴手礼的清单,里面除了迷你糖龙,还有咱们合着的那本书的节选册,附了Ar二维码,扫码能看百龙阵的制作过程。”

风痕接过清单,目光落在“百龙阵”三个字上,心里忽然软下来。三个月前,他和温如霜在整理老匠人档案时,随口提了句想办场有糖龙特色的婚礼,阿松师傅当即拍了桌子:“要办就办得像样!咱们叫上所有传承人,做百条糖龙,摆个百龙阵,让全世界都看看咱们糖龙人的热闹!”

这话像颗种子,很快在传承人群体里发了芽。国内的老匠人带着徒弟们提前半个月就来了双生谷,有的做传统的“祈雨糖龙”,有的创新做“喜字糖龙”;海外分校的学生们也不远万里赶来,日本的佐藤带来了融入和纸工艺的糖龙,法国的艾米丽则用巧克力糖做了龙身,还在鳞片上刻了法语的“祝福”;就连之前对数字技术抵触的老匠人周伯,都主动找风痕要了3d建模软件,说要做条“数字传统结合”的糖龙。

“该去祭台那边看看了,学生们说全息投影的设备调试好了。”温如霜拉了拉他的手,指尖带着糖料的甜香。祭台是用当地的青石砌的,台面上铺着红布,布上已经摆了几十条做好的糖龙,有的昂首挺胸,有的蜿蜒盘旋,每条龙的底座上都刻着制作人的名字。

风痕走到祭台旁,打开手机里的控制程序,轻轻一点,祭台上方的空中忽然出现了全息投影——是他用vr技术还原的古代糖龙祭祀场景,穿着古装的匠人正在制作糖龙,旁边的百姓敲着鼓,场景里的糖龙和台面上的真实糖龙一一对应,仿佛古今的传承在此刻交汇。

“太神奇了!”身后传来惊叹声,是高校非遗专业的学生们,他们正帮着摆放伴手礼,每个礼盒里都躺着一条迷你糖龙,龙腹里藏着颗用甘草、陈皮做的糖丸,是温如霜根据古籍“药糖”记载改良的,既解腻,又有祝福“安康”的寓意。

“风老师,温老师,海外的朋友们到了!”村口传来喊声,风痕和温如霜相视而笑,快步走了过去。只见佐藤带着几个日本徒弟,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条糖龙,龙身是用和纸包裹的,里面的糖料加了樱花粉,呈现出淡淡的粉色;艾米丽则举着手机,对着村口的红绸带拍个不停,手机屏幕上是她刚用Ar扫描出的虚拟龙——只要对着糖龙扫描,就能看到这条龙的制作人故事。

“温,你看我做的糖龙!”艾米丽跑过来,献宝似的展示手里的巧克力糖龙,“我按照你说的‘节气糖龙’思路,在龙身上刻了法国的四季花纹,你觉得怎么样?”温如霜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龙身:“比上次视频里看的还精致,等会儿摆进百龙阵,肯定是最特别的一条。”

太阳渐渐升高,晨雾散去,双生谷里热闹起来。老匠人们坐在谷中的老槐树下,一边熬糖一边聊天,阿松师傅正给周伯演示怎么用数字模具调整糖龙的弧度;学生们穿梭在各个角落,有的帮着挂灯笼,有的给糖龙底座贴名字牌;海外的传承人们则拿着相机,记录着眼前的一切,时不时停下来向老匠人请教熬糖的技巧。

风痕站在祭台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第一次来双生谷时,还是个对糖龙一窍不通的机械工程师,因为在非遗展上看到温如霜讲解糖龙历史,被她眼里的光吸引,才一头扎进了这个领域。那时候他以为,科技只是辅助传承的工具,可现在他才明白,真正的传承,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老匠人愿意放下执念,接纳新的技术;是年轻人愿意沉下心,学习传统的技艺;是海外的朋友们愿意跨越山海,来守护这份文化。

“在想什么?”温如霜走过来,轻轻靠在他肩上,“是不是觉得像在做梦?”

风痕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是觉得太幸运了,能和你一起做这件事。”他转头看向祭台,学生们已经开始将做好的糖龙摆进百龙阵,每条龙都朝着祭台中央,形成一个圆形的阵仗,阳光洒在糖龙身上,折射出五彩的光,像一片流动的星河。

“吉时快到了,该去换衣服了。”温如霜拉着他走向谷后的木屋,木屋门口挂着两件红色的礼服,是他们特意请服装设计师做的,礼服的袖口和裙摆上都绣着糖龙纹样,纹样的颜色是用糖料染色的丝线绣的,在阳光下会随着角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光泽。

换好衣服出来时,谷里已经响起了鼓乐声。老匠人阿松拿着一根长杆,杆上挂着一条巨大的糖龙,龙身是用麦芽糖做的,晶莹剔透,龙嘴里含着一颗红色的糖珠,是用赤藓糖醇做的,象征着“珠联璧合”。

“新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所有人都转头看过来,目光里满是祝福。风痕牵着温如霜的手,一步步走向祭台,脚下的青石板路两旁,是学生们用糖料画的小龙,每走一步,都像踩在甜甜的祝福里。

走到祭台中央,阿松师傅将长杆上的糖龙递到他们面前:“风小子,如霜丫头,这条‘连理糖龙’是咱们所有传承人一起做的,祝你们像这条龙一样,永结同心,把咱们的糖龙技艺传得更远!”

风痕和温如霜接过长杆,一起将糖龙举过头顶,台下顿时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海外的传承人们拿出手机,打开直播,将这一刻分享给世界各地的糖艺爱好者;老匠人们则敲起了鼓,唱起了当地的民谣,歌词里唱着糖龙的传说,唱着传承的希望。

“现在,有请所有传承人一起完成百龙阵!”随着司仪的声音,老匠人、学生、海外传承人纷纷走上前,将自己制作的糖龙摆进阵中。风痕和温如霜也放下长杆,拿起两条迷你糖龙,摆在阵眼的位置——那是他们第一次合作做的糖龙,一条用3d打印,一条用传统手工,此刻并排放在一起,像两个并肩的伙伴。

当最后一条糖龙摆好时,祭台上方的全息投影再次亮起,这次投影的是未来的糖龙传承场景:孩子们在数字工坊里学习3d建模,老匠人在田间指导生态原料种植,海外的传承人在分校里教授糖龙技艺……画面里,风痕和温如霜站在双生谷的老枫树下,身边围着一群年轻的传承人,手里拿着糖龙,脸上满是笑容。

“这就是咱们的未来啊。”温如霜靠在风痕肩上,声音里带着哽咽。风痕轻轻点头,看向台下的人们——阿松师傅正拍着佐藤的肩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周伯拿着手机,正在给远方的徒弟视频,展示着百龙阵;学生们则围在一起,讨论着下次要做什么样的糖龙创新。

他忽然明白,这场婚礼不只是他和温如霜的仪式,更是所有糖龙传承人的聚会,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国内与海外的联结。百龙阵里的每条糖龙,都承载着一个传承人的心意,都象征着一份文化的坚守。

“接下来,有请新人给大家分发伴手礼!”司仪的声音再次响起,风痕和温如霜拿起礼盒,一一递到每个人手中。每个接过礼盒的人,都会笑着说一句祝福,有的还会拿出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回赠——佐藤送了他们一把刻着龙纹的和纸扇,艾米丽送了一盒手工巧克力,老匠人周伯则送了一本他珍藏多年的糖龙老谱,扉页上写着“传承不息”。

分发完伴手礼,夕阳已经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双生谷里,给百龙阵镀上了一层暖光。风痕牵着温如霜的手,站在祭台旁,看着眼前的一切——热闹的人群,璀璨的糖龙,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炊烟……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守着一份文化,爱着一个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走向未来。

“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去更多地方,教更多人做糖龙。”温如霜轻声说。

风痕握紧她的手,目光坚定:“不止,咱们还要做更多创新,让糖龙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这么美的技艺。”

远处的老枫树下,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他们拿着迷你糖龙,正在玩Ar游戏,虚拟的龙在他们身边飞舞,和真实的糖龙相映成趣。风痕和温如霜相视而笑,知道属于他们的传承故事,才刚刚开始。

夜色渐浓,双生谷里亮起了灯笼,灯笼的光透过红绸带,照在百龙阵上,每条糖龙都像活了过来,在夜色中闪烁着微光。人群渐渐散去,老匠人带着徒弟们回去整理糖料,学生们则围在一起讨论明天的传承计划,海外的传承人们还在对着百龙阵拍照,想要把这份热闹带回自己的国家。

风痕和温如霜站在祭台中央,看着眼前的百龙阵,忽然觉得心里满是力量。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可能会遇到技术瓶颈,可能会面临市场挑战,但只要他们在一起,只要所有传承人心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走吧,咱们去看看老枫树下的糖龙。”风痕拉着温如霜的手,走向谷口的老枫树。树下挂着他们婚礼的纪念糖龙,是用他们研发的“生态糖料”做的,龙身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和婚礼日期,旁边还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糖龙为契,双谷承欢;传承不息,共赴未来。”

月光洒在木牌上,也洒在他们身上。风痕轻轻抱住温如霜,在她耳边轻声说:“谢谢你,陪我一起守护这份热爱。”

温如霜靠在他怀里,笑着说:“不是我陪你,是我们一起,守护我们的热爱。”

远处的山谷里,传来几声虫鸣,和着微风,像是在为他们祝福。百龙阵里的糖龙在夜色中静静矗立,像是一群沉默的守护者,守护着这份文化,也守护着这对新人的爱情与梦想。

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这份守护,走向更远的地方,让糖龙的甜,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传承的光,照亮更多人的心房。而双生谷的这场婚礼,也会成为糖龙传承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人永远铭记——铭记那百条糖龙组成的阵仗,铭记那对为传承而奋斗的新人,铭记那份跨越国界、连接古今的文化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