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随着“咔嚓”两声,红绸带被剪断,落在地上,伙计们立刻响亮地喊了声“开业大吉”,门口的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烟雾里,铜锅的金、灯笼的红、制服的蓝,混在一起,成了此时最热闹的景。
一开门,客人就跟潮水似的往里涌。
几十张桌子瞬间坐满,没抢到位置的人也不愿走,现在排队很流行,大家自觉的排着队,站在旁边等着,嘴里还念叨着:“这铜锅看着就地道,闻着香味都流口水了!”
火锅的香气,太霸道了,几十口一起煮,真的老远都闻得到。
也是这会子人没什么吃得,鼻子更尖一些。
包间里的铜锅咕嘟作响,红油裹着香料翻滚,热气氤氲中,杨玉贞正陪着刘副县长、孙局长聊得热络。
桌角的小月亮乖乖坐着,小手搭在桌边,吃着自己面前的“虾扯蛋”,黑亮的眼睛转来转去,听着大人们聊火锅店的经营、退伍军人的安置,既不插嘴,也不吵闹,偶尔闻到牛油的香味,会悄悄咽口口水,模样透着股机灵劲儿。
没人知道,这趟“陪客”,是江晚意特意跟杨玉贞商量的。
先前杨玉贞想着小月亮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打算找家附近的园所送她去,江晚意却摆了摆手:“妈,不用送幼儿园,我在家带着她就行。”
江晚意如今没什么繁重的家务,帮着火锅店做些宣传设计的活儿,本就灵活——画墙绘时能让小月亮在旁边看颜料配色,整理传单时能教她认上面的字,工作带娃两不耽误。
更重要的是,她早就发现小月亮的天资远超同龄孩子:以前小月亮从不和同年的孩子玩,至少都跟司明这些大几岁的孩子玩,既能跟上他们的话题,还能说出几句有条理的话,反倒跟同龄小朋友在一起时,总觉得“没话说”。
在江晚意看来,让小月亮去幼儿园反而像“折磨”——与其跟着一群孩子唱儿歌、玩积木,不如带她到火锅店,看看一家店是怎么从筹备到红火的:看后厨伙计怎么切菜备料,看前厅怎么招呼客人,看腾明远怎么记账本,这些“活教材”,比幼儿园的课本生动多了。
她甚至私下跟杨玉贞说:“妈,我觉得我自己能力不够,带月亮还是您来更合适。您看您能把五十个退伍军人拧成一股绳,能把火锅店开得这么火,还能跟领导聊得这么投缘,这些都是真本事。让月亮跟着您,看看您怎么应酬、怎么解决问题,比在幼儿园学数数管用多了。”
这话里藏着江晚意的真心——她见过太多被主妇一手带大的孩子,见了生人容易怯场,可跟着父亲接触职场的孩子,往往更会与人打交道。
在她心里,一百个普通男人的能力,都比不上杨玉贞。
杨玉贞有魄力,能从零开起火锅店;有担当,能扛下安置退伍军人的担子;更有手腕,能把生意、人情都打理得妥妥帖帖。
所以每次杨玉贞要去应酬、去巡店,只要合适的场合,江晚意总想着让小月亮跟着。
“让她多看看您怎么做事,怎么跟人说话,比我教她背诗强。以后她长大了,知道一份工作怎么做好,心里就有底气,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此刻包间里,小月亮眼睛亮亮的,有时候还会学着杨玉贞霸气的一挥手!
一点也不像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坐不住,乱动,乱叫,惹人烦,她好像在试图理解杨玉贞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