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即将起复
安陵容被动养病,自此便沉寂了下去,深居钟粹宫调养身体。首发免费看书搜:一起看文学
然而后宫的其他妃嫔们却瞅准了这个时机,都纷纷下场与仅剩的宠妃-甄嬛暗中较劲,利用这段空窗期在雍正面前刷刷存在感。
先是齐妃,一大早便钻进小厨房,亲自做了自己最拿手的栗子糕,小心翼翼地装入食盒,满脸堆笑地送去养心殿。那殷切的模样,就盼着皇上能多瞧她几眼,多夸她几句。
富察贵人也不甘示弱,听闻皇上近日政务繁忙,心情不佳,便命人抬着她那架心爱的古筝前往养心殿,试图一展所长,用这美妙的琴音为皇上舒缓疲惫。
夏冬春则是在御花园里苦练鞭子功,每日练得大汗淋漓。
说来也巧,一日雍正路过御花园,夏冬春眼尖,立马挥舞起手中长鞭,耍得虎虎生风,招式凌厉,成功吸引了雍正的目光,获得了几句夸赞。
就连方淳意也在雍正驾临延禧宫时被富察贵人和夏冬春的有意安排下,开始在雍正面前插科打诨。
一会儿叽叽喳喳地说着些宫外的趣事,一会儿又做出些俏皮可爱的举动,试图博皇上一乐。
曹琴默则是抱着温宜公主,笑意盈盈地来到养心殿。
温宜公主粉雕玉琢,天真可爱,也是看得雍正满心欢喜。
曹琴默也顺势展现慈母温柔娴静的一面,使雍正对其大为改观。
敬嫔平日里沉默寡言,却不知其也擅长刺绣。她耗费了好些时日,精心绣制了一个荷包,上面绣着大日金龙的图案,针法细腻,栩栩如生。
这天也瞅准雍正得空,便带着荷包前去请安,将荷包呈给雍正,说是聊表心意。
欣常在热爱园艺,其亲自打理了一盆精致的盆景,也是造型独特,绿意盎然。
自送到养心殿,想着雍正政务疲惫时能看上一眼养养眼睛。
一时间,后宫众人各显神通,花样百出,很是让人目不暇接。
雍正看着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也不禁感慨,也是世兰平日里太过强势,将其他妃嫔压制得太久,如今她一沉寂,这些妃嫔竟都冒出这么多新鲜有趣的讨好法子 。
可他也清楚,这样和睦的景象只是暂时的。
一旦世兰再次得势,以她的性子,这后宫怕是又要鸡飞狗跳。
华妃向来心高气傲,又有年羹尧做靠山,更是飞扬跋扈,协理六宫期间没少打压其他嫔妃。
如今不过是一时失势,等她缓过劲儿来,那些被她记恨的人,还有这好不容易维持的平静,都岌岌可危。
但他也知道,压不了世兰多久了,毕竟有国才有家。
养心殿内,案牍之上堆满了奏折,雍正眉头紧皱,手中的朱笔停在半空,
看着眼前年羹尧的折子,心中涌起一股厌恶。
正值西北战事胶着,年羹尧却不安心打仗,反而挟恩自重,频繁在折子中提及华妃。
雍正何等聪慧,自然能猜到年羹尧的心思。
定是年羹尧通过某些渠道知晓华妃被自己褫夺协理六宫之权,就此在后宫沉寂,生怕妹妹受委屈,便借着此时自己正仰仗他平定西北战事的当口,以此来胁迫自己。
可即便心中清楚年羹尧的意图,雍正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其实并不想这么快就给华妃恢复颜面,毕竟权力是自己亲手卸下的,
而且华妃做的那些事也有一部分是事实,当初闹得那么大动静,倘若自己就这么轻轻放过,六宫众人会怎么看,前朝的臣子们又会作何想?难道要让大家觉得自己惧怕年羹尧吗?
然而,若不有所行动,雍正也明白,自己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他本就是个极能隐忍的人,当年被太子百般磋磨,那么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更何况是现在。
只是他心中清楚,自己如今越是隐忍,日后对年羹尧的处置便会越发狠厉。
可年羹尧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行事太过张狂。
此刻的雍正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他知道应该给华妃重新恢复协理六宫之权,以此安抚年羹尧;
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想折损了自己身为帝王的威严和面子。
思索了许久,仍是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无奈之下,最后他也只能起身前往寿康宫,向太后寻求解决之策。
此时寿康宫内,阳光洒下映得室内一片温暖祥和。
沈眉庄正与太后相对而坐,桌上摆着精致的茶具,袅袅茶香弥漫在空气中。
沈眉庄浅笑盈盈,温婉地开口说道:“太后,这菊花茶是嫔妾亲手晾晒制作的。
春日里气候干燥,适时饮用些菊花茶,能够润肺止咳,太后您不妨尝尝看。” 说着,她轻轻将茶杯递到太后手中。
太后接过茶杯,轻抿了一口,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缓缓说道:
“你这孩子,心思可真细腻。这茶的味道确实不错,哀家上了些年纪,怕喝普洱、绿茶这些,到了晚间会走了困。
平日里没事,喝些你制的这种花茶,倒也合了哀家的心意。”
沈眉庄闻言,笑容愈发灿烂,眼中满是欣喜:“太后喜欢便好,嫔妾日后再多多制作些,给太后送来。”
正说着,外头太监高声通传:“皇上驾到!”
话音刚落,雍正迈着沉稳的步伐大步走进殿内。
雍正也没想到沈眉庄此时还在,微微一怔,但也未多在意。
毕竟他也听闻沈眉庄近来侍奉太后十分勤谨,也觉是件好事。
一进屋,雍正便恭敬地给太后行礼,口中说道:“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太后慈爱地看着他,微微颔首:“皇帝快起来。” 这一番互动,在外人看来,当真是母慈子孝。
沈眉庄心也是极有眼色的,见雍正到来,便知定是有要事与太后相商,于是轻轻起身,仪态优雅地对雍正和太后说道:“皇上,太后,嫔妾还有些事情需要去处理,便先行告退了。” 说罢,福了福身,缓缓退了出去。
雍正看着沈眉庄离去的背影,心中对她的规矩守礼颇为赞赏,微微点头。
他身为帝王,政务繁忙,不能常来寿康宫陪伴太后,如今有后宫嫔妃能替自己尽孝,于前朝后宫而言,都是好名声。
太后将雍正的神色看在眼里,心中也就有了计较。
况且她深知自己这个儿子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此次前来,必定是有棘手之事。
她在宫中浸淫多年,阅历丰富,也大致能猜到雍正所为何事,但她并不点破。
太后见竹溪也给雍正奉上了菊花茶,便开口说道:“皇帝,这是眉庄刚拿来的菊花茶,她亲手晾晒的。
哀家近来身体不适,咳疾发作,她难得有这份心意,哀家喝着觉着很是可口,你也尝尝。”
雍正哪有心思品茶,可又不好首接切入正题,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后夸道:
“嗯,儿子也素来听闻眉庄替朕在皇额娘身边尽孝,今日看来,她确实体贴入微。”
太后接着说道:“哀家久居深宫,那些性子过于活泼的人,哀家并不喜欢。
眉庄沉稳懂事,平日里陪哀家研读佛经、说说话,倒也合了哀家的心意。”
“既然如此,那就让眉庄常来替儿臣尽孝吧。”
说完这句,雍正不想再与太后兜圈子,略一思索,便开口道:
“皇额娘,儿子今日来,实是有件烦心事想与您商议。
年羹尧在西北战事正酣,却频频上折子提及华妃。
儿子先前因华妃之事卸了她的协理六宫之权,可年羹尧如此行径,分明是借战事胁迫儿子。
儿子既不想折了自己的颜面,又不能不顾及年羹尧那边的局势,实在两难。”
说完,雍正目光专注地看着太后,等待着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