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暗流涌动
对于男人的道谢,柳羽只是点头表示回应。
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
尽管一直以来,柳羽也是被骂愚善的那一类人。
但柳羽也只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想保护的人而已。
柳羽是善,但不愚。
相反。
柳羽极度讨厌那种,为了自己良心,侵害他人利益。
把他人置入危险禁地的人。
对于柳羽而言。
善良可以,圣母不行。
尤其是在当下,都是要上战场打仗的人了,还能做到如此愚昧。
明显是没搞清楚自己的处境。
可能哪天莫名其妙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这种存在,柳羽只想离得越远越好。
免得哪天雷劈下来,顺带劈到自己。
眯着眼睛,柳羽本以为这一夜,也就这么过去了。
到天彻底黑下来的时候,远处城门口缓缓打开。
两名官兵骑着马,朝这边飞奔了过来。
夜幕太深,看不清楚脸。
树林里,不少人都好奇的睁大眼睛。
想知道这两人晚上出城,是来干什么的。
很快,两名士兵骑着马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其中一人大声开口:
“谁是管事的,你们是沧县来的兵补吗?”
张卫官吓了一跳。
以为是出了什么事,这就要拉人去参战了。
连忙开口道:
“我们是沧县的。”
“这位兄弟,是有什么要事吗?”
确定是沧县来的,两人当即下马。
朝着人群扫视过来:
“没什么大事,县里戒严今晚不让进城,我们小旗特意让我兄弟二人前来接个人。”
“柳羽,柳秀才在吗?”
柳羽还坐在原地,观望事态的发展。
没承想,两人居然是专门为自己而来的。
思索着起身,柳羽挑眉道:
“小旗?你们说的是袁小旗吗?”
两人见到柳羽,顿时喜笑颜开。
连忙上前拉住柳羽,往马上走去。
“哈哈哈,柳兄弟,你当真来了!”
“不是袁小旗,是李晟李小旗,他可跟我们说了不少你的事迹啊。”
“这不,小旗怕你吃不上饭,睡荒地里,特意叫我二人来接你的。”
一旁。
张卫官有些凌乱。
不好意思的插嘴道:
“二位兄弟,那剩下其他人呢?”
两人注意力全在柳羽身上。
对于张卫官的询问,也只是不耐烦的摆手:
“你们等明天通知,看县老爷怎么安排。”
同行的人听到这话,内心难免一阵失落。
望着即将被接走的柳羽,眼里写满了羡慕。
两人将柳羽带到马边,想请柳羽骑马进城。
柳羽身上两柄剑,一柄枪,一柄弓。
加上衣服下面藏着的配重,整个人少说有五六百斤。
只是看了眼两匹马的体型,就果断婉拒了。
小旗算不得大官,李晟手下骑的马,也不过是老马而已。
柳羽这一屁股骑上去,只怕会把老马当场压死。
面对两人的盛情邀请,柳羽只是牵起缰绳,和两人并排行走。
颇为好奇地向两人,打探城内的消息。
通过交谈得知,袁小旗在之前的战斗中战死,李晟由于作战英勇,被提拔为了新的小旗。
李晟派来的两个人,一个叫陆游,一个叫袁羌。
都是李晟在战场上,互相帮助过的过命兄弟。
袁羌五大三粗,孔武有力。
陆游相对瘦弱,耍得一手好弹弓。
据他说,百米以内,他可以做到百发百中,用弹弓精准命中空中飞的蚊子。
陆游告诉柳羽,最近临县战败,防备不佳。
有不少叛军的探子摸进了县城,甚至还暗杀了县城里的一个员外。
临县的王县令没有办法,这才实施了全城戒严。
而李晟正在城里,寻找叛军探子的下落,抽不开身。
因此才派信得过的两兄弟,出城来接柳羽。
柳羽眉头微皱。
本想着见到李晟,就赶紧询问王五的下落。
没承想临县县城里,还出了这档子事。
山匪都已经大败县里几个卫所营了,要暗杀也该暗杀县令,好准备攻城拿下临县。
暗杀一个员外,这是什么路数?
“这个被暗杀的员外,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柳羽好奇地询问道。
陆游摇头,满脸不可思议道:
“就是一个有四百多亩地的普通员外,家里也没人当官,更算不上很有钱。”
“偏偏叛军就专门找他,第一次暗杀被员外不在家,躲过一劫。”
“第二次有巡逻的弟兄守着,几个探子强行冲进去,一换一给这员外杀了。”
听到这话,柳羽眉头皱得更深了。
现在处在临县战败,叛军随时可能攻城的关键节点。
一个没权没势又没钱的员外,用得着叛军大费周章?
总不能是叛军高层跟这员外有仇,专门搞的仇杀吧?
那这叛军格局未免也太小了。
三人聊着,已经是进到了城里。
柳羽目光看去。
在天刚黑的这个时间段,临县县城里,几乎家家户户熄灯睡觉。
县城里唯一的灯光,是汇聚在城门口,守城士兵手上的火把。
靠近城墙的部分建筑,倒塌了大半。
散落一地的砖石上,还能看见干涸的血迹。
一眼望去,整座临县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空。
仿佛鬼城一般,道路萧条,少有人迹。
陆游一边给柳羽带路,一边讲解城里的现状:
“城里是白天戒严,晚上宵禁,天一黑,平民就不允许上街了。”
“但其实因为战乱,大部分普通人都逃难去了,城里剩的基本都是些老弱病残。”
顿了顿,陆游笑着道:
“当然,大户人家除外。”
“他们家业太大,携家带口逃命容易被叛军盯上。”
“就算叛军没盯上他们,周边的山匪也等着他们出现,好绑票勒索。”
“大户人家目前就一个选择,只能跟临县共存亡。”
柳羽挑眉。
这倒是这些天里,难得听见的新鲜事。
从来只听说,战乱一发生,大户人家先携家带口逃命的。
哪里听说过,平民逃命,大户人家跟城池共存亡的事情。
临县这些大户人家,福气还真是不小。
三人一边聊一边走,很快就走到了一座沿街的大院门前。
大院门框牌匾上,写着王员外府四个鎏金大字。
院外福狮镇门。
过正门,从影壁走过,经过一个人工池,才到第二进院门。
县城里人家的别院,通常分一到五进。
一进院,住的大多是平民。
二进算得上小康之家。
到三进院,才能算是大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