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1980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第353章 来自红色华国的神秘工业家

沪市,红星集团总部,总裁办公室。

夜色已深,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犹如一片倒映在地上的星河。

秦奋挂断了与刘燕的加密通话,手指在光滑的办公桌上轻轻敲击着。

董事会的要求,既在他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方不是傻瓜。

一家以消费电子产品起家的华国公司,突然宣称要进军最顶尖的工业母机领域,并为此展开跨国并购。换做任何人,都会心存疑虑。

对方要看“昆夕”芯片的部分核心数据,既是试探,也是一种资格审查。他们需要确认,红星集团不是一个拿着热钱玩票的门外汉,而是真正具备技术整合与研发能力的“同路人”。

这步棋,很险,也很关键。

给多了,核心技术有泄露的风险。给少了,则无法打消对方的疑虑,这笔至关重要的收购案可能就此告吹。

秦奋沉思片刻,再次拿起了电话。

“方志,你进来一下。”

……

第二天,当太阳再次从地平线升起时,关于秦奋和红星集团的舆论风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刊登了一篇深度分析文章,标题引人注目——《theeigaticidtrialistfroredChia》。

文章详细梳理了秦奋和红星集团近乎爆炸式的崛起轨迹,从最初的充电宝,到席卷全球的消费电子产品,再到如今在纳斯达克的惊人市值。但对于秦奋本人,文章却用了大量的“未知”、“神秘”、“无法查证”等词汇。

“……他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公开信息寥寥无几。他不像其他科技新贵那样热衷于社交,也从未在任何公开论坛上阐述过自己的商业哲学。他就像一个突然出现在牌桌上的神秘玩家,人们只看到了他手中的巨额筹码,却无人知晓他的来历和真正的目的。”

这篇文章,仿佛为全球媒体定下了一个基调。

随后,无论是英国的《金融时报》,还是法国的《世界报》,在报道这位新晋富豪时,都不约而同地给他贴上了类似的标签。

“来自红色华国的神秘工业家”。

这个称号,充满了西方世界对一个迅速崛起、意识形态不同的东方大国固有的好奇、揣测,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警惕。

这种神秘感,反而让秦奋和红星集团的故事,在公众眼中更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秦总,您看。”

方志将几份打印出来的外媒报道放在秦奋桌上,表情有些复杂,“现在外面都这么形容您。有说您是某个大家族的白手套,也有说您背后有华国军方背景的……传得神乎其神。”

秦奋快速扫了几眼,脸上看不出喜怒。

“小说家们需要素材,让他们写去。”他淡淡地说道,“这种神秘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层保护色。在我们还没准备好之前,让他们猜不透,总比被他们一眼看穿要好。”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但硬币总有另一面。他们越是好奇,就越会想方设法地来挖掘。通知下去,集团所有安保级别,再上调一个等级。特别是江城研发中心那边,进出核查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另外,提醒所有高管和核心工程师,注意自己和家人的社交圈,警惕任何背景不明的‘新朋友’。”

“我明白。”方志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最近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

“说。”

“法务部那边接到了好几家米国顶级猎头公司的邮件,指名道姓要挖‘昆仑’项目的工程师,开出的薪资和待遇高得离谱。还有,我上周接到了一个自称是‘米国科恩集团’战略顾问的电话,说想和您约个时间,聊一聊‘国际工业技术合作’,言语间一直在打探我们‘昆仑’项目的具体方向。”

秦奋冷笑一声:“科恩集团?前国防部长开的战略咨询公司,客户名单里一半都是军火商和情报机构。他们对‘技术合作’没兴趣,对我们的‘技术情报’才感兴趣。”

方志听得后背有些发凉。他知道商场如战场,但没想到,当公司体量达到这个级别后,要面对的,竟然是这种披着商业外衣的情报渗透。

“秦总,那我们……”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秦奋的语气依旧平静,“让安保部把这些公司和个人都列入黑名单,发给所有高管。另外,你替我回复那个科恩集团,就说红星集团的一切合作,都只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我们对任何私下的‘战略咨询’都不感兴趣。”

“好的。”

方志点头离去,心中却已警钟大作。

他清楚地意识到,随着《福布斯》那份榜单的发布,红星集团已经被推上了一个更复杂、更凶险的国际博弈舞台。他们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

……

三天后,一辆挂着京城牌照的黑色红旗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红星集团总部的地下车库。

没有迎接仪式,也没有任何随行人员。

工业部的陈部长,只带了一个秘书,轻车简从地来到了沪市。

在安保等级最高的顶层会客室里,秦奋见到了这位一直以来都给予他极大支持的老领导。

“小秦,坐。”

陈部长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但眼神却十分严肃。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更没有对秦奋登上富豪榜的祝贺。

“你这次,可是搞出了个大新闻啊。”陈部长开门见山,“我在京城,都听到了从大洋彼岸传来的风声。‘红色华国的神秘工业家’,呵呵,这个帽子戴得可不轻。”

秦奋给部长倒了杯茶,平静地说道:“外界的浮夸之词,我没放在心上。”

“不,你必须放在心上。”陈部长摆了摆手,表情变得异常凝重,“你必须意识到,当你和红星集团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全球聚光灯下时,很多事情的性质,就已经变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的成功,已经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商业成功。在很多人眼里,它成了华国工业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这意味着,你和你的‘昆仑’项目,不可避免地会被卷入到更高层面的博弈中去。”

“我这次来,不是来表彰你的。我是来给你通个气,也是给你提个醒。”

陈部长看着秦奋的眼睛,继续说道:“你之前担心的那些事,现在正在发生。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已经有不止一个国家的商业情报机构,将红星集团和‘昆仑’项目,列为了最高优先级的关注目标。”

秦奋的心头一凛。

“所以……”

“所以,国家也要有国家的态度。”陈部长的语气斩钉截铁,“‘昆仑’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被部里列为重点扶持项目。现在,它的重要性需要再次提升。从今天起,国家安全部门会成立一个专项工作组,专门负责‘昆仑’项目的信息安全和反商业间谍工作。他们会和你的安保团队对接,为你们提供最高级别的技术支持和情报预警。”

“你的任务,只有一个。”陈部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抛开一切干扰,心无旁骛,把‘昆仑’给我造出来!”

“我明白了。”秦奋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次闭门长谈,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

送走陈部长后,秦奋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站了很久。

他知道,陈部长这番话,既是支持,也是一种压力。

国家层面的介入,意味着“昆仑”项目再无退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而他自己,也从一名企业家,彻底变成了一名身处特殊战线上的战士。

……

当晚,秦奋召集了一次只有方志和通过保密线路接入的刘燕参加的紧急会议。

“从明天开始,集团的日常运营和所有对外事务,由刘燕和方志你们两人全权负责。”

秦奋的决定,让电话那头的刘燕和面前的方志都愣住了。

“秦董,这是……”方志有些不解。

“我要从台前,转到幕后。”秦奋的思路异常清晰,“媒体把我塑造成一个‘神秘工业家’,那我就干脆让他们永远神秘下去。外界的聚光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负担,不是荣誉。”

他看向方志,又仿佛是透过屏幕看向远在以色列的刘燕。

“刘燕,你在海外,代表红星的国际形象。方志,你在国内,总管集团的日常运转。你们就是未来一段时间里,红星集团对外的面孔。”

“而我,”秦忿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将彻底沉入项目本身。从今天起,你们可以不把我当成董事长,就把我当成‘昆仑’项目的首席产品经理。”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落地窗,望向了江城研发中心的方向。

“西方媒体那些小说家,还有躲在暗处的情报贩子,他们可以尽情地猜测、分析、杜撰我的故事。”

“但我清楚,最终能让所有敌人闭嘴,能让所有质疑者敬畏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富豪榜上的数字,也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背景故事。”

“而是它。”

秦奋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一面白板前,上面还留着他上次开会时写的两个字——【昆仑】。

“只有当这件东西,实实在在地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无法理解、无法复制,却又不得不依赖的时候,所有的喧嚣,才会归于平静。”

“刘燕,m-systes那边,按照我们的方案去谈,给他们看‘开胃菜’,吊住他们的胃口。告诉他们,我们最有价值的技术,永远不会出现在谈判桌上,只会出现在产品里。”

电话那头,传来刘燕果决的声音:“明白!”

秦奋挂断电话,拿起外套。

“方志,备车,去机场。我要回江城。”

“现在?”

“现在。”

当天深夜,一架飞机降落在江城机场。

秦奋没有回家,也没有去酒店,而是直接乘车来到了灯火通明的红星高端制造研发中心。

他刷开门禁,穿过层层安保,走进了“昆仑”项目的核心区域。

巨大的厂房内,数十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李卫国正围着一台刚刚组装起来的复杂设备,和几名年轻的技术员激烈地讨论着什么。

看到秦奋突然出现,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秦总?您怎么……”李卫国迎了上来。

“我回来,上班。”

秦奋脱下外套,随手递给身后的秘书,一边挽起衬衫的袖子,一边走向那台设备。

他的眼中,再没有全球富豪榜的虚幻光环,也没有国际博弈的波诡云谲。

只剩下眼前这台冰冷的,却又承载着无尽希望的钢铁机器。

“老李,刚才在争论什么?”

“秦总,”李卫国面露难色,“是关于主轴的驱动系统,我们尝试了西门子最新的伺服电机方案,但在超高转速下的震动和温控,始终达不到设计指标……误差,还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