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下一个目标:高端五轴数控机床
巨大的电子白板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四个大字——工业母机。
秦奋坐在主位,他的面前,是刚刚从江城和沪市各处抽调而来的,集团最顶尖的技术专家团队。
为首的,正是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李工,李俊。在他旁边,还有几位从国内各大机床厂、研究所挖来的元老级工程师。这是红星集团技术力量的精华所在。
气氛严肃,甚至比两天前的战略会议更加凝重。因为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比那些高管更清楚,秦奋提出的这个目标,究竟意味着什么。
“各位都是国内机械制造领域的泰山北斗,废话我就不多说了。”秦奋环视一圈,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只有一个议题:我们要造华国自己的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请大家评估一下,这条路,我们该怎么走,以及,难点到底在哪里。”
所有人看向李工。作为集团的技术领袖,他的发言分量最重。
李工扶了扶眼镜,面色沉重地站了起来,走到白板前。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笔,在“工业母机”
“秦董,各位同仁,”李工的声音沙哑而有力,“要回答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一台高端五轴机床,它到底难在哪。在我看来,它就是由这三座大山构成的,每一座都高不可攀,而且,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你无法绕过任何一座。”
他用笔尖点了点第一座山。
“第一座山,我称之为‘钢铁之躯’,也就是机床的基础——床身铸件。”
“这听起来似乎最简单,不就是个铁疙瘩吗?但恰恰相反,这可能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李工解释道,“高端机床的加工精度是以微米,甚至纳米来计算的。这意味着,机床的本体必须有极致的刚性和热稳定性。在高速运转和切削过程中,它不能有任何肉眼无法察觉的震动和变形。”
“德意志和瑞士的顶尖机床,他们的床身铸件,采用的是特殊的米汉纳(meehaite)孕育铸铁技术,浇筑成型后,还要在露天环境下,经历数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霜冻,进行自然时效处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我们现在加工‘天狼星’叶轮用的德玛吉机床,它的床身,可能在秦董你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躺在德意志的工厂外面了。”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这种以“年”为单位的工艺积累,是砸钱也无法快速逾越的鸿沟。
“没有一个稳定如磐石的‘躯体’,后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李工接着指向第二座山。
“第二座山,‘运动之魂’。它指的是驱动机床刀具进行复杂空间运动的伺服系统和传动系统。”
“这一点,我们红星算是有点基础。”李工看着秦奋,眼神里多了一丝欣慰,“我们的‘天狼星’电机,性能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机床的伺服系统,不是一台电机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交响乐团。”
“它需要五组,甚至更多组高性能伺服电机同步协作,通过高精度的滚珠丝杠、直线导轨进行传动,再由光栅尺进行微米级的闭环位置反馈。这个系统的响应速度要达到毫秒级,定位精度要稳定在0.001毫米。‘天狼星’只是解决了乐团里小提琴手的问题,但我们还需要大提琴手、需要指挥、需要完美的乐谱,才能演奏出华丽的乐章。”
“这套系统,我们有部分基础,但要整合到五轴联动的级别,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李工的手指,落在了最高、也是最中间的那座山上。
“第三座山,‘指挥之脑’。这是三座大山里,最高,也最核心的一座。它就是五轴联动的数控系统。”
“如果说机床是身体,伺服是灵魂,那数控系统,就是决定这台机床是天才还是白痴的大脑。我们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好的国产数控系统,比如华中数控,还停留在三轴、四轴的水平,而且功能和稳定性,跟德意志的西门子、东瀛的发那科相比,差距很大。”
“而五轴联动,其核心并不是简单的五个轴的叠加,而是它的算法。”李工的表情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比如‘旋转刀具中心点控制’(rtCp)算法,它能在刀具进行复杂角度偏摆时,始终保持切削点在预定轨迹上。这个算法,就是西门子和海德汉(heidehai)这些巨头们,几十年来,通过无数次实验和实际加工,积累下来的工艺诀窍(kow-how)。它写在代码里,但你看不到,也申请不了专利,你只能去一点点地反向摸索,试错。这背后,是庞大的数学模型和应用数据库。”
“钢铁之躯、运动之魂、指挥之脑。这三座大山,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李工说完,放下了笔,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寂静持续了良久,秦奋开口打破了沉默。
“感谢李工,讲得很透彻。那么,基于这个现实,我想听听团队的初步结论。如果我们不计成本投入,完全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从零开始,独立研发,拿下这三座大山,大概需要多久?成功率有多高?”
这个问题,像一把尖刀,刺向了在场所有技术专家的心脏。
李工和几位老工程师对视了一眼,经过一番低声的、快速的交流后,他重新抬起头,给出了一个无比沉重的答案。
“秦董,我们进行了初步的、非常乐观的评估。”
“机床铸件的工艺,从研究材料配方、改进浇筑工艺到建立时效处理体系,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摸到门槛。”
“伺服和传动系统的整合,我们有基础,也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去开发和调试出能够满足五轴精度要求的系统样机。”
“最难的是数控系统,核心算法的攻关,没有捷径可走。五年能拿出可用的原型,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这三者还是并行推进的理想状态。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影响,需要不断磨合的。所以……”李工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们的一致结论是:如果完全从零开始,即使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要造出能够与德玛吉、马扎克(mazak)对标的高端五轴机床,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且,这十年里,我们成功的概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
十年,百分之二十。
这个数字,让会议室的气压低到了冰点。周毅、刘燕等旁听的高管,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们终于具体地、数字地理解了,秦奋要挑战的,是一个怎样恐怖的领域。这已经不是风险高不高的问题了,这几乎是一条看不到希望的死路。
“十年……”秦奋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眼神却变得愈发深邃。
……
当晚,夜深人静。
集团总部的顶层办公室里,只剩下秦奋一个人。
他没有开灯,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沪市永不熄灭的繁华灯火。
白天的会议,李工给出的结论,比他预想的还要悲观。十年,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太久了。百分之二十的成功率,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来说,都等同于零。
如果是上辈子的他,在商言商,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个计划。但现在,他不同。
秦奋闭上眼睛,意识沉入脑海深处。那片熟悉的、只有他能看到的光幕,悄然浮现。
【宿主:秦奋】
【当前核心技术:‘天狼星’伺服电机系统(已完成标准化)】
【当前任务:无】
秦奋的意念,化作一行清晰的指令,在光幕上显现。
“启动新战略目标:自主研发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光幕闪烁了一下,一行冰冷的、由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浮现出来:
【目标评估中……】
【技术路径:完全自主研发。】
【核心障碍:1.精密铸造及热处理工艺;2.高精度传动系统集成;3.五轴联动数控核心算法。】
【结论:该路径所需时间预估为10-15年,所需资金为天文数字,综合成功率低于18%。风险等级:极高。建议宿主放弃此路径。】
系统的判断,与李工团队的结论,惊人地一致,甚至更为悲观。
看到这个结论,秦奋的心沉了下去,但他并没有动摇。
上辈子,他亲眼见证过,在后来的岁月里,当国际关系紧张时,“工业母机”这张牌,是如何被西方国家用来扼住华国高端制造的咽喉。那种被人卡住脖子,空有设计图纸却造不出产品的屈辱,他不想再经历一次。
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也必须为之。
秦奋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他的意念再次投向光幕,这一次,带着不容抗拒的决绝。
“我确定,必须执行此战略目标。这是红星集团的最高优先级,也是我的最高优先级。立刻,马上,为我规划最优实现路径!”
他的决心,仿佛触动了系统的某个底层逻辑。
光幕剧烈地闪烁起来,无数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划过。几秒钟后,一阵清脆的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不可动摇的战略决心……符合‘基石’级任务触发条件……】
【主线战略任务已激活:铸造工业母机】
【任务描述:为华国的工业体系,锻造出最坚实的根基。掌握设计、制造高端数控机床的全链条核心技术。】
【任务奖励:???】
任务激活了!
秦奋精神一振,他知道,转机来了。
随着主线任务的触发,光幕上的信息流开始重构,一行全新的标题浮现出来。
【最优路径规划生成完毕……】
秦奋立刻集中精神看去。
【路径名称:全球拼图】
【核心思路:放弃“闭门造车”式的完全自主研发路径。转向“全球并购整合”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路径。】
【路径详解:当前时间,1993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剧烈动荡期。冷战结束,东欧剧变,德意志统一后的经济消化不良,东瀛泡沫经济破裂后的长期衰退……这些宏观因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窗口。】
【在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瑞士、意大利等传统机械强国,存在着大量中小型、家族式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可能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拥有全球顶尖的技术,例如:】
【——专门从事高刚性铸件研究与生产的小型工厂。】
【——专门研发高精密光栅尺或力矩电机的科技公司。】
【——掌握某项核心数控算法,但经营不善的软件工作室。】
【这些企业,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周期中,普遍面临资金链断裂、订单萎缩、后继无人等经营困境,成为了极佳的并购标的。】
【建议行动:由系统提供精准的目标清单。宿主利用资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像拼图一样,分别并购或投资这些掌握着“钢铁之躯”、“运动之魂”、“指挥之脑”各个技术模块的企业。将它们的技术、人才、专利和工艺诀窍完整地“收集”起来,运回国内,在红星集团的平台上进行整合、消化、吸收,最终融合成我们自己的技术体系。】
【路径优势:可将研发周期从十年以上,缩短至三到五年。成功率,将从不足20%,提升至90%以上。】
看着光幕上清晰展现的全新战略,秦奋的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
是啊!他怎么忘了!
他现在所处的,正是那个全球资产价格低廉,无数拥有核心技术的欧洲老牌企业在经济衰退中苦苦挣扎的九十年代初!
与其苦哈哈地在家闭门造十年车,不如直接走出去,把那些世界上最好的“零件厂”和“设计师”,全都买回来!
用东方雄厚的资本,去拯救西方困境中的技术。这简直是一条天才之路!
秦奋的眼前,豁然开朗。一条通往“工业母机”之巅的康庄大道,已经铺开在了他的脚下。
他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看清楚系统给出的那份“购物清单”上,究竟写着哪些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