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国内秘密试制
那场决定了红星集团命运的秘密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
江城东郊,一片早已被城市发展遗忘的工业废墟之中。
一辆黑色的商务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前行,最终停在一扇锈迹斑斑、看起来随时都会垮塌的铁门前。
这里曾经是江城仪表厂的老厂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关停,在任何最新的城市地图上,这片区域都只是一片待规划的荒地。
周毅和李工从车上下来。
铁门“吱呀”一声从内侧打开,两个穿着黑色作战服,神情冷峻的安保人员走了出来,他们的手臂上,没有任何标识。
“周总,李总工。”
为首的安保队长言简意赅,核对完身份后,侧身让开。
周毅和李工迈步走入。
门外是荒草丛生的废墟,门内却是另一番天地。
一栋巨大的旧厂房被彻底翻新,外墙加装了厚厚的隔音和屏蔽材料,内部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上百台崭新的设备整齐排列,各种线缆在架高的地板下有序穿行,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混合的独特气味。
这里,就是“惊雷”项目的秘密试制车间。
“所有参与项目的工程师、技术员、甚至后勤人员,一共一百二十七人,已经全部进驻完毕。”周毅一边走,一边对李工介绍着情况。
“按照秦董的要求,所有人入场前都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以及一份自愿隔离工作的特殊合同。在项目结束前,这里将与外界进行彻底的物理隔绝。”
李工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各自工位上忙碌的身影。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专注和明亮。他们都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怎样伟大的事业。
厂房的入口处,一个巨大的电子屏上,显示着一排鲜红的数字,是所有入场人员的名单,后面跟着他们的电子签名。
“协议内容,韩羽的法务团队逐字逐句审核过,确保万无一失。”周毅补充道,“泄密成本,将会是他们个人乃至整个家族都无法承受的代价。当然,项目成功后的奖励,也同样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胡萝卜加大棒,最简单,也最有效。
李工的目光没有在协议上停留太久,他更关心的是技术。他快步走向车间最核心的区域,那里,第一轮的试制工作已经遇到了麻烦。
……
“李工,你来了。”
负责材料工艺的小组长王工,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迎了上来,手里捏着一张性能参数表,满脸的愁容。
“问题很大。按照秦董给的设计图,定子和转子的铁芯,需要一种特殊的软磁复合材料,英文缩写叫smC。”
王工将参数表递给李工,指着上面的一行数据。
“这种材料要求极高,既要有堪比硅钢片的高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又要保证在高频交变磁场下有极低的涡流损耗。最关键的是,它的形态是粉末,需要通过模压成型,才能制造出我们设计中那种极其复杂的三维磁路结构。”
李工眉头紧锁,这个技术难点,他在图纸推演阶段就已经预料到了。
“我们联系了国内所有能找到的粉末冶金和特种合金厂家,”王工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无力感,“他们的回复都一样,没有。别说满足我们全部性能指标的,就连接近的都没有。我们想从欧洲和东瀛进口,但对方一听我们的技术要求,要么直接拒绝,要么就报出一个根本不可能接受的天价和超长货期,摆明了就是不想卖给我们。”
在高端材料领域,华国被“卡脖子”早已不是新闻。
只是这一次,这根绳索,直接勒在了“惊雷”项目的咽喉上。
没有合格的“骨骼”,再精妙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就在整个材料小组一筹莫展之际,秦奋的身影出现在了车间门口。
他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个情况。
“李工,王工,都过来一下。”
秦奋没有多余的废话,将两人带到一张会议桌前,摊开了一份文件。
是红星集团去年收购红旗铸造厂时的资产清单。
他的手指,点在了清单里一行不起眼的条目上——“德产辛特shp-600型粉末冶金压力机及配套混料、烧结生产线”。
“秦董,这是……”李工有些不解。
“我们自己做。”秦奋的声音不大,但却异常坚定。
王工猛地抬起头,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自己做?秦董,这不是开玩笑吧?研发一种全新的尖端复合材料,没有三五年的积累,没有上千次的实验,根本不可能!我们没有配方,没有工艺,一切都是零!”
秦奋看着他,平静地说道:“配方和工艺的大方向,我会给你们。你们要做的,就是去红旗铸造厂,把那条生产线给我二十四小时开起来。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用最笨的办法,排列组合,一次一次地去试。”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不要你们在两个月内拿出完美的成品,我只要你们在五十天内,给我拿出性能能达到设计指标百分之九十的样品!剩下的百分之十,我们用设计冗余去弥补!”
王工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秦奋那不容置疑的眼神给堵了回去。
他知道,这又是一道军令。
一道看起来不可能完成,但又必须完成的军令。
“是!秦董!我们保证完成任务!”王工咬着牙,立下了军令状。
……
材料的研发陷入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而另一边,机械加工的任务,同样不轻松。
“惊雷”电机的轴向磁通结构,对核心部件的精度要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苛刻程度。
它的定子盘和转子盘,是两个直径接近半米的巨大圆盘,但它们之间的装配间隙,却只有不到一毫米。
为了保证磁场的均匀和稳定,这两个盘的平整度公差,必须控制在5微米以内。
5微米是什么概念?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几分之一。
要在如此大的一个金属盘面上,实现这样的精度,普通的数控机床根本做不到。
这项最艰巨,也是最关键的任务,落到了李工的肩上。
在试制车间的尽头,一间独立的、恒温恒湿的玻璃房内,静静地矗立着一台庞然大物——“昆仑”kL-m7型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这是整个红星集团最宝贵的尖端设备,是秦奋当初不惜重金从欧洲秘密渠道引进的顶级工业母机。
此刻,李工亲自换上了白色的防尘工作服,站在了“昆仑”的操作台前。
他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超过三十个小时。
玻璃房外,几个年轻的工程师屏息凝神地看着,连大气都不敢喘。
在他们面前的废料箱里,已经静静地躺着两块加工失败的转子盘毛坯。每一块的材料成本,都高达数十万。
“昆仑”的机械臂在复杂的程序引导下,以一种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驱动着特制的金刚石刀头,在高速旋转的金属圆盘上进行着最终的精加工。
切削液如同白色的雾气,将整个加工区域笼罩。
李工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的手指悬停在红色的急停按钮上,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这种级别的加工,任何一点微小的震动、温度变化、甚至是空气中一粒稍大的尘埃,都可能导致整个工件的报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当屏幕上的加工进度条终于走到100%时,整个玻璃房内的机器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向前凑了一步。
李工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小心翼翼地打开加工仓门,将那块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圆盘取下,稳稳地放在了一旁的大理石检测平台上。
激光检测仪的光束,开始在盘面上来回扫描。
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现在屏幕上。
最大平整度误差:3.8微米。
“成功了!”
玻璃房外,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声!
李工疲惫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了下来。
……
一块转子盘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定子盘,是绕组的嵌入,是磁钢的精密装配……
整个“惊雷”试制车间,彻底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军事化管理状态。
一百多名技术人员被分成了三个班组,人停机器不停,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厂房的墙壁上,挂上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倒计时牌。
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一行大字:
【距离德意志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
所有人都知道了,秦董定下的两个月期限,并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字。最终的战场,被定在了全球工业界最顶级的舞台——汉诺威!
他们要在那里,向全世界展示“惊雷”的威力,向ge发起最直接的反击。
时间,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敌人。
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齿轮,在自己的岗位上疯狂运转。
困了,就在行军床上眯一会;饿了,泡面和面包就是主食。
支撑着他们的,是共同的信念,和墙上那个越来越小的数字。
一周过去,smC材料的第57次配方试验,失败。损耗率依旧居高不下。
两周过去,第一组定子盘在绕线过程中,因张力控制失误,报废。
三周过去……
挑战和困难,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
但没有人放弃。
失败了,就推倒重来,分析数据,改进工艺,再试一次。
在另一边,大洋彼岸的米国,红星集团聘请的顶级律师天团,也正式向法院提交了第一份长达数百页的动议,要求法院驳回ge的诉讼,并同时对ge发起了反垄断调查申请。
法律战的烟雾弹,已经成功升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没有人知道,在遥远的华国江城,一间不为人知的废弃厂房里,一声真正的惊雷,正在艰难地孕育着。
墙上的倒计时牌,数字无情地跳动着。
【距离德意志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还剩:45天08小时16分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