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风信子的余烬
晨曦微光洒落在疗养院的白墙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与茉莉花交织的气息。
沈逸站在病房窗边,望着床上熟睡的妹妹,眼神里藏着十年未散的愧疚与柔软。
她终于醒了。
虽然身体依旧虚弱,记忆也尚未完全恢复,但医生说,只要坚持治疗,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这是他从未敢奢望的结果。
“这一次,我会陪着你,而不是追着过去跑。”他握住她的手,声音低沉却坚定。
妹妹轻轻点头,眼中有光闪过——那是希望第一次真正照进她的世界。
沈逸转身离开时,将一张便签放在床头柜上,上面只写着一句话:
“无论发生什么,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
林悦回到宁州已是三天后。
心理咨询室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洒在地板上,斑驳而温暖。
她将一幅新画作挂在墙上——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翅膀上刻着“我不是谁的替代品”。
这幅画,是献给自己的。
曾经,她以为自己活在母亲的影子里,背负着一个谜题般的人生。
如今,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共情不是理解他人,而是选择不被他人定义。
她坐在沙发上,手中紧握着那枚存储芯片,耳边还回荡着母亲最后的声音:“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你已经走到了终点。”
她泪流满面,却也更加坚定。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浮现沈逸的名字。
她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他一贯冷静却不失温度的声音:
“我想请你吃顿饭,庆祝我们活着回来。”
她轻笑,语气轻松了许多:“你已经在楼下?”
“嗯。”
林悦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
阳光洒进来,照亮她脸上的每一寸疲惫与释然。
她望着远处初升的太阳,手中握着一朵白色风信子——它象征着重生、恒久与希望。
“谢谢你,让我成为我自己。”她低声呢喃。
风信子随风摇曳,仿佛回应着她的誓言。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不经意扫过书桌角落——那枚存储芯片安静地躺在笔记本旁,反射出一道微弱却锋利的光。
她怔了一瞬,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母亲音频中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记住,真正的共情,不是理解他人,而是选择不被他人定义。”
她低头看着芯片,心跳微微加快。
为什么母亲会在“守望者”系统的最核心留下这句遗言?
为什么她会被选中进入同步仪?
还有那个身影——与母亲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人,在系统深处写下“共情,才是真正的觉醒”……
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
林悦没有立刻拆解这些疑问,而是将芯片小心地收进了抽屉最深处。
现在,她需要时间整理这一切,也需要一点空间去感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但她知道,有些真相,终究不会沉默太久。
窗外,阳光更盛,城市在苏醒。
而在她看不见的某处黑暗中,某种力量正悄然酝酿。
夜晚降临,林悦坐在心理咨询室的灯下,打开电脑,将存储芯片插入接口。
屏幕一闪,加密音频文件出现在列表中。
她点开播放器,戴上耳机。
母亲的声音缓缓响起,温柔而遥远:
> “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你已经走到了终点……记住,真正的共情,不是理解他人,而是选择不被他人定义。”
林悦闭上眼,任由这句熟悉又陌生的话语渗入心底。
然后,她重新点击音频文件属性,调出隐藏的数据结构。
一行极小的代码浮现在音频波形图下方,若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
那是一组经纬度坐标。
她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坐标位置指向宁州郊区——一座废弃的精神病疗养院。
她睁大双眼,手指僵在鼠标上。
她不知道那里有什么在等待她,但她隐约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与期待交织的预感。
那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林悦摘下耳机,抬头看向窗外。
夜色深沉,星河闪烁。
而她,已经准备好了。
林悦盯着屏幕上那串经纬度坐标,心跳如擂鼓。
母亲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记住,真正的共情,不是理解他人,而是选择不被他人定义。”这不仅仅是一句遗言,更像是某种引导。
她快速打开地图软件,输入坐标。
屏幕上的光点落在宁州郊区边缘——一个早已荒废的精神病疗养院。
据传,十年前因管理混乱、病人失踪事件频发而被强制关闭,之后再无人踏足。
但她知道,那里藏着答案。
林悦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没有通知沈逸。
她清楚地记得上一次他们联手时的险境,也明白现在自己必须谨慎行事。
她将芯片重新封存,取出笔记本,开始整理过去几年“守望者”案件的相关资料,试图找到疗养院与整个计划之间的关联。
与此同时,在市局档案室,沈逸正翻阅着尘封已久的记录。
他借调档案的理由是协助刑侦组梳理旧案,实则暗中比对近十年来失踪儿童案件与精神病院转诊记录。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眼神愈发凝重。
一组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多起失踪案的受害者家属都曾收到过一封来自“宁州心理援助中心”的信件,建议他们带孩子去某家精神康复机构进行“行为评估”。
而这些机构,几乎都在同一年内进行了大规模转诊或关闭。
更让他震惊的是,所有推荐信落款处都有同一个名字——张怀远,市局内部的心理顾问。
沈逸的心猛地收紧。
张怀远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他是市局特邀的心理专家,参与过多起重大案件的心理侧写工作,甚至还指导过林悦所在的咨询机构进行培训。
可如果他真的是“守望者”组织的一员呢?
这意味着,这个潜伏了整整十年的犯罪网络,早就渗透进了执法系统。
沈逸握紧拳头,指节泛白。
他必须行动,但不能打草惊蛇。
另一边,李锐正在调查“观察者”组织成员的通讯方式。
他在一份加密信号报告中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对方使用的通讯频段,竟然和警方日常调度频段高度重合。
这意味着,有人在利用警方内部资源为其提供掩护。
“我们得来一次‘钓鱼’行动。”李锐低声说,目光冷冽,“如果这些人真能监听我们的频率,那就让他们听到我们想让他们听到的内容。”
沈逸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让鱼以为我们在追另一条线,等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
两人相视一眼,达成共识。
而此刻,林悦已经站在了那间心理咨询室的窗前,手中拿着一张照片——那是母亲失踪前最后拍下的一张全家福,背后隐约可见一座灰白建筑,像极了她在地图上看到的那个疗养院。
她的呼吸微微急促。
这一切绝非巧合。
她决定先从内部入手,以“复盘旧案”的名义接触张怀远。
他是市局唯一的心理顾问,掌握着大量敏感信息。
只要他稍有破绽,她就能抓住蛛丝马迹。
她拿出手机,拨通了沈逸的号码。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我在查一个叫张怀远的人。”林悦语气冷静,“我想,他可能知道疗养院的事。”
沈逸沉默了几秒,声音低沉:“别轻举妄动,我会安排人暗中跟进。”
“我知道。”林悦顿了顿,轻声道,“但我得亲自去。他是唯一了解‘风信子计划’的人。”
沈逸眉头一皱:“你确定他知道?”
“不确定。”林悦轻轻一笑,“但我要让他以为我知道。”
夜色渐深,心理咨询室的灯光映出她坚定的眼神。
她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场棋局,她要亲手揭开真相的帷幕。
第106章 风信子的余烬(续)
林悦坐在市局心理评估室的长桌旁,窗外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洒下一缕光影。
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职业套装,手里握着一份伪造的身份文件:省级心理评估专家,临时借调协助旧案复盘工作。
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的罪犯。
相反,他是市局内部极受尊敬的心理顾问,甚至曾参与过林悦所在机构的培训项目。
他的每一句话都滴水不漏,每一个眼神都带着专业而温和的距离感。
“林老师。”张怀远推门而入,面带笑意,“听说你对十年前的几起失踪案很感兴趣?”
“是的。”林悦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却不卑不亢,“我对当时的心理侧写档案做了一次复盘,发现有些细节……似乎被忽略了。”
张怀远坐下,手指轻轻搭在桌面:“哦?哪些细节?”
林悦翻开手中的资料,语气随意地说道:“比如‘风信子计划’——这个名字在当年的心理评估报告中出现过几次,但后来都被删除了。我想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