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帝婿炳烛夜游

第1019章 太子的变化,严师柔情

推开房门,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

李承乾正靠在软垫上,手里拿着一本《三字经》,看得入神。

阳光从窗户里透进来,落在他的脸上,虽然面色还有些苍白,却比之前多了几分血色,眼神也亮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阴霾。

“殿下。” 孔颖达轻声开口,声音里裹着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哽咽。

李承乾抬起头,看到是老师,连忙放下书,想要起身行礼,却被孔颖达快步上前按住。

“殿下莫动,你才刚做完手术,身子还弱,不必多礼。”

孔颖达蹲下身,小心翼翼的摸上包住李承乾小腿的石膏,指尖微颤,感受着石膏的坚硬。

“先生怎么来了?”

李承乾笑着问道,语气里带着愉快。

孔颖达看着他的笑容,忽然想起刚才在马车上的担忧,老泪忍不住潸然而下:

“听闻殿下来汤峪求医,老臣放心不下,特来看看殿下...而今得知殿下恢复在即,老臣才放下一门心事。”

李承乾愣了一下,连忙拿起帕子递过去,手足无措的问道:“先生怎么哭了?是不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孔颖达擦了擦眼泪,摇了摇头:“殿下苦尽甘来,老臣是为殿下感到高兴。”

年逾古稀的孔颖达,早已经历世间冷暖,情绪来的快,去得也快,不多时便收拾好心情,温声细语的开始说教:

“殿下历经此劫,理当明悟本心,勤政好学,莫要再贪于享乐,让自己陷入类似的困境之中,有一有二不能再三。”

李承乾脸上担忧瞬间消散,手臂悬在半空,一时间不知该回应什么。

一直以来,无论是已逝恩师李纲,还是现在的两位先生,孔颖达、于志宁,都是真心实意的期盼自己成才。

贪于享乐时屡屡谏言,如今陷入低谷,态度也如往常般谆谆教诲,不曾为自保而疏远自己。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而今目睹这位严苛的老师,因自己的伤病而潸然泪下,他又如何能无动于衷。

欣然点头受教,回道:“学生虽历此劫,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手脚不便的这些时日,学生追忆往事,才发现自己虽身为储君,却没有摆正心态。

除每日学业外,便心心念着如何寻欢作乐,让老师与父皇失望不已。

而今明悟本心,学生自当以今日教训为警示,勤政好学,励精图治,为大唐百姓谋求福祉。”

听着李承乾的检讨与誓言,孔颖达欣慰点头,却见鼻前一阵发酸。

李承乾才七岁,他便接过了教导太子的任务,多年来朝夕相处,又怎么不知这孩子的本性。

虽说有些贪于享乐,但学业上却不曾放松片刻,哪怕卧病在床,陛下特别恩准不必劳累,但他却从未因此而懈怠。

毕竟李承乾年岁不大,有些贪玩也正常。

至于去年自我堕落,放浪形骸...

而今看来,也不过是李承乾对自己要求太高,一朝腿疾无药可医,又听闻坊间广传‘望不似人君’的流言蜚语,这才方寸大乱,举足不前。

但自从殿下临朝,当着陛下和文武百官的面,说明自己要去城外养猪的荒唐事后...

李承乾便一改之前的浮躁心气,为人处世愈发沉稳。

当时自己赶去南寨,与太子面谈甚久,当即便惊为天人,还以为太子也学了李斯文,大梦十年,这才短短时间改头换面。

但不管因由为何,李承乾能沉稳下来,明悟流水不争先的道理,便是最好的策略。

他本就是陛下的嫡长子,又处理政务多年,不乏朝中亲信。

只要能把心思踏实下来,不去理会某些包藏祸心之人的蛊惑,四平八稳的做储君的本职工作,便谁也不能动摇他的位置。

陛下本就得位不正,引人非议,除非太子做出什么人神共愤的恶逆之事,否则英明神武如陛下,就绝不会动罢储的心思。

所以,对如今这个温文尔雅,遇事不慌的李承乾,孔颖达是相当满意。

隐居养病这个借口找的好哇,陛下正值当打之年,若太子处处锋芒毕露,反倒会惹来祸事。

藏在暗处积蓄力量,待时而动,这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得知李承乾一切安好,不用自己操心后,孔颖达终于是忍不住的提起了正事

他拿起摆在床头的《三字经》,看似不经意的说起:“殿下,这书你常看?”

“自然。”

李承乾有些不明所以,下意识的点头回道:

“这书虽是用来给幼童启蒙的,可学生看里面的道理,比有些经书还要透彻,常看常新,便不时拿来翻阅。”

孔颖达手指顿了顿,抬眼看向李承乾,语气放得极轻:“殿下可知,此书关系重大,必将招来风雨,牵连甚广...”

李承乾脸上笑容瞬间僵住,眼里多几分疑惑:“先生何出此言?

斯文低价卖书,是为了帮学生铺路,更是为了百姓考虑,父皇也表示会大力支持,让他放心去做。”

孔颖达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

可不呗,李斯文干了陛下做梦都想做的事,肯定会大力支持,让他放肆去闯啊。

“陛下的支持,虽然极大的传播了此书,但也将李斯文推到了世家的对立面。殿下不妨想想,世家千年不衰,靠得是什么?

靠的是历代统治者的任用,靠的是知识的垄断。

如今李斯文让百姓人人都能读得起书,世家的根基不稳,又怎么会放任他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