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泰山初代机与伊尔16 的较量,苏军野

第592章泰山初代机与伊尔-16的较量,苏军野战机场

三个小时的等待时间并不长。

方文和龚修能也没离开飞机,就在停机处边上的草地上坐着等。

不远处,伊万和同行的3位飞行员正在忙碌,将一些大包小包的物资往机舱里搬运。

忙到一半,伊万还找方文帮忙鉴定他准备带回家却不知道用途的“中华特色纪念品”。

“方。你看看,我们买的这些,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伊万拿出2件事物摆在方文面前的草地上。

方文看去,三双绣着鸳鸯的红缎面绣花鞋、一沓龙飞凤舞看不懂的黄纸。

“这鞋子是我们中华姑娘出嫁穿的婚鞋,你带回去给谁?“

“是结婚的鞋子没错对吧,我买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是给我女儿的。”伊万笑着回道。

方文又看向那沓黄纸,这个他真不知道,但龚修能晓得。

龚修能指着黄纸包道:“是平安符箓,拿回去贴在家宅门框上面,可保家宅平安。谁给你做的?”

方文用俄语翻译给伊万听,伊万给予解释。

“机场附近有一个白云观,供奉这个你们中华的神仙,叫做李道兵,有很多撤退到兰州的难民都在那边。我去过一次,那里的道长听说我开飞机与日军作战,就给我这个东西。他还说了很多,但翻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也听不懂,应该就是你的警卫员说的那样。”

李道兵?

方文感觉是翻译的问题,如果用音译的话,可能是吕洞宾。

他微笑道:“我们中国人都是知恩图报的,你们帮助抗日,连出家人都知道这份情。”

伊万这个苏联人,倒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笑呵呵将东西收好,装进了驾驶舱内。

3个小时时间过去,该出发了。

伊万又小跑过来。

“方,我们比一下如何?”

“比什么?”方文问道。

“我们在空中平行排列,从兰州到包头,看谁先到。”

“行啊。”

方文爽快同意了。

虽然如今的伊尔-16有了改进,发动机更换成m-63发动机,机头也加装了20毫米机炮,但方文并不认为在速度比试上能赢得了钦原号。

随即,三架伊尔16,一架泰山初代机驾驶员全部登机准备起飞。

伊万驾驶的飞机第一个驶入跑道,加速升空。

随后2架伊尔16也起飞,方文驾驶的初代机是最后飞的。

4架飞机在空中,首先是按照约定,在3000米高空找到相互位置,然后平行飞行。

都是经验老到的飞行员,相互间用操作代替语言,很快完成了地面上约定的编队动作。

4架飞机平行,如同在一条起跑线上。

在方文左手位的伊万,做了个起飞手势,率先抢跑加速。

另外两架伊尔16也加速冲了出去。

这时,方文才提高发动机功率,追赶过去。

仪表盘上转速表指针稳稳指向最大功率区间移动,时速表的数字正从400公里快速攀升。

前方左侧空域,伊万驾驶的伊尔-16已拉出一道白色航迹,另外两架伊尔-16紧随其后,机翼在阳光下泛着银灰色的光泽,像三枚疾驰的箭镞。

可以看得出,伊万他们真的很想赢,已经将发动机功率提至最大,速度已经超过500公里小时,接近520公里小时。

但到了这个速度,也已经是伊尔16的极限,不能再提高了。

但对泰山初代机来说,还有上升空间。

方文轻压操纵杆,初代机的机身微微震颤,引擎发出浑厚的轰鸣,时速表的数字瞬间突破500公里,还在增加。

原本还在前方的伊尔-16航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近。

伊万在驾驶舱里,用反光镜看向后方追来的初代机,眉头顿时皱起。他清楚这架改进型伊尔-16-24的极限时速是525公里,方才为了抢跑,已经把发动机功率开到了八成,现在发动机到了极限,不可能再速度突破了。

可这架中国造的螺旋桨飞机,竟然以同样快的速度追赶。

不,伊万瞳孔微缩,方文驾驶的飞机速度竟然还在提升。

如此高速空中追逐,转眼间就追到了侧后方。

为了不被反超,伊万猛地推杆增速,试图把速度再提一提,可仪表盘上的时速表却卡在515公里,再也上不去——m-63发动机已经到了极限。

对此,伊万无奈,只能将赢的希望放在两名战友身上。

可同样型号的飞机,又能有多大的差别呢。

另外两架伊尔16也相继被方文赶超。

当然,比赛还没有完,三位苏联飞行员也不会就此认输,随即,三架伊尔16追着泰山初代机向着包头方向飞去。

兰州到包头,航程700公里。

正常飞行情况下,伊尔16会用一小时四十分的时间抵达,但在追逐方文的情况下,3架伊尔16保持了500公里的高速飞行,只用了一小时二十六分便飞完全程。

看到下方黄河,以及黄河北岸的包头城,方文减慢了速度。

包头此地已经是日战区,接下来的飞行可不能是儿戏,要慎重对待。

随即,方文用机械感知配合着雷达索敌装置,对附近空域进行探查。

方圆300公里的探测范围内,除了自己这边3个飞行器反馈外,并没有其他信号预警。

这也正常,毕竟这一带,地广人稀,日军并没有派驻太多兵力,空军力量更是不会在此地巡航。

这时,3架伊尔16也终于追上了减速飞行的方文,4架战机再度平行飞行。

方文左边那架伊尔16中,伊万脸上还带着几分不甘,他做出“大拇指”的手势,随后又用手势沟通。

【你赢了。现在我来领航,你得跟着我。】

方文回以手势。

【好的。】

沟通完成后,伊万驾驶的伊尔16突前飞行,方文和另外两架伊尔16跟随。

从包头往北飞。

直接穿过边境线,进入外蒙境内。

随后的飞行,伊万也不知道精确的降落地点,只是按照经验向着预定方向飞行。

随着时间推移,方文从雷达索敌装置中,探测到越来越多的飞行信号。

数量非常多,密密麻麻将近一百多架飞行器信号反馈出现在东北偏东方向。

而那里,也是伊万要飞往的地方。

针对雷达索敌装置的反馈,方文警觉,但时间紧迫,又没有可以和伊万交流的无线电装置,方文只能倍加小心。

十分钟后,下方出现连片的军营。

大量苏联军队,还有坦克大炮,集结在一起。

而在军营附近,还分布着4个大小不一的野战机场。

而远处的空中,一场大规模空战正在进行中。

方文一边驾驶飞机跟随准备降落,一边分神观察着远处空战的情况。

那里的天际线已被浓烟染成灰黑色,一道道防空炮炸开的黑烟团,在空中密布。

但这些防空炮能对付的只有外围游离的战机。

更多的是双方战机在空中的白刃战。

相对于上海空战,这里的激烈程度有过之而不及,毕竟苏军的战机数量和武器强度都要比当时的国民空军要强得多。

一架架战机在云层间穿梭、缠斗,机翼反射的阳光与爆炸的火光交织在一起,不时有战机凌空殉爆,或者是冒烟坠落。

这些飞机中,苏联方面配备了大量的伊尔16战机,但性能上看,有新有旧,新的是伊万驾驶的这种伊尔-16-24型,拥有更好的发动机,以及20毫米机炮和航空机枪,旧的就是早期的伊尔16-18型,发动机没有改造,但加装了20毫米机炮。

除了伊尔16外,苏联战机中还有部分伊尔15双翼战机,以及一种基于伊尔15改进的伊尔153双翼战机。

而鬼子那边,主力战机是九七式战斗机(k27),这种机型性能方文很清楚,比伊尔16早期型号要强,但比伊尔16现在的改进型要差点。

另外,日军也有部分双翼战机参战,就是关东军在东北部署的九五式双翼战斗机。

这么看来,双方在空中的力量对比,差距其实并不大。

关键要看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和战术安排。

这时,伊万已经开始降落在野战机场,方文立即收回机械感知,跟随降落在机场上。

4架飞机降落野战机场。

在机场地勤人员的指引下,方文控制飞机离开跑道,在停机处停靠。

随后,他将软梯丢下,先行爬下飞机。

不远处,伊万带着一名军官过来。

“方,他就是接待你的谢尔盖少校。”

对于苏联的军衔情况,方文是了解的。

少校,在苏军中是中等军官阶层,而在苏联空军中,有着自己的军衔规定。

比如,机枪副射手是上等兵,初级飞行员是少尉,战斗机飞行员是中尉,轰炸机飞行员是上尉,再往上,从少校起,就是空军的管理军官层。

所以,苏联对这次方文作为军事观察员到来,还是比较看重的。

方文面带笑容,与谢尔盖少校握手。

“你好,我是方文,泰山军工的军事技术交流人员,以及军事观察员。”

“很高兴你能过来,我知道你的名字,在空军这个圈子里,你很有名。”谢尔盖带着仰慕神色回道。“我看过关于你的报道,在空军训练课中,也有教官讲过你的事例,比如在渤海上空,你以一架波音p26-b战斗机与日军战机决斗,并且在击落敌机后,又成功逃出12架敌机的包围,你在当时使用的飞行动作,已经被封为早期单翼机作战经典案例。”

方文非常惊讶,没想到自己渤海上空与日军贵族飞行员决斗那件事,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他猜测,当时在渤海湾海面坐船观战的人中,应该是有苏联方面的人,所以才有关于那场空中战斗比较详细的描述。

但距离那时已经过去几年了,不管是驾驶技术,还是战斗经验,以及飞机性能都有了大幅提升,如果再来一次,方文可不会逃走,而是直接击落至少一半敌机。

挥去思绪,方文继续和谢尔盖交谈。

“少校,你们对我是怎么安排的?”

“刚才的空战你也看见了,我们与日军已经进入正面战争阶段,更大规模的冲突将会出现,危险性也会大幅提高。你作为军事观察员,我建议你不要靠近战场,而是采访我们的飞行员,这样就不会出现意外。”

谢尔盖之前还夸赞方文有多厉害,可现在却不愿意让方文上前线观战,这让方文很是失望。

可毕竟这里是苏联人的地盘,他还是要听从别人安排的,看看有没有机会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方文表面同意了谢尔盖少校的安排,并请求给予一个弹药存放的区域,好将携带的弹药卸载下来。

对此,谢尔盖少校当然是同意的,在停机处旁边的机库里给方文隔出了一小块放置弹药的区域。

随即,方文就和龚修能自个动手,将一枚枚航空火箭弹从后座舱的炮弹架上取下,搬进了机库中。

这个过程中,陪伴的谢尔盖少校想要找人帮忙,却被方文拒绝了。

“我们这款航空火箭弹的保险和触发装置和你们的不同,为了避免装卸过程出现意外,还是由我们自己来做吧。”

对此,谢尔盖少校没有坚持,话题也顺利进行到了泰山初代机和火箭弹发射巢上。

谢尔盖打量着初代机,以及两侧机翼挂载的火箭弹发射巢。

“这就是你们的高速战机,性能如何?”

方文将初代机的部分数据透露出来。

对于这些数据,谢尔盖有些惊讶。

比伊尔16快百分之十,灵活性和进攻性都能兼顾,貌似很好的样子。

但这种飞机是从中华的飞机制造厂中生产出来的,让谢尔盖并不是很认可。

对此,方文也没有继续解释,有些事情,是需要用实战来证明的,说再多也不如做一次给对方看有用。

备用弹药卸载完毕,谢尔盖少校为飞机和弹药配备了2名苏联士兵看守。

他则带着方文和龚修能前往战斗机飞行员营地,准备带方文前去采访。

穿过机场跑道,到了位于机场另一边的飞行员营地,谢尔盖先是带着方文去到营地右边角的一个房间,取出钥匙开门。

“这里就是你休息的地方,正好两张床。你们可以将随身物品放在房里,钥匙只有一把,你们要保管好。”

方文接过钥匙,交给龚修能,两人将随身携带的日用品包放在房间里,关上门,跟着谢尔盖来到营地另一边。

在哪里,谢尔盖挑选了几名苏联飞行员,并给方文介绍。

“他们就是驾驶携带航空火箭弹对日军发起齐射攻击的飞行员,你如果对那场火箭弹实战有兴趣,可以问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