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口粮

贺家庄的情况,跟钟跃民他们所在的石川村类似,也是人多地少,还很缺钱。

来了十个下乡青年,在村里种地。

地没增加,分粮食的人多了,这就加重了负担。

现在宁强说,他不要地,只在山里种药材,卖药材用钱换工分,还给村里人免费看病。

这事如果能成,对村里是好事。相当于增加了收入来源。

贺支书不是双水村的田福堂田支书。

贺支书没有那么多事。

只要是好事,他都赞成。

“这个,在山里种药材,靠谱吗?”贺支书有些担心宁强种不成,养不活他和宁伟。

“贺支书,您放心,一定能成。”宁强颇有信心的说。

“那行,这附近的山头,你随便看,在哪儿种药材都行。”贺支书爽快答应了,没有为难宁强。

“谢谢。”宁强感谢,“贺支书,附近的供销社在哪儿,我想去买点东西。”

“你想买啥?村里有个供销社代销点,里面油盐酱醋什么的都有。”

“买药材种子,暖壶,洗脸盆,还有...”零零散散,宁强说了不少。

“买这么多?那你得去县里才行。

这样,我找人赶个驴车,送你们去县里。”贺支书大手一挥。

没多久。

宁强、宁伟,还有几个下乡的同学,一起去县城,大家都要采购东西。

“你们租了窑洞?”路上,有同学问。

“是,咱们在这儿估计要住很长时间,十几年都有可能,我就打算踏踏实实住下。租个窑洞,住着也舒坦。”宁强如实说。

“这想法不错。”有几个女同学心动了。她们也准备租个窑洞。

其他人也有想法,但暂时不想租。毕竟现在有免费的窑洞住。他们还想着,其他人都出去租窑洞,那他们就不用出去了。

“听说明天就要下地干活了。”

“是啊,我从没干过农活,这可咋办。”

“别人怎么干,咱们跟着学,应该不难。”

“难倒是不难,但肯定累人。”

“是啊,要不了几天,手上肯定磨出泡。”

“等磨出茧子就好了。”

“哎,分的自留地,你们准备种什么?”

“现在种粮食肯定不行,就种些菜吧。”

“那咱们买点种子。”

“种子还用买?大队没有吗?”

“大队应该有,但种类不多吧?”

“你想种什么?”

几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宁强和宁伟没说什么。

到了县城,各自分开。

有人去邮局,有人去供销社。

宁强和宁伟先去卖种子的地方。

买了一些蔬菜种子,又去买药材种子。

宁强和宁伟也有自留地。

这自留地他们也种菜。

之后。

宁强去了粮站,用全国粮票换了一些本地粮票,还顺便买了一些食用油。

全国粮票里面有油,换本地粮票,顺便买油,是可以的。

之后,两人去供销社采购。

需要的东西,都买下。

“哥,我饿了。”已经中午了,小宁伟饿了。

“走,去吃饭。”宁强带着宁伟去了国营食堂。

“来两碗面,两个菜...”

没点肉菜,宁强暂时没换到肉票。

吃饱喝足。

去了驴车那边,等了一阵,大家到齐,一起返回贺家庄。

第二天。

大家上工了。

宁强和宁伟也忙起来。

他们去了附近的山里。

“哥,你为啥种药材?”小宁伟问。

“种药材能吃饱饭。”

“为啥种药材能吃饱饭?”

“药材比粮食值钱,一亩地的药材,顶两三亩地的粮食。”

“哦,那为啥别人不种药材?”

“都种药材了,粮食就没了。”

...

转眼一个月过去。

“宁大夫,我肚子不舒服...”

“宁大夫,我家小子发烧了...”

“宁大夫,我头疼...”

宁强的药材种子,找了个山头,种下了。

自留地,也种下了蔬菜种子。

还在小院,养了两只鸡,这是允许的数量。

任务猪,宁强也领了一个。

养猪对宁强来说,不算啥。

别人养猪,闹不好赔钱。

宁强养猪,百分百赚钱。

不过,宁强也没多养猪,只领了一头。

宁强的医术也得到当地人认可。

说是免费看病,但大家来看病,基本没有空手的。

有的送几个鸡蛋。

有的送个南瓜。

有的送把野菜。

最差的也捡了不少柴火,送过来。

“真羡慕你们...”一起来的同学,有些羡慕。

宁强和宁伟跟其他同学不一样。

他们不用下地。

宁强种药材,给人看病。

用卖药材的钱,换工分。

下地干活,真正干过的人,没说不累的。

尤其是这个年代,农业机械化还很低,或者说,没什么机械化。

地里的活儿基本靠人工。

没干过农活的人,基本都扛不住。

一起下乡的青年男女,个个都叫苦叫累,都挺羡慕宁强会医术,还会种药材。

“我就是试试,万一种不成,还得找大队借粮食,到时候都不知道咋办。”宁强苦笑着说,“而且,种药材也没那么轻松,也需要除草、犁地。”

宁强诉了诉苦。

“没问题,肯定能行。”听到宁强没什么信心,种药材也没想的那么轻松,同学们又没那么羡慕宁强了。

...

“宁大哥,来,喝醋。”贺秀莲招呼。

宁强租住贺秀莲家的窑洞,有个好处,就是实现喝醋自由了。

“唉。”宁强没客气,大口干了一碗醋,“好喝,这醋,比酒好喝。”

“是吗?那再来一碗。”贺秀莲实在,又舀了一碗。

“行。”宁强也不客气,又干了一碗,打个饱嗝,“过瘾!”

“哥,你不嫌酸吗?”小宁伟在一旁皱着眉头问。他替宁强酸。

“我觉得不酸。这醋可是好东西,对心脑血管好。”宁强随意说了说。

“是吗?”贺秀莲不懂这个,“咋就对心脑血管好了?”

“这个说来话长,简单说就是,醋里面有醋酸和有机酸。

这醋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胆固醇降低对血管好。

有机酸呢,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粘稠度降低,血液循环好,不容易堵塞。”

宁强说的简单。

但贺秀莲和小宁伟都没听懂。

“哥,你知道的真多。”小宁伟很佩服。

“是啊,宁大哥,你真厉害,懂那么多。”贺秀莲也很佩服。

“这些都是书上的,你们平时多看看书,就知道了。”宁强说。

“我看书就头疼。”贺秀莲摇头。

“我也是。”宁伟同样摇头。

这时,有人来了。

“宁大夫,我打了一只野鸡,给你尝尝...”贺大牛来了。

他是村里的民兵队长。

手里有枪,时不时上山打猎。

前几天,贺大牛母亲病了,是宁强看好的。

为了表示感谢,贺大牛送来野鸡。

“大牛,不用...”宁强客套两句,收下。

“宁大夫,我走了。”贺大牛还有事,打个招呼,走了。

“秀莲,晚上一起吃鸡。”宁强跟贺秀莲说。

“不用...”贺秀莲有些不好意思。

“就这么定了。”宁强直接拍板,没给贺秀莲拒绝的机会。

“那我去烧水。”

晚饭。

宁强和宁伟跟贺秀莲他们一起吃饭。

说说笑笑,相处的很融洽,跟一家人似的。

...

农村的生活,很平淡。

就算不用下地干活,宁强和宁伟每天的事都不少。

他们每天上山,查看药材地。

种药材也不是扔下种子就算了事。

也需要翻地,也需要除草,等等。

忙完药材地。

宁强还带着宁伟去挖药材。

宁强是医生,一些常用的药材,基本都是在山上挖来的,少数是贺支书帮忙从县城买回来,这钱是大队出。

这些事忙完。

就是教宁伟练拳。

小宁伟练拳很认真。

他读书不行,但练武很有天分。

学了几个月,长进不少。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管咋样,宁强和宁伟在贺家庄安顿下来。

租住了贺秀莲家的窑洞。

每天跟贺秀莲都见面。

生活平淡,但幸福。

...

石川村。

钟跃民和郑桐也安顿下来。

蒋碧云,这个之前郑桐和袁军‘调戏’过的女孩,也在石川村。

蒋碧云还记着郑桐。

但,郑桐已经忘了蒋碧云。

蒋碧云对钟跃民他们印象很不好。

钟跃民他们在六六年的时候,做过一些事。

这事对蒋碧云家造成了伤害。

蒋碧云对钟跃民他们印象很差。

加上,袁军和郑桐还调戏过蒋碧云。

所以,印象更差。

不过,蒋碧云也没故意找钟跃民他们麻烦,只是跟他们保持距离。

还有,钟跃民他们的口粮,被克扣了。

这里的支书常老贵,胆子很大,直接克扣。

他觉得钟跃民他们不会知道。

克扣下的粮食,常老贵没‘贪污’,而是分给了村里的烈属、军属等缺少劳力的家庭。

常老贵孩子多。

家里的孩子吃不饱,就去地里找田鼠洞,挖田鼠吃。

常老贵没把克扣的粮食,给家里孩子吃。

从这点看,常老贵为人还算正直。

锄地、犁地,农活很多,也很累人。

钟跃民和郑桐也在慢慢学着干农活。

也许经过努力,他们有一天可以变成合格的农民。

...

张海洋、袁军开始了新兵训练。

走队列,踢正步等等,每天从早忙到晚。

不过,他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

他们可以吃饱饭。

就吃饱饭这一点,让很多人羡慕了。

周晓白和罗芸同样开始了新兵训练。

新兵训练期间,周晓白和罗芸表现还算不错。

但张海洋和袁军就不行了。

他们是刺头。

总闹出事,时不时被关禁闭。

张海洋、钟跃民、周晓白,他们这些毕业的学生,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信件来往是肯定的。

钟跃民是这些人的‘枢纽’。

钟跃民收到的信最多。

有来自周晓白的。

“跃民,你怎么不回信?

我很想你,你有没有想我...”周晓白的信,都是表达思念。

钟跃民没给周晓白回信。

为什么?

钟跃民有些想放手了。

钟跃民现在是农民,他担心一辈子是农民。

周晓白现在当兵了,将来...前途无量。

两个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最终很难走到一起。

所以,钟跃民想放弃了,不想耽误周晓白。

收不到信的周晓白,不断给钟跃民写信。

周晓白不会轻易放弃。

袁军和张海洋也给钟跃民写信。

“前几天打架被关了禁闭,张海洋也被关了,打架他也一起...”袁军的信就是一些近况,“你和郑桐怎么样?下地很累吧?粮食够不够吃?”

“一切都好...”钟跃民只能这么回复。总不能说,分的口粮不够吃吧。

宁强和宁伟安顿好后,也给钟跃民写信了。

“我和小伟的口粮,每人一百六十斤,吃到麦收,差不多够了。

租了窑洞。

房东家是酿醋的,我每天喝几碗醋,免费的。

这醋是好东西,活血化瘀,清理血管垃圾,对心脑血管有好处...

没下地,找了支书,要在山上种药材...

我还当了赤脚医生...”宁强的一些近况,也告诉了钟跃民。

钟跃民看到口粮数量时愣了,大喊一声:“卧槽!常老贵肯定克扣我们口粮了!”

看到宁强每天喝醋时,“卧槽,不怕酸吗?每天喝几碗醋,不怕酸掉大牙!”

“种药材?赤脚医生?强子啥时候学医了?”钟跃民惊呆了。

郑桐也在旁边看信。

他也惊呆了。

不过,他更关心的还是口粮,“走,去找常老贵,他肯定克扣咱们口粮了!”

窑洞里不只是钟跃民和郑桐,还有其他同学。

他们听说被克扣口粮后,跟着闹起来。

隔壁,蒋碧云她们听见后,“原来是这样,我说咱们的粮食,怎么算都不够吃,原本是被克扣了,走,找支书去!”

十个人怒气冲冲的去了常老贵家。

“常支书,你凭什么克扣我们的口粮!”

“你们知道了?”常老贵有些惊讶,无奈叹口气,“咱们这里太穷,我也没办法。走,我带你们去看看,看看你们的口粮在哪儿。”

“走!”钟跃民他们跟上。

常老贵带着钟跃民他们去了烈属、军属家庭。

“你们的口粮,我分给他们了。”

“分了多少?有多少家?”蒋碧云问。

她要仔细算算,看数量能不能对上。

“跟我来,咱们一家一家去问。”常老贵心不虚,他没有贪污一粒粮食。

一群人转了几个小时。

“数量没错。”蒋碧云他们算了算,被克扣的粮食,都分了,常老贵没有偷偷扣下自己吃。

钟跃民、郑桐、蒋碧云他们几个没话说了。

因为常老贵的做法,没什么错。

“就算这样也不行!”但有人不同意,“我们的口粮被送人,我们吃什么?

难道让我们去要饭?

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去要饭,怎么可能要到?

还有,常支书,你家的粮食够吃到麦收吧?

凭什么你把我们的口粮送人,而你家的口粮就留下自己吃?

这不公平!”

“对,不公平!”

“常支书,你擅自克扣我们的口粮,我要去县里告你!”有人闹起来。

钟跃民、郑桐、蒋碧云他们三个没说话。

他们既没说要告常老贵,也没帮常老贵说话。

其他几人都吵着要告常老贵。

电视剧中,克扣口粮的事,只有钟跃民和郑桐知道。

他们俩被常老贵忽悠几句,就没再提这事。

现在,有人不乐意了。

就算被克扣的粮食,不是被常老贵贪污了。

常老贵的做法也有问题。

常老贵不能用钟跃民他们的口粮,做好人好事。

你常老贵想做好事,可以用你自己家的粮食啊,凭什么用钟跃民他们的?

这不是慷他人之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