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太平道在淮西
北蒙山。~纨`夲?鉮¢占` .唔+错*内′容?
鲁父跟着子旬悠悠来到大邑商的旧都所在地,准备去找本地的大邑商封君。
结果挡在他们面前飘扬的“太平道”旗帜插在一座规模不小的城邑上,着实震惊了一把子旬。
“这……这不是北蒙山吗?为什么这里会有太平道?”
子旬问左右的人。
他们也都有点茫然。
只能赶紧安排人过去探查。
下午,他们抓了几个人过来,都是头戴黄巾,身着短褐麻衣,并且组织身份明确的人。
“你们是谁?”
“太平道,忽布。”
“太平道,奇客冥。”
这几个中的两个,用不怎么纯熟的燕国官话,对押解他们到来的人解释了一句,然后看向悬挂的大纛说:“诸位,可是商王的军队?若是商王的军队,还请不要从淮西行动,否则您们很大概率会遭到本地的土人伏击。”
子旬闻言没有太多表情变化,只是让人将这两个太平道拉上来:“你们……为什么在这里建国?”
“非也。我们太平道的道士,并没有资格建立自己的国度。我们只是简单的维系本地的生产恢复。尤其是当年河南大水之后的动荡消弭。”
太平道,忽布如是说。
子旬沉吟一二,让人将鲁父叫来:“燕国的太平道,是怎么细分的?”
鲁父回忆了一下说:“入道曰力士,有十人相从曰屯长,发展百人为伯夫,有五百人的部曲,则可以称校尉。
想要再往上一步,就需要前往北京拜谒教主。
至于教主,我记得辛屈并没有设立。
他是册封了天帝为教主,然后以天子的名义,授了六个紫袍大真人协理教中事务。
紫袍之下,则是红袍与蓝袍。
红袍为地方观主、蓝袍比较特殊,似乎是归于太常督管,由太常直接任命的一观监正。
地方道观想要得到道教内部的承认,就必须拥有红蓝两个真人。
同时,一座道观需要千人到两千人的部下,并且拥有相对完备的生产方式。比如自给自足,再比如贸易,再比如牵扯发展。
总之,地方道观,并不是那么容易成立的。
但只要得到了正式册封,那么话语权就大了,但也没有立国的名分,他们始终是用道观的名义行事。
比如蓝袍真人负责道观内的礼仪与对接紫袍大真人,同时也监督观内的历史修撰。
而红袍真人,一般都会有封号,比如某某真人。
其中开派的祖师,在死去之后,可根据功德评议,大概率是可以塑身于观中,从某某真人,变成某某真君、祖师之类,一起接受供奉。.5?d/s,c*w¢.?c?o′m?
这是一条功德成神的路数。
他们所修的,与丹阳佛不怎么相同,这群家伙偏向避世,以及过好自己的日子,不会教人忍耐,而是清静。
但太平道,也是一群掌握燕国军事技术的家伙。
他们是来传教的,就容易引起土人的不满,毕竟你是在跟他们的神灵宣战,他们自然不会给太平道好脸色。
于是,太平道这群人,也会锻炼军事,再加上神灵与信仰流转,我可不觉得他们是好相处的人。”
子旬听罢,微微颔首。
他大体也能察觉出来,鲁父这话中的意思。
太平道不是传统的巫术凝聚的部族,而是拥有相对先进生产技术、军事技术、宗教观念的政教合一地方谱系。
辛屈当初草创道教的时候,一开始是考虑将黄老拿出来,但看了一眼南方,不合适,就把更善于争斗的太平道搬了出来。
并且往里头注入了很多东西。
尤其是,天帝信仰、天子崇拜、人间神国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进来。
趁着上次河南大水,地方动荡,太平道的“道士们”,一路南下,终于在淮西创造了根据地,并且开始朝着四方蔓延。
越来越多逃人、逃奴过来,太平道也将之收纳,教化。
因为太平道不准有“奴隶”的底色。
所以收纳来的逃人、逃奴乃至战俘,他们最后的结局,就是沦为罪人,而不会被充作人牲杀死。
再加上宗教的安抚人心。
淮西这边的太平道地盘,正在不断扩张。
子旬带着人想要抄淮上诸夷的后路,却不知,太平道其实已经与本地土人打得利害了。
毕竟突兀出现的外来信仰,还是一群相对武德充沛的家伙。
怎么看都不是好东西。
子旬则是打量了一下忽布等人,或许如鲁父暗中提点的那样,自己可以将太平道纳入自己的麾下。
这群人之中,不可能真的全部人都不想建国。
既然淮上这片已经没了彭氏这样的地区霸主,梁嚣本人发展速度也不够快,太平道的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只是不知道,太平道如今的情况怎么样了。
“走吧。直接入城,然后让太平道的道长来见寡人。”子旬说完,忽布他们只能被迫带路。
不一会儿,兵临城下。
淮西这边的道观,一共就两座。?8\8`d,u^s_h*u+w+a`n\g~._c,o.m!
一座在涡水北蒙山,一座在淮南八公山。
而北蒙山,也就是殷商的旧都之一。
子旬来这里一看,脸色不怎么好看。
因为北蒙山的封君子豫,乃是河亶甲的后裔,而他现在已经穿上了一身红袍,见到子旬的时候,也是诧异了一下,但并未有太多的是表情,微微上前稽首,妥妥一个燕国礼仪。
“你……是子豫?”子旬板着脸问,“你现在是太平道的道长?”
道长,是一个敬称,也就是一个道观主没有得到天子册封,但他本人确实有这样的实力,或者道术精深,就可以用这个敬称。
结果子旬万万没想到,之前他登基的时候,来给他朝贡庆贺的远房兄弟子豫,已经不满足当大邑商的封君了。
而是稽首之后说:“启禀大王,吾乃北蒙观主,道号云象子。子豫之名,已经是前尘往事了。”
“……”
子旬脸颊微微抽搐:“你跑来这里当道长,那你的封地呢?”
“封地百姓,多已病亡。”云象子无喜无悲的说,“若不是太平道遣来助,只怕旧都百姓,全然被洪涝瘟疫,无情抹除了。
现在的北蒙山,都是重新建立的。
没有太平道,淮上再无安宁。”
“……”
子旬被这话噎得自闭了。
那一场纵贯河南的洪灾,直到现在影响还在。
且不说子豫与他是亲戚,更重要的是,子豫估计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子民都病死得差不多了,再不想办法自救,他这个封君估计也就死在历史长河了。
好在,太平道来了。
这才让北蒙山,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元气。
同时,子豫的病,也是这群太平道的人救治的。
鬼神什么的,既然一点用都没有,就不要阻拦真正为了百姓办事的人做事。
甚至,为了取得子豫的信任与支持,这些太平道的人,甘愿奉他为观主,让他继续享受权利。
而他们甘心下地带着人干活。
所以,子豫看着子旬的时候,才会无喜无悲的补充道:“若是王需要补给,我可以提供。
但若是要征伐淮上诸部,就请恕我难以从命了。
我治下百姓,更多是淮夷逃人,真正的族人,时至今日还未曾恢复元气。
我是一点兵马都抽不出来了。”
“好了。我知道了。”子旬难得没有用寡人这样的自称,而是摆了摆手,让他去准备一些食物,再让人给他送去一笔钱。
“还……给钱的?”一些殷商贵族都有点傻眼。
他们往常征调地方的封君的时候,都是让他们自备干粮,哪有跟现在这样,还给钱的。
不找他们要兵源,已经很克制了。
“太平道是燕国人搞出来的。”子旬看着贵族们说,“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搞出祸事。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作乱的淮夷,而不是结仇。
子豫不错。
他至少还是此地的主人,回头单独招他入殷商,好好打探一下,太平道的始末。”
这些贵族们,才算是没有反对。
糊弄了贵族,等众人走后,独自一个人的子旬,反而是皱眉思索起来。
他发现,辛屈的每次布置,总是能掐他的弱点下手。
子旬与王室的基本盘,全在大河北方或者山东半岛。
河南要
么是南庚的地盘,要么就是淮夷、以及一些诸侯方伯的地盘,控制力极低。
尤其是非铜贸易路线。
这边更是遍地野蛮。
所以,太平道与丹江佛,都是在野蛮与开化交界地带发展。
丹江把控汉中、上庸与襄樊之间的通道。
这里建立一个佛国,能极大稳定西南方向的局面,甚至可以借助交通道,开始发展佛教,压制西南的巫术入侵中原。
而太平道成规模的淮西地区,并不是一个地理孤岛。
在运河不成的时代,淮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系。
只要太平道在淮西站稳脚跟,就能沿着淮水南征北讨,最终在大河、大江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宗教文化单元。
既可以作为中原文化与江左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东南的越族北上可能。
太平道,始终是燕国搞出来的宗教。
它的文化根基,就在北方。
而殷商与幽燕两脉文化,本质上是一个脉络的东西,只是辛屈这边推进得比较快,摒弃了很多不利于发展的内容。
但两者也到了需要决出胜负的阶段了,因为双方都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而这需要动力。
一切动力的根基,是人口。
看到太平道如今的发展势头,子旬只觉得冷意直冒。
辛屈,究竟已经提前布置了多少手?
他似乎已经做好了打算,只要灭了殷商,他就顺势南下,接管这些交界地带,然后快速走上扩张融合的快车道。
可以说,这些线头引子,他都布置好了。
若不是对自己绝对有信心,又怎么可能花这么资源与功夫在外边布置呢?
人口数量啊!始终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唯一正解!
子旬呢喃。
他很清楚,辛屈不是一个不看重血统的人,相反他是个极其重视血脉传承的人,否则也不会搞出礼法与宗法。
而且他对外溢的技术,也是会进行有意识控制的。
他对东北只扩散水稻技术,目的是为了让东北渔猎走向农耕经济,让他们从游荡变成定居。
然后在黑衣肃慎被燕国扫平之后,安北将军府立刻北上,实现对东北三江流域的核心土地,基本的控制。
这样一来,东北短期内不会变成累赘,相反还能为燕国提供贸易,尤其是燕国需要的奴隶。
而草原、河西这些地方,主要是封建子嗣过去,尽可能控制可以农耕的地方,其余的土地交给其他部民,然后完成对他们的教育与同化。
因此技术多是牲畜繁衍的内容。
中原地区,是接下来燕国与殷商必争之地,决死之所,辛屈放出肥田之法,与东北的路数类似,他要的是各地方国加强对本地的建设与开发,而不是跟之前一样,三五年就换一个地方生活。
这样能为之后的兼并,降低难度,因为打过去了,已经有的土地,只需完成编户齐民,立刻就能恢复生产。
有生产,就能源源不断的进入循环。
而更南方的秦岭淮河这一线,辛屈的手段是宗教化,甭管道佛会不会误我华夏几百年,他们能活下来,就是有意义的。
佛道两系,各有千秋,而且现在已经见证了威光。
丹江佛稳定西南人心,尽可能降低西南贸易成本。
太平道则是组织生产恢复,让淮上拥有抵御南北冲击的本钱。
一圈一圈的套下来,辛屈的布置基本上都用上了。
子旬不敢赌太平道与丹阳佛最后会不会选择燕国,所以他也只能对其进行拉拢。
这也是刚才他和颜悦色的基础。
“什么狗屁的心怀天下。辛屈所求的,不过就是他的权势,而且是无上权势。”子旬撇撇嘴,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想通透了很多东西。
也对拉拢太平道的决断,越发认可起来。
宗教,辛屈能利用,他又为什么不可以?
他可以扶持地方真人,那他一样也可以。
不就是册封,不就是名分吗?
正好,巫族们也需要打击。
就引入佛道,与之对抗。
工具用得好,一样有奇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