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边玩边洽谈供应商
既然全家人都要去海边玩,冯正明干脆领着大家去了普陀山玩了玩。
去往普通山乘坐的大渡轮,让冯暖悠和卢景浩两个孩子都特别的兴奋。
全程都要在窗子边上,看着外面的大海。
这可能还真是两个孩子第一次坐渡轮在海上航行。
冯暖悠更是想要在甲板上跑一跑,不过还是被冯正明给抱住了。
“好啦这里不能乱跑,你想想你万一掉下去了,爸爸妈妈都捞不起来你了。”
听爸爸这么说,冯暖悠倒也很听话。
“嘻嘻嘻,那爸爸要一直抱着悠悠呀。”
冯正明:“好,爸爸一直抱着悠悠。”
大渡轮首先把冯正明他们带到舟山的群岛上面。
冯正明领着家里人就先在这边的岛上玩了玩,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海边去,看这边海边的渔民捕鱼,还在这边看人家采紫菜。
更是专门带大家一起,去品尝了这边的头水紫菜。
包括罗晴、二姑和舅妈在内,大家还真都是第一次吃到头水紫菜。
让她们也是感觉到,原来以前吃的紫菜根本就不对味。
头水紫菜的滋味真的是非常不一样。
冯正明在品尝过后,专门和这边供货商进行了一番联系。
和对方进行一番攀谈,最终把紫菜的供货商谈下来。
对方也知道冯正明是全国状元。
听说冯正明要从他们这边进货,也都是纷纷给了冯正明不少的优惠。
冯正明想着既然对方给了自己优惠,他干脆把沪城几家店的一些供货也都交给对方了。
这更加是让这边的供货商非常高兴。
冯正明特别强调了一下。
“我沪城那家老洋房餐厅里的紫菜,必须要是头水紫菜,要是最好的,你们可别弄一些次品糊弄我啊,要是被我发现了,我可不会客气的。”
供货商这边自然是纷纷答应,甚至还跟冯正明签订好了协议。
除了紫菜之外,冯正明也在这边联系了不少的海货供应商。
基本上遇到好的海货,冯正明不光是给杭城的店谈下来。
把自己沪城那边的海鲜供应,也都交给这边。
很快妻子、二姑和舅妈也都看明白了。
冯正明之所以故意勾着女儿来这边玩,实际上就是顺便在这边联系供货商。
而且冯正明要找的供货商,几乎都是能够给他提供尖货的供货商。
几天下来,冯正明一家人是没有耽误玩,同样冯正明也把供货商基本都谈妥了。
主要是冯正明这个全国状元确实名气太大。
很多时候他都没有自我介绍,就被人家给认出来了。
然后供货商这边,基本上给冯正明的价格都是非常实诚的价格。
只要是能卖,这边供货商几乎是不会给冯正明加价。
这种情况,也是让冯正明相当感动。
觉得自己能拿到这么好的货,要是不能把东西做好,真的有点对不起这边供货商了。
在舟山群岛上玩了几天后,冯正明他们一家人乘坐渡轮上到普陀山所在的岛屿。
到了这边,饶是妻子、二姑和舅妈他们不是很信奉佛教。
但是被这边的气氛吸引,她们也都是上了香。
罗晴上香的时候,更是为丈夫和女儿都祈求了一番。
甚至最后还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祈求,她希望肚子里的孩子可以是一个男孩。
冯正明在旁边听到妻子的祈求,顿时就绷不住笑出声来。
“你看你这求的,你忘记自己小时候的遭遇了?家里人重男轻女,对你不好,你怎么还想着要祈求来个儿子呢?”
罗晴瞪了丈夫一眼。
“我又不会重男轻女,我是想着有个儿子,以后可以继承你的手艺。”
冯正明笑呵呵:“儿子万一不愿意学厨?吃不了这份苦呢?”
罗晴立刻说:“那我就把他赶出门,敢不好好学手艺,吃不了苦头?看我不把他的腿打断了。”
冯正明听到真是笑得不行。
笑了好半天,冯正明才算是缓过来。
“你这确实不是重男轻女了,你这个是重女轻男啊,对女儿你也没有这么狠啊?”
罗晴:“生了儿子不就是为了继承你的手艺吗?他不愿意跟你学手艺,吃不了这份苦,那我还要他这个儿子干什么?”
冯正明无奈的对妻子进行安抚。
“其实不用的,我有那么多的徒弟,他们会把我的手艺继承下去的,所以你不要逼迫孩子去学厨艺。
学厨很辛苦的,我其实不希望悠悠和我们这第二个孩子学厨。
我希望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可以想要学什么就去学什么。”
说到这冯正明微笑看向跟小舅舅一起玩的女儿。
“我这个厨子,要是能培养出一个艺术家,或者是科学家,我真的会觉得很骄傲的。”
听完了丈夫的这些话,倒也让罗晴冷静下来。
“好吧算你说的有道理,那我就不求一定要是儿子,也不求以后儿子跟你学厨,只要孩子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好。”
冯正明搂住妻子:“这就对了,我希望你和孩子们都可以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我已经把厨艺都做到了极致,孩子们有自己的理想是应该的,让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做父母的才会更加的开心,不是吗?”
罗晴靠在丈夫的怀里,也是点点头,然后目光看向了女儿和小表弟。
二姑只是上了个香,表示了一种尊重。
毕竟二姑是一个信仰坚定的退伍军人,所以她对这些宗教是完全不信的。
舅妈也只是上了香,也没有什么祈求,同样表示尊重。
罗晴看到二姑和舅妈的行为,她忍不住自嘲:“怎么好像我显得像是落后迷信呢?”
这话让二姑、舅妈和冯正明都被逗乐了。
冯正明:“没关系,你的祈求也是对我们家里的美好期盼,不算是那种迷信的,所以不用担心。”
被丈夫的话安抚后,让罗晴心情顿时好受了很多。
从普陀山下来,再次回到舟山群岛上。
回去之后,冯正明再次和供货商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先往自己沪城的几家店供货。
他也和沪城那边的人都联系好,让他们注意接收各种的海货。
玩了几天下来,冯正明也顺便把海货方面的供应都谈妥。
罗晴也是在了解了发货这边的情况,才真正意识到,丈夫到这边来采购,不是单纯为了杭城的店,更多是为了他们在沪城的店。
很明显有了这边各种新鲜海货的支撑,沪城那边店里的供货会更好。
相比较而言,冯正明在杭城要开的新店,很多海货反倒是不适合用。
等在海边玩了几天后,冯正明他们一行人回到杭城。
回到了杭城不久,冯正明需要的一些人手已经从泉城赶来。
同时他紧接着和妻子、二姑和舅妈一起,在杭城本地也进行了人员上招聘。
但实际上最后,杭城当地并没有招聘到多少人。
反倒是被招进新店的人员,一部分来自皖省南部城市,还有一部份后厨的人员是来自宁城和台城。
这倒是也让冯正明他们觉得并不算是很意外。
毕竟杭城本地人可能确实也看不上冯正明分店里的工作机会。
而且杭城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确实会吸引大量外地人涌来。
对不少知道冯正明名气的外地人来说。
他们在杭城去其他店里工作,待遇可能还真不如冯正明的店里。
宁城和台城会来很多后厨人员,倒也是比较容易解释。
毕竟宁城和台城都有几位比较出名的厨师。
杭城不少大酒楼的厨师,多数也都是来自宁城和台城。
当然,冯正明的店不可能雇佣到宁城和台城来的大厨。
不过还是让冯正明筛选出一些基础很好的学徒。
这些学徒进入后厨,未来可能会成为杭城这家分店的中坚力量。
另外,冯正明把岛城之前调到沪城的两个年轻厨师,给调来了杭城。
他们两个将会是杭城这家分店后续的负责人。
冯正明对两人也有着不小的期待。
“你们在岛城也跟着你们师父顾志成学了不少海鲜菜式,这半年你们也在沪城店里跟着学了一些东西。
这次调你们来杭城这边的店里,是对你们的一个考验,看一看你们是不是能独当一面。
杭城这家店开始肯定是以快餐的方式为主。
但是如果你们有能力,我希望你们不要止步在快餐形式。”
冯正明这番话,让两个来自岛城,顾志成的徒弟“杜晨宇”“刘帆平”脸上浮现出了期待。
两人从岛城到沪城,又从沪城来到了杭城。
两个人心里都是有着可以更进一步的想法。
只不过在沪城,两人也是发现了竞争的激烈性。
尤其是见识到沪城的厨师们,让杜晨宇、刘帆平都意识到他们和沪城厨师们差距。
不过两人也没有气馁,一直都在努力,想要追赶上沪城的厨师们。
现在他们被调来杭城,他们很清楚这是冯状元对他们认可。
真要论起辈分来,两人已经算是冯正明徒孙辈了。
所以两人还是很珍惜,能够冯正明给他们的机会。
杜晨宇:“冯师爷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
刘帆平:“对师爷,我们肯定把这两家店经营好。”
冯正明听到两人称呼自己师爷,也是不禁笑了起来。
“行,那就好好的干,希望你们可以成为我徒孙一辈里,能最早独当一面,撑起一家分店的。”
这话让两个年轻厨师当真是更加的有了动力。
两人年龄上也都是才20出头而已。
所以两个人的心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在顾志成身边的时候,两个人也都是非常认真跟着师父认真学手艺。
能被顾志成推荐给冯正明,正是因为两人基本功确实够扎实。
那些基础经典的鲁菜,两人也都基本掌握住。
可能两个人唯一欠缺的是一些经验。
不过顾志成应该是没有想到,冯正明会如此大胆用这两个年轻厨师。
让他们在沪城学习过后,就直接调来了杭城接手分店了。
当然,杭城的分店也不是只有两个年轻厨师负责。
还有一个主要负责杭城分店的人,正是之前冯正明带家里人去吃那家居民区附近小店的老板,高强。
冯正明让大家全部都相互见面,并且给他们进行了一番分工。
“老高以后是你们分店的掌勺主厨,杭城这家店里,那些海鲜的菜,都是老高负责,你们也都要听高师傅的话。
老高,把子肉、四喜丸子、猪蹄和肘子,还有一些鲁菜的小炒,你都交给杜晨宇和刘帆平,他们现在算是你的副手。
杭城这家店,我暂时不会设立店长,之后要看你们的表现,进行推选。”
冯正明的话说的很直白,也让杜晨宇和刘帆平清楚,他们也是需要竞争,同时也需要和高强搞好关系。
毕竟高强是冯正明任命的掌勺主厨。
在没有店长的时候,高强等于说是店里的管理者。
杜晨宇和刘帆平带头,众人一起向高强恭敬见礼。
高强也有些不好意思,他真是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任命成这家分店的掌勺厨师。
以前冯正明就是经常去他店里吃饭。
后来了解冯正明的身份,他受到冯正明不少的指点。
再后来冯正明邀请他到自己的店里当厨师。
高强以为,是来这边从头学起,他觉得是一个很好学习机会。
只是高强完全没想到,他来了之后,冯正明直接让他当掌勺厨师。
高强看着眼前向自己恭敬行礼的众人,他还真有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好不容易,高强稍微缓过神来,还是忍不住说了句。
“冯,冯状元,我,我恐怕不合适吧?”
冯正明微笑:“不,高师傅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你在杭城这么久,恐怕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杭城本地人的口味,所以你来掌勺最合适。”
这一点上的安排,和冯正明当初在赣省的洪城算是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余福祥是一位退休的大师傅,一手江湖菜做的是相当厉害。
高强仅仅是人到中年,手艺上还有一些进步的空间,但他掌握着宁城和台城两地的一些烹饪技法,也在杭城开了有快十年的餐馆。
正如冯正明说的,高强确实很了解杭城本地大众的口味偏好。
再加上他融汇宁城和台城一些海鲜烹饪手法。
冯正明觉得高强是杭城这家分店掌勺最佳人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