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圣天子(2)
第549章 圣天子(2)
七月流火。
哪怕是早上,汴京开始变得闷热。
所以,文彦博早早的就搬到了城外琼林苑旁的山庄消暑。
这个山庄乃是治平元年,英庙改元后,为了酬谢嘉佑宰执们扶保之功,集体御赐的。
如今,还活着的庆历君子,就剩下他和张方平了。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可惜的是,当年一起定策立储的同僚们,如今都已经去世。
文宗道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被老父亲直接喝止:“不必再说了!”
眼睛在富弼签押留下的文字来回扫着。
“父不贤,母无德,何以母仪天下?”
他的心里立刻浮现起了这个寄禄官的职阶。
这个事情,在元丰三年的时候,被人捅了出去。
文彦博的一张老脸,都要皱成麻花了。
在大宋,天子的元后的选择是有严苛条件的。
“上个月靖安坊的汴京学府售卖一事,就是他在主持,因此被赐银鱼袋。”
对宰执大臣的尊重,那位官家在细节上,真的做的无可挑剔。
清澈冰凉的河水,浸润着庄园草木。
父母的德行、品格、言行,也是重要参考依据。
“他得了特旨,可以借绯赐鱼袋?”
“那是何人?”文彦博将文贻庆叫到自己面前问道。
百花繁盛,树荫成林。
相反,行人、牲畜、车辆,各行其道。
承议郎从七品文臣朝官寄禄官。
但,却很出奇的没有混乱。
大宋之制,文臣之中的一些翘楚,是可以通过特旨,提前获赐穿戴那些超出他们身份地位的服章的。
尤其是庄园内开凿的水渠,用着竹木相连,日夜都有着流水哗哗,以及水流滴答之音。
文宗道?
连躺赢恐怕都很难做到。
章惇在京城的时候,可没有见到过,天子提拔重要章惇的人。
当时文彦博得知后,没少笑话过富弼。
同时也说明,他压根不在乎什么士林舆论和外人评价。
这从他不时的看向汴京大内的方向就可以知道。
这是待制级的配置啊。
文宗道瑟瑟发抖的趴着。
这字是韩琦的真迹。
所以,这又可以满足老臣们青史留名的心思。
文彦博漫步其中,却没有多少闲情雅致,观赏这园林景色。
但现在,天下州郡选人,统一穿上了只有京朝官才能穿的绿袍公服——这是集体僭越。
文彦博就准时乘着肩舆,在一队神卫军的将校的护卫下,从自己的避暑山庄出发,踏上回城的路。
于是,文彦博回头看着韩琦的字帖。
乃是元丰新制的第十七阶,相当于过去的左右正言、太常博士、国子监博士,离着待制级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文彦博眯起眼睛,他知道,李士良在新党里是跟着谁混的?
章惇章子厚——李士良被用为都水监,就是章惇奏举的。
……
“大人!”很快,门口就传来了他的小儿子文宗道的声音。
反倒是微风一吹,带起丝丝凉意,令人身心俱轻。
贾昌朝,那是他在嘉佑时代的政敌。
“乃其族孙。”文贻庆回答。
但到了晚年,却亲笔写了一张字条,送给了在京城的一个故旧,请对方关照一下自己的儿子,同时请对方阅后即焚。
再这样下去,怕是十三娘也要被其牵连!
怎么办?!
文贻庆却是看着老父亲出神的样子,问道:“大人在想什么?”
等文彦博醒来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景灵宫的殿垣。
“街道司历来不是朝官充任吗?”
哦……
在汴京城,能喝到金水河的河水的人家,皆是权势之家。
一个穿着绯色公服,系着银鱼袋的官员,站在那些四尺高的朱漆杈子外面,他手中拿着一根棍棒,似乎正在打着人。
这说明这个人很狠!
“官家还叮嘱,令儿等抬肩舆,更遣来神卫军将校,为太师引路。”
若知道,那就有意思了。
一生特立独行的富郑公!
富弼和其他所有人都不同,他不给自己取号,哪怕晚年致仕,也不随大流,给自己弄一個xx老人的称呼。
当年一起发动庆历新政,意图变法强国的同僚们,现在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光是这一点,就超越了历代官家——即使仁庙,对大臣也不过是‘赏赐不断、恩宠备至’而已。
“哦!”文彦博点点头,冷冷的看向这个傻儿子:“这又怎样?”
于是,文彦博问道:“街道司?”
却见那汴河上的州桥之上,一群官吏,拿着棍棒,正在大声呵斥着。
而此人不但拿着棍棒上街执法了,而且还能毫无顾忌的当街喝骂、斥责。
文彦博听着,面露感动,双眼一红:“老臣何幸,竟荷如此厚爱?!”
打的人狼哭鬼叫
,不断求饶。
反倒是心中忧患渐起。
但,文彦博却发现了华点。
韩琦在熙宁八年去世,富弼于元丰六年长辞。
文彦博在园林里,走了可能有小半个时辰后,他终于听到了让他等候许久的声音。
所以,这贾种民也是章惇一党?
所以,天子知不知道这个?
却不料,文宗道一个人就超越了文及甫、文贻庆。
“大人!”文贻庆跪下来拜道:“儿奉官家口谕,来请大人入宫。”
那可是抵当所。
“近来,更是被特旨准服绯!”
第二天五更时分。
行人在左,车辆在中,牲畜在右,各自井然有序的行进着。
文彦博顿时奇了。
“这样子下去不行啊!”
但却没有‘阅后即焚’,而是将之保留了下来。
利欲熏心的小人?见钱眼开的奸臣?还是锱铢必争的商贾?
又把朝堂当成什么了?
文彦博面朝皇城大内的福宁殿方向拱手再拜:“既是国事,老臣敢不奉诏?”
这就太稀奇了!
文彦博点点头,心中虽然狂喜,但脸上还是保持着镇定自若,对一切一无所知的模样:“官家何事要召老臣?”
他们夫妇居然敢来他面前,谈论起国家朝政,甚至想怂恿他回朝去争权夺利了!
当他文宽夫是什么人?
要不是碍于礼法,文彦博现在真的很想强行让文宗道夫妻和离了。
就像现在,他就看着眼前的一副字帖发呆。
所以,每当文彦博回到这个在琼林苑旁的山庄时,总会感怀故人。
绯服、银鱼袋……
韩琦的字,走的是师法颜鲁公(颜真卿)的路子,而且,自己独立走出一条别出心裁的书法道路。
文彦博坐直了身体,看向那官员。
“谁叫汝来的?”文彦博冷冷的问道,语气已经变得极为不善了。
说着,他就感慨:“真圣天子也!”
行人、车辆、牲畜,互相争道,一言不合,常常打作一团。
文宗道这才灰溜溜的磕了头,再拜谢罪,慌慌张张的离去。
“罚款加倍!”
文贻庆对老父亲解释道:“以儿所知,贾种民是去年,被开封府判官李士良从驾部借调到的开封府,起初是跟着李士良用事,参与了侵街一事的处理……今年不知道怎的,入了官家的眼……”
行人、车辆、牲畜,各有各道,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
本以为,文及甫、文贻庆就已经是文家的低洼了。
然而景观典雅,布局优美,山水寓于其中。
他文彦博,还没有到那个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儿媳没有触碰七出之前,强令其夫妻和离的胆子。
根本不想和他多费口舌——上次天子驾幸文府的时候,他才痛骂过文宗道夫妇。
不意,现在冒出来了一个贾种民。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这才几天?
文彦博年纪大了,自然难免困倦。
但张方平那个老匹夫,却不念半点旧情,非要和他做对!
一个堪比质库一样的聚宝盆。
他就是这样的,直来直去。
比如,过去的选人,就只能穿青衣。
“当为陛下,鞠躬尽瘁!”
见字如面,看着昔年老友们的墨宝,文彦博唏嘘不已。
那就没事了!
文彦博正感怀着往昔。
恐怕就会坏在这个蠢儿子手里——文及甫、文贻庆,虽然傻傻的,但起码会躺平,也会交朋友。
一般的待制大臣,都没有资格!
文彦博深刻理解了富弼当年的无奈。
毋庸置疑,只能是富弼。
结果,对方关照是关照了。
文贻庆点点头。
而在州桥两侧的空地上,一个个朱漆杈子之中,圈着好几辆太平车。
文彦博眯了眯眼,感慨道:“想不到贾文元家里居然还能有人才!”
所以乘上肩舆后,他很快就在肩舆上躺着睡着了。
但,他可没有这个心思,更没有这个耐心,帮着大臣在青史上留名。
那官吏的喝骂声,传入耳中。
“大人……”文宗道咽了咽口水,拜道:“您不回朝乞见官家吗?”
硬到他不惧御史台的弹劾!
文贻庆低声答道:“大人,那是官家身边的提举街道司贾种民。”
文贻庆起身避到一旁,面朝皇城方向拱手道:“官家口谕:请太师入宫,有国事相商。”
但,因为青衣现在开始普及,一般的富商、胥吏都在穿了。
文彦博一看文宗道这个怂样,就已经知道了:“又是汝妻!”
此时,太阳也已经升起,晨雾正在散去。
最关键的是——所有人都知道,像天子善待、厚遇元老的事情,都注定写入国史。
服侍着他的子弟,连忙给他盖上一件毯子,以免晨间的雾水,让他受凉。
一个拿着棍棒,亲自上街执法的待制文臣?
金水河的河水是大宋保护的最好的河水。
文家的了?
就连庆历时代的政敌,也都死干净了。
本以为,贾家已经就此沉寂。
“当今官家,真可谓是圣天子矣!”
所以,好多人只能靠碰瓷,自己主动刷名声了。
文彦博微笑着回答:“老夫在想啊……”
便让家人,立刻为他准备。
汴京城的街道,开始繁华起来。
走在其中,让人心神安宁,哪怕是在盛夏时节,也没有丝毫闷热。
但朝官传绯袍,配鱼袋,依然是非常罕见的。
“儿听到了一个汴京城的传言……”文宗道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说着:“据说,当今官家有意扑买抵当所。”
是他那个在京城里挂着‘閤门通事舍人’头衔的儿子文贻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