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539章 坐而论道

第539章 坐而论道

“外臣讹啰律(田怀荣),恭问大宋皇帝陛下圣躬无恙!”

赵煦端坐在崇政殿的御座上,看着在他面前,穿着党项贵族服饰的那两个使者。

老实说,他早已经忘记了,这两个在他上上辈子的时候,激怒了他的西夏使者。

如今再见,也是没有任何印象。

“可诏陕西各路,严守边境,不得擅起边衅!”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西夏人会不会主动入寇?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加在一起,本来预计可能亏空的财政,居然要盈余了!

更希望南蛮,能允许大白高国的青盐,进入更多的地方售卖。

同时,还希望可以在汴京再开一个店铺,专门售卖来自河西、灵夏、西域的特产。

而团结是为了在战争来临时,朝野一致,同心协力。

现在省下的钱,将来就得成倍成倍的掏出去。

当然了,赵煦特意将两位宰相还有东府的执政以及殿帅、副帅都叫到一起,可不仅仅是来表态、做样子的。

“燕卿率领的御龙直和军医队,如今在何处?”赵煦问道。

一边减税,一边改革,一边还保证了国家收入。

“夏国王果真欲与大宋修好?”他问着,稚嫩的声音中,却充满着一种不大信任的味道。

大家都已经决心,今年秋天,给南蛮好好的来一下。

追封郡王甚至是大国国王,也不是不可能。

完全就是用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用老子在训儿子一样的口吻,在与他交谈。

那么问题来了。

然而,那个御座上的小皇帝,却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为什么?

因为范纯粹、章楶等人上书的条例,就是一套为了防守反击而生的战略。

“夏国王决心摒弃旧恶,回归正道,与大宋重修旧好,维护两国边境,加强两国贸易……”

同时主持了市易务的清算和相关欠款的回收。

讹啰律与田怀荣,看上去年纪应该都差不多——大约三十来岁。

韩绛年轻的时候,可是彻彻底底的主战派。

户部的章衡,只按照最初的计划,从汴京拨了一百万贯的铜钱、绢布作为大军开销。

“卿等以为,西贼此番入朝,意欲何为?”

两人的最大区别,是在相貌上。

你以前做了错事,但现在既然知错了,懂得来求饶了。

赵煦听着,笑了笑,就与冯景吩咐:“冯景啊,给诸位爱卿都准备几饼茶,让他们带回去尝尝鲜。”

于是,赵煦扭头看向了一直在一边默默坐着,喝着茶的殿帅燕达。

里面集齐了那些现在过去和未来,专克西夏人的顶级帅臣。

至少在表面上挑不出错。

群臣拜谢了恩典,各自端起茶盏,品茗了一番,然后都纷纷赞美了一番这种团茶的味道。

这些钱加起来,起码是三四百万贯。

爹也不是不讲理的人。

因为那个小皇帝的话,说得冠冕堂皇。

正是因为邓绾在永兴军熙河路才没有缺过粮食。

越多越好!

所以,讹啰律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交州北方州郡的那些土地,可是实打实的赏了出来。

讹啰律听着,脸色顿时无比阴沉。

小殿,素来就是大宋君臣们真正议事的地方——大殿上的议事,一般都是走走过场。

但,他对西夏的敌视却是骨子里的。

而目前,在沿边各路坐镇的边臣,就是一个豪华天团。

说话是真的算话!

澶渊之盟后迄今,两国边境长期稳定、和平。

“南蛮的小皇帝,几如景宗皇帝少年!”

配享太庙,也是板上钉钉。

但你要珍惜啊!

赵煦知道他们的顾忌。

此外,广西的兵马还有青壮民夫的赏赐、抚恤。

“这……”讹啰律还想再说什么。

“这……”讹啰律咽了咽口水,躬身道:“外臣乞亲见大宋太皇太后陛下,叩首、问安!并将我国王太后亲笔贺表,敬呈大宋太皇太后陛下!”

但,吕公著知道还有大把大把的隐形开销,根本没有计算在其中。

党项人就实在有些太不拟人了。

“这是今年新制的团茶,都尝尝看……”

田怀荣则是很明显的汉人长相。

讹啰律立刻躬身拜道:“蒙大宋大皇帝陛下关爱,我主一向安好。”

这是他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亲自拜谒大宋太皇太后,并转达来自兴庆府的太后的亲笔贺表。

去年和今年的干旱,让国中很多中小部族,尤其是横山各部都已经陷入了饥荒,很多小部族甚至举族逃亡去了南蛮的熙河。

“殿帅。”

讹啰律咽了咽口水。

因为,火器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资源和更多政策扶持。

所以,群臣一得旨意就知道,还有大事要与他们商量。

“若无他事,贵使便先

回都亭驿,等候消息吧。”

“朕已经看过了夏国王的国书了。”

在大宋眼中,北方的辽国,虽然是北虏。

首先,西夏人毁约入寇的情况没有改变——连续两年的大旱,让西夏国内的农业遭受沉重打击。

最后还不是得走回摊派、加征的老路?

好不容易才废黜的那些苛政,就可能因为战争而卷土重来。

看似很被动,但只要西夏人主动入侵。

赵煦放下手中国书,对着殿中问道:“夏国王可安?”

这是来自国相梁乙逋的直接决断。

西夏人若见到她,多说几句软话、好话,她就可能心软,她一心软就可能答应西夏人的一些条件,从而给宋军备战带来困难。

他们的打扮,和赵煦在现代的莫高窟等地发现的西夏壁画上的供养人几乎一模一样。

他直接将那个端坐在坐褥上的小皇帝,代入为景宗皇帝(对党项人,特别是嵬名家的人来说,李元昊的地位,大抵相当于秦皇汉武,是开天辟地级别的大英雄)。

……

他呢?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祐二年,西夏联合吐蕃,主动入寇熙河,这是被历史证明过的事情。

现在,赵煦要带着两个宰相和一个枢密院的执政以及殿帅、副帅这样豪华班子,亲自出城犒赏大军。

章惇就报告了,战后在广西地方已经开始主持修建、修葺和维护数个水利工程——这是他的职责,他兼着广西管内劝农使的差遣。

“但也当防备西贼偷袭、侵扰,可令各路兵马,严加防备。”

这就说明,南蛮的熙河有着大量粮食。

道理是很简单的。

那御座上的小皇帝,却只是笑了笑,没有接他的话,反而轻轻敲击着御座前的案几。

要用手里的弓箭和马刀,来向南蛮讨钱。

讹啰律只能低着头,装出一副温顺的模样。

现在,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在放烟雾弹,障眼法。

听完赵煦的话,韩绛和吕公著这才齐齐起身,躬身说道:“陛下圣明!”

他吕公著呢?

哪一点比韩子华这个老匹夫差了?

一旦战事一起,几千万贯甚至更多的军费支出,去那里找?

讹啰律没有办法,只能恭恭敬敬的再拜而辞。

不现实,他们就活不下去。

韩绛冷笑一声,斜眼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旁的吕公著反驳道:“右相未免太胆怯了些……”

还是愿意给你个机会的。

“这就不必了。”

甚至,西夏人的这次入寇的规模会更大,时间也会更提前。

但,韩绛的运气不仅仅体现在这里。

但其实,辽国很拟人。

赵煦看着两个宰相剑拔弩张的模样。

御座上的小皇帝的声音,继续传了过来。

但辽国很有契约精神,拿了钱就真的安分守己了。

比如说玉石,也比如说皮毛。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这些大臣一点底气,让他们知道,大宋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宋了。

“这就好!”赵煦轻笑一声。

都是穿着赤红色的圆领窄袖长袍,戴着一顶高高的毡帽,衣襟右祍。

自狄青后,再也没有武臣得拜枢密使就是这个国策的证明。

这样一来,在韩绛的对比下,他吕公著成什么了?

讹啰律,有着明显的胡人特征。

国家财政收入,本该下降的。

让弓箭和马刀,让南蛮见识见识——我大白高国的骑兵,就未尝比北虏差!

所以啊,乖乖的给钱吧。

奸臣啊!

所以,吕公著直接瞪大了眼睛,看向韩绛,他是绝不会退让的。

这小殿自不同于大殿,空间很小,赵煦几乎就是坐着,与群臣们面对面交流。

当初,攻略罗芜城,就是他主动请缨去做的。

辽国人虽然经常威胁、恫吓大宋。

今年的铸钱数量,较之元丰七年,可能要翻倍!

仅仅是这一项,就是两三百万贯的收入。

甚至连景宗议和的时候答应给的岁赐也不肯给了!

“下国自是真心实意,愿与大宋重修旧好!”讹啰律低着头,用着尽可能温顺的语气回答:“故此,下国王太后及国相,特意命外臣,向大宋大皇帝陛下,敬献良民五百匹,以助大宋养马……”

鼻梁略高,眼窝很深,脸庞轮廓特征很明显。

“用范纯粹、章楶等边臣之议,定战守条例。”

他可太害怕,再起战事了。

也是包括嵬名家在内的,西夏各个大部族的共同决断。

根据范纯粹等人的计划,所有沿边各路的军队,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策应、支援其他各路。

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

因为这個南蛮小皇帝的爹味太厚了!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除此之外,还敬献珠玉、皮裘等物,以为大宋太皇太后陛下圣节增光……”

何况,得到如此殊

荣的,仅仅是一支百余人的御龙直。

于是,在出了崇政殿后,被赵煦点名的文武大臣,立刻就前往小殿。

他扫了一下在这殿上,侍立着的那些南蛮衣紫的文武重臣。

“看来,传说是真的了!”

党项人是一个很现实的民族。

尤其是像西夏这样的政权。

虽然,章惇南征,明面上朝廷的花费不高。

火器的秘密,是该让更多人知道了。

同时也麻痹南蛮方面,为今年秋天后的进军做好准备。

也体现在靖安坊的‘汴京学府’项目上。

临危受命扶保少主,主持改革,轻徭薄赋,让利于民,南惩交趾,内安百姓……

在来前,讹啰律已经从国相那里,完全领会了这次出使的使命——就是来要好处的。

这叫坐而论道,乃是自秦汉以来的君臣议事传统。

为什么南蛮连区区百万贯交子,也不肯给大白高国?

而战争,自古以来就是转移矛盾的最佳选择。

等他们到的时候,赵煦已经让人煮好了茶,等群臣入殿、行礼完毕,各自落座后,赵煦就吩咐:“卿等且先喝喝茶……”

比如说,土司们出兵的费用,绝大部分就是土司们自己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