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几十个村民情绪激动地围在院中,推搡着、怒骂着,吴支书也声嘶力竭地维持秩序。

饥饿、寒冷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已经让村民失了理智,所有人脸冻得通红,但眼中却满是戾气。

“凭什么不给我们柴火,我们家孩子都快冻死了!”

“姓吴的!你今天不把东西交出来,我们就把这村委会砸了。”

沈青禾看着面前的场景,心沉了下去。

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初他们反复动员,可大部分村民觉得他们是空穴来风,甚至在背后里议论他们瞎指挥,就是不肯囤积物资。

可这场大雪来的又急又快,已经有不少身体承受不住的老人在这场大雪中......丧生。

还有村口那几口好不容易打出来的水井,井口早已经被厚厚的冰雪封死,水源都彻底冻住了。

先前部队战士和少数村民攒下来的那点底钱,远远不够分。

也正是因此,才会出现面前这一幕。

沈青禾出神的间隙,又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叫喊声。

吴海安在村委会门口被村民团团围住,他声嘶力竭地呼喊,想要压下他们激动的情绪。

可他毕竟新官上任,对村里的情况并不完全熟悉,更没有什么人望,他焦急地劝说着,却无人理会。

“一个新来的懂个屁,少在这摆官架子了。”

“村委还有什么?快拿出来!你要眼睁睁的看着我们老百姓去死吗?”

看着面前的场景,吴海安脸上写满了无力。

在这一片嘈杂声中,也不知是谁摸出了斧头,几下就砸坏了仓库的锁头。

“门开了!抢啊!”

人群中有人兴奋地嚎叫了一声,人群彻底疯狂了,众人猛地涌向仓库门,去抢里面有限的柴捆、粮食。

推搡声、咒骂声、抢夺声......场面彻底失控了。

甚至连吴海安都在混乱中被人挤得东倒西歪。

盛屿之将沈青禾护在身后,目光扫视前方,评估着局势:“青禾,吴支书快顶不住了,我得进去帮他。”

“我也去!”沈青禾没有丝毫犹豫,也快步跟上了他的步伐。

盛屿之一手护着沈青禾,一手奋力拨开推搡的人群,如同破冰前行一般,逆着人流一步步靠近漩涡中心。

果不其然,混乱中,吴海安不知被谁推了一把,已经摔倒在雪地上。

甚至有几个村民因为抢夺不到物资,趁机上前踹了他两脚。

盛屿之只觉一股怒火直冲头顶,随即一声怒吼:“住手!都给我住手!”

这一声带着军人威严的吼声瞬间压过了现场的混乱,所有人的动作一滞,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他。

盛屿之身后的战士们也迅速反应,将刚才被村民抢夺的物资逐一收拢起来。

见周围安静下来,盛屿之环视全场,语气严肃:“你们在干什么?”

他转头指了指吴海安的方向:“吴支书来青山村是不久,但之前抗旱打井,是谁没日没夜的协调工作?现在出了事,你们就把责任推到他头上,你们的良心呢?”

沈青禾将吴海安扶起后,也转头看向大家:“乡亲们,吴支书从来了青山村,一直在尽力做事,从没亏待过大家,我们现在遭遇的是天灾,你们怎么能把气撒在他身上呢?”

盛屿之和沈青禾你一言我一语,想要唤醒众人的理智。

人群中也不知是哪个妇女忽然将目光转向沈青禾。

“沈医生!沈医生,你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沈医生,您快想想办法吧,我们错了,我们当初真该听您的。”

“是啊,沈医生救救我们吧。”

他们看向沈青禾的眼神中满是敬畏。

毕竟当初提出囤积物资的就是她,她现在一定有办法能解决问题。

人群中却也有人冷哼一声,指着盛屿之怒斥:“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就是他们盛家得罪了老天爷,才招来这白毛风。”

“对,就是他!是他们盛家干的缺德事触怒了山神龙王,才降下灾祸。”

“盛屿之扫把星!滚出我们青山村!”

几个情绪激动的妇女甚至挤上前试图去拉沈青禾。

“沈医生,您是好人,您可不能再跟他在一起了,不然也要遭殃的。”

“沈医生,你快离他远点吧!这灾祸就是他带来的。”

“对,你跟他断了关系,老天爷兴许就息怒了。”

盛屿之看着村民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沈青禾身上,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上前一步,站到她身侧。

他声音不高,眼神也异常冷静:“乡亲们,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得想办法过冬,就算你们要批斗我,要给我定罪,也得先有力气才行吧?”

看着盛屿之那极其平静的模样,沈青禾微微一怔,随即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她能看出来,阿屿是真的不想再和这些村民争执了。

她轻轻碰了碰盛屿之的手肘,立刻接过话头:“盛团长说的不错,现在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也不是搞封建迷信迁怒的时候,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盛屿之:“而且大家别忘了,你们现在争着抢着的那些柴火和粮食,都是盛团长带着部队里的战士们,一捆一捆、一袋一袋的囤积下来的。”

村民们听了盛屿之的话本就有些不知所措,再看着沈青禾坚定的模样,一时间倒也冷静了下来。

至少,原来疯狂的势头被遏制住了。

沈青禾这才指了指身后的仓库:“抢能抢到多少呢?抢完了之后呢?大家看看,你们四周是我们的乡亲,不是敌人。”

盛屿之转头看向一旁的吴海安:“吴支书,当务之急还是先清点一下剩余物资,让我们的人立刻接管仓库守卫工作,确保物资安全。”

沈青禾也点点头:“物资有限,必须公平分配,而且不能坐吃山空,我觉得,现在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来分配物资,是最公平的。”

在村民们疑惑的眼神中,她自也解释了“以工代赈”的意思。

吴海安见村民们逐渐冷静下来,也连忙开口:“愿意干的,现在就可以到我这儿来登记,我们会立刻分组安排任务!不愿意干的,我们也不强迫!生死攸关,各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