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光识字还不行,还得学技能

第97章 光识字还不行,还得学技能

第九十七章 光识字还不行,还得学技能

这次的妇女扫盲班和之前她来那次又不一样了。′2*c′y/x~s\w/.?o`r*g_

墙上多了点东西,用纸张贴着鼓励学习的标语:“妇女能顶半边天”、“识字明理,改变命运”。

林文君多看了几眼,也没多说什么,寻了个后头的位置坐了下去,跟着那些来学习的妇女们挨在一块挤着坐着。

扫盲班的人数越来越多,文校长因为补贴的事情跟她不和,也不舍得再多腾出一间教室出来。

所以后面来报名的学员,也都只能在自己家带个小马扎过来,将就着学习。

没一会儿,成爱月也来了。

她走到讲台上,没有立刻开始教新的字,而是笑着问,“各位婶子、嫂子们,上次咱们认了‘人’字,回去有没有在地上划一划啊?”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有几个妇女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好!”成爱月继续鼓励道,“今天咱们再学两个字——女人的‘女’字和自己的‘自’字。”

她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这两个字。

“这个字,念‘女’,就是我们女人。”成爱月指着第一个字,声音清晰。

随后,又指着第二个字道:“这个字,念‘自’,自己的自。(新#a(完.本,′\神?÷a站u ^¤+免ˉ费^??阅?读·”

她领着大家读了几遍,然后开始讲解。

“咱们女人,常常被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好像一辈子就是为了男人、为了孩子、为了灶台转。”

“但咱们首先得是‘自己’,对不对?得有自个儿的想法,明白自个儿也能行!”

这话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底下不少人都不自觉的点头起来。

“咱们之前教的“人”字,和今天学的两个字放在一起看。”

成爱月把“人”、“女”、“自”并排写在黑板上。

“我们是‘人’,是‘女人’,更是‘自己’!咱们女人,不仅能烧火做饭、缝补浆洗,也能握笔写字,还能做很多能换来尊重、换来底气的事情!”

她没有讲什么空洞的大道理,直接用最朴实的语言,串联起当下的生活状况,让大家更能代入自己,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字的意思。

也用这些简单的字,悄无声息的传递一些思想。

用新的思想,一点点覆盖掉那些陈旧古板又封建的思想。

林文君坐在后面,静静地听着,也不知不觉给听入迷了。

哪怕她领先成爱月一个时代,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思想非常先进,不外乎她当初一看到她试卷的见解,就立马留下了她。\x~x`s-c~m¢s/.?c·o¨m?

任何时代都不乏思想的先驱者。

成爱月教的不仅仅是识字,更是解放那些被生活重压、被传统束缚的灵魂,透过这些横平竖直的笔画,划开她们的禁锢。

课间休息时,气氛明显活络了许多。

妇女们三五成群,互相考较着刚学的字,争论间隙带着点自豪的笑声。

林文君注意到,成爱月并没有休息,她被几个特别好学的妇女围着,耐心地解答着问题,一遍遍地示范着笔顺。

林文君看着,本想抬步过去的脚也收了回来,没去打扰。

等到最后一节课结束,学员们都陆陆续续的走光,空旷的教室里只剩下成爱月在收拾讲台上的东西,以及等在一旁的林文君。

“成知青,辛苦了。”

林文君走上前,语气里带着赞赏,“你的课讲得真好。”

知青点一共招来了三个人,每个人的课她都差不多来听过。

顾知寒和沈清风两个人虽然卷面答题能力很强,但比起讲课和感染力这块,还真的是完全不如成爱月,都比较流于表面,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不够接地气,太端着架子了。

成爱月抬起头,看到是林文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林主任,您过奖了,我只是觉得,既然要教,就不能只教认字,得让她们明白,认字是为了什么,能让她们变成什么样。”

林文君点头,顺势接话道:“我正想跟你聊聊这个,你看,现在大家学习的劲头很足,识字明理是第一步,但光是认得几个字,恐怕还不足以真正改变她们的处境,让她们获得你所说的底气。”

成爱月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看着林文君,“林主任,您的意思是?”

林文君直白道:“我在想,咱们这个扫盲班,除了教识字,后面能不能再进一步,教大家一些实用的技能?能让她们靠自己的双手,真正赚到钱,改善生活的技能。”

“我也是受到你今天课堂上的启发,我觉得你今天在课堂上有句话说得特别对,咱们女人得先是‘自己’。”

“但这个‘自己’,不能是空中楼阁,水中月,得有经济上的独立,腰杆子才能真正挺起来一点,在家里说话才能有点分量,识字,是让她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学技能,才是给她们走路的本钱,这两样,缺一不可。”

成爱月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也有这个想法。

连忙接话问道:“林主任,您说的技能具体指的是?”

“我琢磨了几样。”

林文君掰着手指头数道:“比如缝纫,村里好多人针线活都不错,但大多只会缝缝补补,如果能好好地教一下裁剪、缝纫,哪怕只是学做鞋垫、缝制简单的衣裳,做得好了,也能拿去集市上换点东西。”

“这个好!”

成爱月立刻赞同,“我们知青点有个女知青,她家里以前在裁缝铺做过工,懂一些缝纫技巧,可以请她来帮忙教。”

“还有编织。”

林文君继续道,“咱们这附近有芦苇,有麦秆,冬天农闲时间长,如果能组织大家学着编些草帽、提篮、坐垫什么的,也是一条路子。”

“这东西材料几乎不要钱,卖的就是手艺和工夫。”

“嗯!”

成爱月越听越兴奋,“我下乡前看我奶奶编过,有些花样还挺复杂的,要是能找老手艺人学学,肯定能做成好东西。”

林文君见她一点就透,心里更是欣慰。

“不过……”

她顿了一下继续道:“不过……虽然我有这个想法,但真要落实起来,困难肯定不少,所以我这会儿才特意拉着成知青你,想问问你的意见和想法。”

成爱月也坦诚道:“林主任,不瞒您说,我其实很多想法都跟您不谋而合,只是别的都好说,咱们这个教室场地还是太小了。”

她指着这间窄小的教室,“识字课都快坐不下了,真要学缝纫,得有地方摆弄缝纫机,学编织也得有大点的空地堆放材料,这里完全施展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