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妇女顶起半边天
第九十一章 妇女顶起半边天
曹桂琴这个麻烦彻底解决之后,方家人心口一块大石总算落地,日子总算重新回到了正轨。?2:?@8]/.看¨a\书x网?` ?免?费*?阅%?读?{′
林文君也终于能抽出空来,惦记起她一手推动的“妇女扫盲班”了。
这段时间被周家的事搅得焦头烂额,也不知新班级的情况怎么样了。
“今天扫盲班是哪个知青带课?”林文君问陈姗姗道。
“好像是成知青,之前你特意留下来那位。”
林文君点点头,心里有数。
成爱月这姑娘,书本知识文化水平马马虎虎,不算特别拔尖,但上次在试卷上,她对于妇女扫盲班的开创和意义,思想见解很是不一般,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又带有前瞻性的想法,很有自己的一套东西。
她正是看中了她这点灵性,才力排众议把她留在了扫盲班教师的岗位上。
“那行,我瞧瞧去。”林文君说着,心情也松快了些。
手上的事情都处理得七七八八,她背着手,难得悠哉地朝着学校那边去,准备看看“妇女扫盲班”的情况。
怕打扰到教学,林文君只在教室窗口那边悄摸看着,没敢进去。~o÷完?/本e神dt?站|u? ÷}更~§?新,|!最??_全ˉ÷
教室里,成爱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
“今天除了认字算数,咱们还要学一句话,是伟人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村里广播里也宣传过。”
她转身面向大家,“谁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底下的人们面面相觑,有些局促地交换着眼神,教室里一时有些安静。
对于这些大多围着锅台、孩子、田地转了大半辈子的女性来说,理解并表达这样一句话的含义,并非易事。
半晌,角落里一个性子比较泼辣的小媳妇,大概是刚过门不久,还带着点新媳妇的胆气。
小声嘀咕了一句,“是说……是说女人也能下地干活,能挣工分呗!顶半边天,就是也能干重活的意思?”
她的话引来几声低低的附和。
成爱月笑了笑,肯定地点点头。
“这位姐姐说得对,能干活,能挣工分,确实是顶半边天的一个方面。但是……”
她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些,“这句话的意思,还不止是这样。”
她走下讲台那个矮矮的土台子,来到妇女们中间。?狐+-?恋;文?学1 ?°?更?{新,最¢全¥?x
“‘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深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女人和男人一样,不仅能做事,能劳动,更能做主!能为自己、为家里的事情拿主意,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不比任何人差!”
“做主?哎哟,成知青,这话说的轻巧哦。”
一个约莫四十多岁,面容愁苦的婶子忍不住开口了。
她搓着粗糙的手,命苦道:“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当家做主那不都是他们爷们的事?我们女人家,顶多就是在家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能说两句话,真要遇到大事,比如盖房、娃儿上学、嫁闺女,哪轮得到我们张嘴哦?插句嘴都要被骂‘婆娘家懂个啥’。”
她的话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就是就是!李婶说得对啊!还决定自己的命运?”
另一个稍微年轻些的妇人接口道,“我们女人的命,不就是爹娘做主嫁人,然后生娃、带娃、伺候公婆、操持家务吗?还能翻出什么天去?命都是注定的咯。”
“对啊,成知青,你是有文化的城里姑娘,你不懂我们农村女人的难处。”
“能识几个字,会算个账,不被忽悠就不错喽,哪还敢想那么多……”
……
教室里嗡嗡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充满了自嘲、无奈和根深蒂固的顺从。
窗外的林文君听着这些话,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沉甸甸的。
她们并非没有想法,只是长久以来所处的环境,让她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无法改变的。
而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些思想的坚冰,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慢慢化解。
教室里的成爱月并没有因为底下的的质疑和消极而气馁,她安静地听着,等大家的声音稍微小了一些,才再次开口。
声音依旧平稳充满力量,“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也理解大家的难处,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事情真的就完全应该是这样吗?”
她走到那位最先开口的李婶面前,温和地问,“李婶,我听说您腌的酸菜是村里一绝,拿去供销社还能换些钱,是不是?”
李婶愣了一下,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是有人夸……”
“您看,这就是您的本事啊!”
成爱月肯定道:“您能靠着您的手艺,为家里增加收入,这就是您在做主,在为家里做贡献,顶起了家里的一部分天,对不对?”
她又看向那个年轻些的妇人,“张嫂,上次你家娃生病,是不是你当机立断,半夜背着娃走了十几里地去县城医院,最后娃的病治好了,这不就是你为你的孩子,你的家做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吗?”
张嫂怔住了,似乎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自己的行为。
成爱月继续道:“我们或许现在还不能决定所有大事,但我们可以从能做的事情开始,我们来扫盲班学习,识字、算数,就是为了以后能看懂队里的通知,算清楚自己的工分,甚至能看懂给孩子念的书,这难道不是在一点点拿回自己做主的权利吗?”
“伟人说这句话,不是让我们立刻就去和男人争抢什么,而是告诉我们,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和潜力!我们不是天生的附庸,我们可以和男人一样,共同撑起一个家,甚至为社会做贡献。”
“认识字,明白了道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发出自己的声音!”
她指着黑板上的那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首先,我们要自己相信自己能顶起来!如果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那谁还会相信我们呢?”
林文君站在窗外,看着教室里这的一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成爱月确实没让她失望。
她懂得如何深入浅出,如何结合农村妇女的实际生活去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空泛地讲大道理。
这种贴近地气的教学方式,远比照本宣科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