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权柄滔天逍遥镇胡辣汤

第九十九章 利刃破海

第九十九章 利刃破海

江南沿海的晨雾还未散去,一艘满载瓷器的商船正缓缓驶离宁波港,朝着南洋方向航行。+r?c,y,x*s~w..~c^o*m_船长站在船头,望着平静的海面,心中却满是不安——自从上次倭寇被击退,沿海平静了不过半月,可最近几天,又有商船遭遇劫掠,而且倭寇的兵器,似乎比之前更锋利了。

突然,远处海面出现了几艘快船,船帆上画着狰狞的骷髅图案——是倭寇!船长脸色骤变,急忙下令:“快!升起警报,加速返航!”

可倭寇的快船速度极快,很快就追上了商船。倭寇头目手持一把狭长的弯刀,纵身跳上商船甲板,弯刀划过空气,发出刺耳的锐响。一名水手举起长矛反抗,却被倭寇的弯刀轻易斩断,长矛断口平整,仿佛被利刃切割的丝绸。

“哈哈哈!你们的兵器,在我的‘鬼切刀’面前,就是废铁!”倭寇头目狂笑着,手中的弯刀挥舞,水手们的兵器纷纷被斩断,鲜血染红了甲板。短短半个时辰,商船上的瓷器被洗劫一空,船员尽数被杀,只剩下燃烧的商船,在海面上缓缓下沉。

这样的惨剧,接连几天在江南沿海上演。倭寇新打造的“鬼切刀”锋利无比,能轻易斩断普通钢铁兵器,江南水师的士兵虽奋力抵抗,却因兵器不敌,伤亡惨重。].搜?搜±<小£~t说{:网? ˉ}`追%§最u新??章±?节u?更可怕的是,倭寇凭借快船与新刀,彻底封锁了江南的海上商路,所有商船都不敢出海,原本繁荣的海上贸易,瞬间陷入停滞。

消息传到江南帅府,苏彻正在查看江南商路的账本。当听到“倭寇用新刀封锁商路”“水师伤亡惨重”的消息时,他猛地合上账本,眼神冰冷:“倭寇的新刀,是从哪里来的?”

江南水师统领李默跪在地上,语气带着几分愧疚:“回元帅,根据抓获的倭寇俘虏招供,他们的‘鬼切刀’是东洋铁匠特制的,用的是南洋的精铁,刀刃经过特殊淬火,锋利程度远超我们的兵器。而且,他们的快船也经过改造,速度比我们的战船快三成,我们根本追不上。”

“追不上也要追!”苏彻站起身,走到沿海地图前,“海上商路是江南的经济命脉,若是被倭寇长期封锁,江南的丝绸、茶叶、瓷器就无法运往南洋与西域,士族的生意会受损,百姓的生计也会受到影响,之前的改革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

他转身看向众将,语气坚定:“我决定,打造新型舰船,组建水师舰队,出海迎战,彻底清除倭寇,打通海上商路!”

“元帅,不可!”秦槐率先反对,“我们的水师一直以近海防御为主,从未有过远海作战的经验。,k-a′k.a-x`s.w^.!c+o.m,倭寇的快船速度快,新刀锋利,我们出海迎战,恐怕不是对手,反而会损失惨重!”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秦将军说得对!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近海防御,等找到克制倭寇新刀与快船的方法,再考虑出海!”

“是啊!远海作战风险太大,一旦失利,江南沿海的防御就会空虚,倭寇很可能趁机攻占更多城池!”

议事厅内,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众将都知道,出海迎战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江南水师不仅缺乏远海作战经验,兵器与舰船也不如倭寇,贸然出海,很可能会一败涂地。

苏彻看着众将,心中明白他们的担忧,却也知道,一味防守只能被动挨打,倭寇只会越来越嚣张,海上商路也会永远被封锁。

“各位的担忧,我理解。”苏彻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可我们不能一直被动防御!倭寇的新刀再锋利,也有克制的方法;他们的快船再快,我们也能打造更快的舰船!若是我们连出海的勇气都没有,只会让倭寇觉得我们软弱可欺,今后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

他走到众将面前,拿起一把普通的钢刀与一把缴获的“鬼切刀”,将两把刀放在一起:“你们看,鬼切刀虽锋利,却也有弱点——它的刀刃薄,容易折断。我们可以打造厚背钢刀,虽然锋利程度稍逊,却更坚固,能抵挡鬼切刀的切割;至于倭寇的快船,我们可以在新船上加装龙骨,增加船的稳定性,再配备更强的风帆,提高船的速度。”

苏彻又拿出一张舰船设计图,递给众将:“这是我设计的新型舰船,船身长十丈,宽三丈,船上配备十门红衣大炮,既能远程攻击倭寇的快船,又能抵御倭寇的登船袭击。只要我们打造二十艘这样的舰船,组建舰队,再训练水师士兵远海作战的战术,定能战胜倭寇!”

众将看着设计图,又看了看苏彻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秦槐站起身,躬身道:“元帅深谋远虑,末将之前目光短浅,恳请元帅责罚!末将愿带领玄铁营士兵,协助打造舰船,训练水师!”

“末将也愿效命!”其他将领纷纷起身,语气坚定。

苏彻看着众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立刻行动!李默,你负责召集江南的造船工匠,在宁波港设立造船厂,尽快打造新型舰船;秦槐,你负责训练水师士兵,教授他们远海作战的战术与使用红衣大炮的方法;陆鸿文,你负责筹集造船所需的资金与材料,确保造船厂的供应。”

“是!”众人齐声领命,转身快步离去,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

宁波港的造船厂很快就热闹起来,数百名造船工匠日夜不停地工作,敲打声、锯木声此起彼伏。陆鸿文也积极筹集资金与材料,不仅拿出自己的积蓄,还动员江南士族捐款,很快就凑齐了造船所需的白银与精铁。秦槐则带着水师士兵,在近海进行高强度训练,从登船作战到红衣大炮的使用,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练习,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高。

苏彻也亲自坐镇造船厂,与工匠们一起改进舰船设计,解决打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造船厂与训练场之间奔波,眼中布满血丝,却依旧精神饱满——他知道,这场海战,不仅关乎江南的海上商路,更关乎江南的尊严与稳定,他必须赢。

一个月后,二十艘新型舰船终于打造完成。舰船通体漆黑,船身上加装了厚厚的钢板,十门红衣大炮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两侧,风帆上画着“苏”字旗号,在阳光下显得威风凛凛。水师士兵也完成了训练,个个精神抖擞,手持厚背钢刀,熟练地操作着红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