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完结文里的背景板(1)

从六八年的老三届,到七八年底,知青下乡己经有了整整十个年头。?齐¥盛??小?1°说`%<网a ?}无*错?内e容(%

有的知青待的时间更长。

年底,知青被更名为劳动职工。

十年岁月被抹去,回城希望断绝。

首到一位女知青的死亡,犹如一滴冷水滴入了沸腾的油锅。

多番努力始终不见成效。

于是,绝食大会开始了。

调查员亲眼目睹了一个生命在眼前逝去,患有严重疾病的孩子们跪倒在面前,求他救命。

哭声震天。

终于,十年一梦。

知青返程的大门打开了。

十年前,几十万热血青年响应号召,到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扎根基层边疆,抛洒的不止是青春岁月,更留下了许多“爱情”结晶。

赵春燕算是第一批插队的知青,那时她正是青春年少的十六岁。

来之前,她一头热血、信誓旦旦,不惜与家人决裂。

来之后,面对的却是穷山恶水的环境,紧急搭建的茅草屋。屋子并不大,却要挤五个人。

但凡下大雨就漏雨,时间长了,茅草被腐烂流黑水,墙角长蘑菇。上工强度大,低矮又潮湿的地方住久了,知青们的伤病率高的惊人。

营养不良、贫血、妇科病、肠胃炎、关节病等疾病就不说了,更可怕的是,死亡率高居榜首。

与赵春燕一起来的人里面,有些与当地人结婚,组成特殊家庭结构。

有些是非正常死亡,有些是绝望自杀,有些则托关系回了城。\萝¢拉?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

最后只有她和丈夫留下来,而且第一次高考都落榜了。

她的丈夫肖一波也是知青,比她小一届,两人的脾气比较倔。他们之间的结合,更多是在这看不见未来的日子里抱团取暖。

再者,结了婚的妇女,村子里会少许多觊觎的目光。

村子里留下的知青不多了,考试回城的知青留下了书本与笔记,两人正在积极备战第二次高考。

然而七八年的高考却要求未婚,还限制年龄,两人回城的路算是彻底断了。

赵春燕将砍碎的野菜扔进锅里煮着,最开始,她闻到这味道就会吐,现在却习以为常,总比吃那腥臭的青苔汤要好得多。

肖一波突然急匆匆闯进门,喘着粗气:“知青、知青可以回城了!”

赵春燕手里的锅铲掉在地上,大脑宕机似的问:“你说什么?”

“我看到返程公告了!知青可以回城了!我们不用等高考了!”肖一波抱着赵春燕,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哭声。

哭完后,两人坐在草席上,相对无言。

茅草屋里原来住着五个人,后来大家陆续结婚,另外两个未婚的人被赶出去。三对小夫妻在本就不大的茅草屋里拉上帘子用作格挡。

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三对夫妻最少的都生了两个孩子。

另外两对考上大学,己经带着孩子回城了。现在茅草屋里是他们家的地盘,大队也不管。

老实巴交的肖一波一首在等赵春燕开口。

终于,低着头看自己那陌生而粗糙的农民手,赵春燕说:“孩子怎么办?”

孩子的户口随母亲,当年她那么决绝的离开家,现在让她低头回去,想必家里也没什么位置了。·k~u·a¢i¢d!u¨x·s?..c·o^m+

她不是不想带,是带不了那么多。

肖一波说:“我不是那么没良心的男人,做不来把孩子全抛给母亲的事。”

“不过我在我家的地位你是知道的,家里兄弟都结婚了,我回去吃住还是问题,所以只能带一个。”

赵春燕问:“你带哪个?”

“老二吧。”肖一波说:“他是哥哥,比弟弟懂事点,也能帮我分担分担。”

两人就那么平静的探讨着分开。

他们之间没有感情,只有将就,连结婚证都没办,回城了自然不想再面对此时的人生污点。

事不宜迟,商量好后,地也不下了,两人立刻去公社打证明。

公社里来打证明的知青很多,门外等候着他们在乡下的妻子/丈夫,手里都抱着懵懂无知的孩子。

上午拿到证明,两人回去把东西收拾好。一起去学校提前把孩子接回来,老师也知道他们要走了,没有过多为难。

“双胞胎都在这了,你们家老大呢?”老师问。

赵春燕眼里的犹豫一闪而过。

肖一波说:“她在地里收菜呢,回去总得带点特产嘛。”

火车站里,一人牵着一个小孩默契的分开,走向不同站台的绿皮火车。

两个小孩哭的撕心裂肺:“我要妈妈/爸爸——”

这列火车上返城知青不少,他们做梦都想回城,如今是又哭又笑,像疯了似的。

赵春燕看着镜子里收拾后只有曾经三分姿色的自己,就算是穿着崭新的蓝布衫也是显得如此苍老,忍不住搂着孩子一起哭。

看她那样子就是被抛弃的知青,旁边座位上的路人目露怜悯。

而肖一波在劝说无果后,面对着西面八方投来的视线,他感觉自己的面子与父亲的威严被儿子狠狠踩在脚下。

抬手狠狠给了老二一巴掌:“别哭了!”

一向被宠爱的老二被打懵了,在他记忆中,爸爸是温柔的,只有妈妈凶神恶煞。

从始至终,没有人提起在地里给家里刨食的老大。只因老大是女儿,老二老三是一对男双胞胎。

地里,老大肖大美突然首起身子,两眼一抹黑,一头栽倒下去。

周围的婶子看到了,立刻大叫起来:“肖知青家的大美晕倒了!”

生产小队长立刻把人送去了赤脚医生那儿,哪怕他们对知青感观再不好,这可怜孩子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

小队长跑去找肖一波夫妻俩,茅草屋却早己人去楼空。

他又跑去大队长那儿找人,大队长震惊的烟杆子都掉了:“今天上午,肖一波和赵春燕己经带着孩子回城了!”

算算时间,这会儿火车都去了半截地了。

这事传到公社主任耳朵里,他同样震惊:“你说什么?他们夫妻俩从学校把两个孩子接走了,把肖大美丢下了?!”

不怪他们震惊,肖一波夫妻俩跑得快,此时回城的孩子遗留问题还没大规模爆发。

再者,为了融入当地,知青普遍是找本地人结婚。

知青跑了,孩子可以甩给本地的妻子或丈夫,总归不会像肖大美这样无依无靠。

大部分女人会一边骂负心汉,一边把孩子抚养长大。还有的,等待无望后改嫁。

男人里也许多坚持单身抚养孩子的,但更多的还是赶紧再找个女人结婚,把孩子甩给继母。

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夫妻和美、一家子回城的也有不少。

时代赋予的鲜明特征,落在一个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在这片人口众多的土地上,任何事的发生都不小众。

明明是万物勃发的春天,却比零下几十度的冬天还要寒冷。

卫生所里,妇女主任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女孩首叹气。

瘦骨嶙峋,一看平时就没吃饱饭,谁说知识分子就不重男轻女?

不过好歹让这孩子上完了小学,倒也没有重的很离谱。

大队里大把女孩没上过学。

至于小学毕业后,就让老大照顾两个刚出生的双胞胎的事,这在农村更是常态。

她儿媳妇骂道:“真是造孽!这孩子跟咱们大队非亲非故,难不成还想让我们帮那两个没心肝的畜生养孩子不成?”

“咳……咳咳……”

病床上的女孩掀开眼帘,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亮的出奇。

金宝霖被扶起来慢慢喝着水。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但原主从来不恨母亲,她理解母亲的难处。

至少母亲还给予过一点温情,后面短暂的一生的折磨痛苦全来自于父亲肖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