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祝英台的妹妹11
云卿拿书挡在眼前,“你干嘛要脱衣服?”
他随手将外衣扔了过来,打个哈欠道:“明日还有早课,你要没事,就早点熄灯睡觉。”
“穷凶极恶”的马文才一把拉过锦被,就躺在了宽大的床上。
云卿怔怔地看着他这么平静的样子,极为不可置信。
在她的设想里,知道自己有这么多恶习,他应该是立马大少爷脾气发作,然后将她赶出房间才对,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接受了同住一室?
云卿看着马文才特意留出的一半睡席,心里有很多疑问。
“还愣在那里做什么,都亥时了,你不困吗?”
马文才拍了拍他身侧的床,大发慈悲道:“你只许睡三分之一的地方,不许乱动,不许磨牙,不许打呼,更不许梦游。”
“要是你今晚犯了我的忌讳,以后你就只能睡在房间门口了,到时候我可不会留情。”
昏黄的烛光之下,马文才一向冷漠的眼中也仿佛映下了暖光,他单手支着头,一句句给云卿立着规矩。.k!a~n`s\h`u+g,u?a?n′._c!o?m¨
云卿整了整衣袖,吹灯躺在床的另一侧。
暗夜里传来马文才的惊呼:“祝云卿,你好歹出身大户人家,怎么睡觉连外衣都不脱的!”
云卿没好气道:“我怕自己梦游出去,这里好歹是书院,衣衫不整的出门总是有碍观瞻的,文才兄,你说是不是啊?”
“你敢!”
马文才咬牙切齿道。
云卿故意叹道:“文才兄,听说曹孟德喜欢梦中杀人,你放心,我绝然没有那样的癖好。”
如此过了夜半,云卿微有睡意,还能感知到马文才的翻来覆去。
不知又折腾了多久,床榻的另一侧空了。
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是马文才抱着被子躲去了窗边的小榻上安眠。
暗夜里,云卿捂着嘴笑起来。原来,他也是会怕的。
故事中的那个大恶人,此时也只不过是个不满十八的少年郎。
如此到了第二天,锦心和马统打水过来的时候,就见马文才一脸不爽地坐在榻上,一副睡不醒的样子。
“公子,你昨晚睡得不好吗,怎么眼下青黑这么重?”马统小心翼翼道。`1′4~k¢a·n¨s~h!u!.,n+e!t·
马文才烦躁道:“闭嘴!”
锦心赶紧放下水盆,过去看了看云卿,见她神色如常,便问:“公子,你昨晚睡得如何?”
云卿:“还行吧,就是夜里有耗子,窸窸窣窣的总是发出异响,吵得我连梦都没做。”
锦心歪头:“怎么会有耗子呢,我和马统都提前打扫过了的,屋子里很干净,按理说应该不会。”
马统听了也道:“祝公子,今天我会和金心一起再查一查的,一定不会让你们再被吵到。”
马文才怎会不知她说的耗子是谁,便板起脸道:“祝云卿,你别太过分!马统,我们走。”
等马文才主仆二人离开,锦心担忧道:“小姐,昨天没什么事吧?”
云卿便将昨晚的事和锦心说了一下,听到马文才被自家小姐吓得一夜未眠,锦心笑得前仰后合。
“小姐,还是你有办法,连马公子那样跋扈的人都甘拜下风了。”
说完话,锦心叹道:“只可怜了银心,为了让九小姐睡得安稳,她在外头扮了一夜的夜鸮。”
原来,昨日祝英台克服不了与男子同住一室的害怕,便嘱咐银心在外扮夜鸮,好引梁山伯出去。
很快,便到了早课的时辰,陈夫子带着新生一起背书。
在众人摇头晃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几个瞌睡虫引起陈夫子的不满。
他将书本重重放在桌子上,而后道:“祝英台,梁山伯,马文才,你们给我站起来!”
一声大喝成功惊醒了三人,他们当即从座位上弹起。
陈夫子轻声细语道:“你们三位,方才梦见了周公没有啊?”
梁山伯羞愧道:“是学生的不是……”
“梁山伯,你梦见了没有啊?”
“没有。”
陈夫子没好气道:“梁山伯,你在山长面前可夸下了海口,我们一首以为你是勤学的颜回,真是没想到啊,入学第一天的早课,你都能睡着了。你这样怎么对得起山长的栽培?”
“我看你是朽木不可雕,你简首就是粪土之墙!”
陈夫子将梁山伯骂得狗血淋头,祝英台看不过去,便争辩道:“夫子,我们昨晚没休息好,所以才会……”
陈夫子怒目道:“祝英台,你是嫌弃书院的床不够舒服吗,要是这样贪图享乐,你还来书院读书做什么,在家里做你的纨绔子弟不好吗?”
云卿:“夫子,他二人只是昨日睡得晚了些,这才没有精神听课,你何必无故臆测。”
“你在顶撞我吗?”
陈夫子这下子真的气炸了,他指着云卿,愤怒道:“本夫子在教导课堂上贪睡的学生,你是其中一员吗,在这里指手画脚什么?”
云卿只是想为他二人求情,可不想背这么大的锅,便低头认错:“学生只是觉得夫子应该问清真相,不能这样随便推想。非是学生要故意顶撞夫子,学生知错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坐下吧。”
陈夫子朝她挥了挥手,云卿坐了下来。
转过头,陈夫子便对梁山伯道:“无论是何原因,你在课堂上打瞌睡都是错的,你可认罚?”
梁山伯低头:“学生愿意领罚。”
陈夫子这才摸了摸山羊胡子,欣慰道:“那就罚你今日给全体学生打饭。”
罚过梁山伯,陈夫子便准备作罢,祝英台看着梁山伯羞窘的样子,不愤道:“夫子,课堂上是我们三人一起打瞌睡,为什么你只罚梁山伯一个人,这不公平。”
世上不公平的事有很多,就比如现在。
同样是违反了课堂纪律,出身士族的祝英台和马文才便可以轻轻放过,而出身贫民的梁山伯却要认错领罚。
祝英台从前不觉得有什么,只是当这种不公落到梁山伯头上,她就再也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