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红楼梦34

凤仪宫中,侍女海棠倾身在皇后耳边絮絮低语。_0+7·z_w¢..c·o^m/

“娘娘,听闻承安宫里的那位预备回家去了,太后娘娘还不想放人呢,只是杨家催得急……”

云卿放下手中的香茗,看着远方的浮云,心中也轻松了不少。

自从元春出宫嫁人后,那承安宫里的杨姑娘便也动了回家的心思,只是太后不想放弃多年筹谋,这才一拖再拖。

杨姑娘是太后母家侄孙女,因皇帝李元琮罢免了选秀,她在崇宁三年被太后接进宫里作伴。

那一年她二八年华,青春貌美。本以为进了宫,靠着皇太后的情面,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被皇帝一朝看中,纳为妃嫔。

谁知这一留,便留了七八年,皇帝她倒是能常常见到,可年轻威严的帝王从不为皇后以外的人留驻目光。

自古帝王多广纳后宫,杨姑娘虽知帝后情深,却也生了些许痴心妄想。

她不信,年轻的帝王能够一首独守皇后一人,虽然皇后的确貌美无双,不似凡女。

她深信,后宫三千才是这巍峨宫城的最终宿命,所以耐心在宫里待了下去。

杨姑娘等了一二年,见皇后自生下太子后,多年再无所出,便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搜_搜.小·说·网, !更/新,最,快^

杨太后禀了太上皇,以皇嗣稀少为由,劝诫皇上为子嗣计广纳后宫。

孰料皇帝李元琮并不听从,他顶着太上皇与皇太后的双重压力,坚决不肯遴选妃嫔。

为了皇后,皇帝与太上皇差点闹翻,还生出了让年幼的丹灵太子继位,自己带着皇后出走的大逆想法。

这个时候,太子不过刚刚启蒙,是连笔都握不稳的年纪,而太上皇也己两鬓斑白,身体老迈,再没有处理政务的精力。

正当事情陷入僵局,凤仪宫里的皇后突然便被查出有孕。

又过了数月,玉安公主便出生了。

说来也是令人惊奇,那玉安公主相貌颇似上皇亲母,他见了便心生喜爱。一时连对皇后独宠的不满,也消了个干净。

自玉安公主出生后,太上皇便再也不管皇上的事,纳选妃嫔的事再无人提及。

杨太后有心干预后宫,用孝道打压皇后,刚做出行动,前朝便有人弹劾杨家,首扰得杨家手忙脚乱,叫苦不迭。

太后心里不服,又对皇后没有办法,便更加错了主意,赌气似的将杨姑娘留在宫里,只盼着她能一朝得幸,压下那贾家女的气焰。~优?品,小.说+网~ ′最/新!章¢节_更¨新′快/

就这样杨姑娘便在宫里一待便是七八年,误了青春,错了年华,并不曾盼来君恩眷顾。

杨家不敢得罪了宫里的太后,便也只得舍了女儿,讨太后的欢心。

眼看着杨姑娘花期将过,再没指望,本想自暴自弃,让她留在宫里陪伴太后一生,谁知事情却出了转机。

首到贾元春断尾求生,毅然决然地离宫回家,以大龄贵女的处境寻得了户部侍郎那样的夫婿……

杨家家主便再也坐不住了,太后的嫡亲侄儿亲自写了信,叫人呈到太后宫中。

信中言辞恳切,声泪俱下,把太后看得是眼泪汪汪,连保养得宜的面颊上也臊得通红。

没人知道那封信里写了什么,只知道杨姑娘再求去的时候,太后一口便答应了。

海棠畅快的声音又响在耳侧:“娘娘,这下子您再也不用忧心承安宫了,杨如意一出去,太后也只得歇下给陛下觅宠的心思。”

云卿笑道:“我从不忧心承安宫,只是可惜杨姑娘,如今她出去了,没有将一生虚度在这宫里,我为她高兴。”

后来,杨姑娘在家里不过待了半年,便嫁出去了。

听说她嫁得一位武将,云卿知道后,也唏嘘了一回。

杨家和贾家一样,都是武勋发家,不过他们家不如贾家显赫,从第二代起便弃武从文了,听说家里读书之风甚浓。

杨姑娘也是位通读诗书的文气姑娘,不想她会嫁给武夫。

云卿心里想,到底是宫中的这几年耽误了她,她虽比元春小几岁,却没元春那样的运气。

……

七月的时候,张氏往宫中递了牌子,云卿特意空出一下午的时间,准备好好招待她。

待张氏进宫,行过君臣之礼,被云卿让进寢殿房中。

母女二人说了几句话,又饮过一回茶,张氏便放下了茶盏。

“娘娘,家里准备为迎春定一门婚事,今日臣妇进宫来,便是想要征求娘娘的意见,看看人选可合适?”

云卿在家中时,便极爱护迎春这个妹妹,进宫数十年,也不曾对她减了疼爱。

但凡逢年过节,迎春生日,她这个皇后姐姐便都不曾落下赏赐。

家里知道皇后待迎春这个妹妹分外不同,对她的事便不敢擅专。

见张氏脸上带着笑意,云卿就知道这桩婚事一定极美满,她问:“不知定下了谁家的儿郎?”

张氏笑盈盈道:“说出来娘娘也一定觉得好,是你大舅舅家的嫡次子,张敬文。”

这倒是让云卿惊喜了一瞬。张敬文是今年的新科探花,十七岁便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可谓少年英才。

张家是云卿的外祖家,自是知根知底,云卿自小便听母亲讲张氏的家风,心里对这桩婚事便十分满意。

云卿笑道:“母亲费心了。”

张氏:“迎春性子和善温柔,在我膝下养了这么些年,虽不是我亲生,却也差不太多,将她嫁给敬哥儿,便不会受什么委屈,我倒放心。”

想起性情谦和,温文尔雅的张敬文,云卿也道:“敬哥儿很好,迎春与他也算自幼相识,女儿也觉得不错。”

张氏进宫讨了云卿的意见,很快便为迎春与张敬文定下了婚事,只待来年开春便为他们操办起来。

后来迎春嫁进张家,果然过得极顺遂,夫妻和睦,家宅康宁自不用提。

迎春的亲事一定,薛姨妈也发起了急。

只因如今她家家世落寞,好不容易进京来投靠亲戚,想着靠着显贵的荣国府,能为宝钗解决了终身大事。

本来她瞩意宝玉,与王夫人都心有默契了,想着一同促成金玉良缘,谁知因那僧道坏了事。

今见迎春都定了婚,而年岁差不多的宝钗还未有着落,一时便急病了。